分享

带下。湿热:【肝经湿热】。止带方 车前子15克 泽泻15克 猪苓12克 茯苓12克 赤芍15克 丹皮15克 栀子12克 黄柏15克 牛膝15克 茵陈12克 银花 紫花地丁 蒲公英。带下淋沥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 粘稠腥臭,兼乳胀

 书香中医专科馆 2017-11-18

湿热:

症状: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有臭味,胸闷口腻,纳食较差,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粘如豆腐渣状,阴痒,小便少黄,舌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

治疗:清利湿热

方药:止带方

车前子15 泽泻15 猪苓12 茯苓12

赤芍15 丹皮15 栀子12 黄柏15

牛膝15 茵陈12

银花 紫花地丁 蒲公英

 

止带方车泽二苓 赤丹栀柏膝茵陈

 

若:肝经湿热下注,见带多色黄,或黄绿,质粘或成泡沫状,有臭气,阴部痒痛,烦躁易怒。

治疗应当:清肝利湿,

方剂:龙胆泻肝汤

肝经湿热带下

肝经湿热带下   病证名。

带下证型之一。

多因肝郁久而化热,犯脾,挟脾湿流注下焦,以致症见带下淋沥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

粘稠腥臭,兼乳胀胁痛精神抑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尿黄而少等。

治宜泻肝热利湿

方用龙胆泻肝汤,或用白头翁25克、黄柏15克、苦参20克,水煎服,日二次。


五色带下

五色带下为病证名[1]。《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治五色带下方:服大豆紫汤,日三服。亦名带五色俱下、带下五色[1]。症见从阴道流出杂色秽浊的液体,

或有恶臭气味,绵绵不断[1]

或伴阴部搔痒,小便短赤,口苦咽干[1]

多因湿热蕴结下焦,积瘀成毒,损伤冲任带脉所致[1]

临床见此证,应注意生殖器官有无恶性病[1]

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止带[2]

方用止带方,酌加金银花连翘、蕺菜等[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