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的面

 黃金屋9久 2017-11-18

外地朋友初来杭州,对杭州的面往往不能接受。尤其是山西、陕西、河南等长年以面为主食的北方人,看到一大碗油汪汪,口感有点夹生,而且不是手工是机制的杭州面,真是一口都吃不下去。

但是又有人很喜欢吃杭州的面,除了杭州本地人,挑剔的上海人,还包括老狼、张纪中、刘欢这些多年生活在北京的人,还有美食专家董克平等等,都很喜欢杭州的面。

我觉得,不喜欢杭州面的原因,可能还是不理解杭州的面,也不理解南北面食在的一些差异。相比很多北方产麦区而言,他们的面,更看重的面条本身,面的形态、面的质感,功夫十足,花样百出。尽管他们也有很好的与面搭配的辅料,但如果面不好,一切都是白搭。

而杭州本来就不是产麦区,做面的传统没那么深厚,在面条本身上没有什么花样,更看重的汤底和浇头,或者说,浇头更重要一点。

杭州面的浇头大部分是现炒,猪肝面、腰花面,都是客人点了之后,再下锅做。一般是一个锅里煮面,另外一个锅里炒浇头,面煮好后,浇头也炒好了,把炒好的浇头盖在面上,就可以上桌端给客人。

汤底都是事先熬好的,这种高汤,无非是鸡、猪骨、火腿之类,各店有差异,厨师也有自己的心得,做中餐的都知道。真正考验的,是炒浇头的水平,料新鲜不新鲜,入不入味,炒好的浇头是否有锅气,是否在保持厚味的前提下,还能保证食材的鲜嫩。像腰花、猪肝这种,过火就老,厨师的水平在此见高下。

再比如,尖椒肥肠面。厨房里一边在煮面,另外一边把卤好的肥肠,起锅配上尖椒、洋葱等再炒一遍,肥肠经过热油的煸炒,除去多余的水分,形成紧实的口感,最后把一碗现炒的菜浇在面上。吃碗面,相当于吃了碗炒菜。

还有著名的虾爆鳝,之所以形成这碗面,奎元馆也凭此一举成名(当然现在奎元馆很难吃),我觉得首先在于江南一带首先有吃虾和鳝鱼的传统。虾仁一定要是鲜河虾,挤取虾仁后用盐及少许酒腌制,再用鸡蛋清、水淀粉上浆待用。讲究一点的店,爆鳝片要用菜油,炒虾仁要用猪油,面条要点几滴香油。黄鳝是吐尽泥沙才宰杀的,去骨后油爆,是很见功夫的江南做法。这碗面端上桌,虾仁清鲜,鳝片香脆,汤底醇厚。鳝、虾、面的香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卖到六十一碗也有人买单啦。

最普通,也最有名的是片儿川,其实就是看这三样东西搭得好不好。雪菜和笋片不用说,都是很鲜、很提味的东西,加上鲜嫩的肉片(我有个观念,浙江菜就是三样东西打底:雪菜、笋、火腿。)一碗面里有荤有素有咸菜,这就是很圆满的一餐。

雪菜每家也不一样,有的面馆用暴腌菜,还带有很重的青涩气,有些用农家收的雪菜,有些用倒笃菜,这就看每家自己的选择。笋更不用多说,冬有冬笋,春有春笋,夏天有鞭笋,实在没有笋的季节,就用笋罐头或者袋装笋代替,味道总是差一些。实在没法,就用茭白代替,这就看每家怎么打算了。夏秋笋难得的季节,剥除笋壳、老头,算下来,笋的成本都要60元一斤,有些面馆也还是照样用。没办法,谁叫杭州人爱这一口呢。

至于黄鱼面、黑鱼面、本鸡面,三鲜面、牛肉面,无一不在浇头上做文章。肝腰面这样的妖孽,相当于“双浇”,吃客们享受的更是大口吃肉的快感。

拌川,料要炒过,然后趁热和煮好的面拌在一起,最好是能听到“滋滋”油响,那才入味。传统的配料是香干、韭芽、肉丝。也有猪肝、猪腰、牛肉一类。跟干炒牛河一样,关键也是看炒的功夫,酱料要均匀地裹在每一根面上,油和干的界限要控制好,或者说,要像五彩斑斓的黑色一样,要又油又干,做好也不是那么容易。

杭州的面,大部分是碱水面,有些是鸡蛋面,面也大部分是机制的,这也是很多外地人诟病的。碱水面太硬,很多店还不煮透,可这就是杭州人追求的劲道,包括我也不是很欣赏。

这样的面,一般不是早点,而是主食。汤的滋味厚,炒料也很油,还可以加些青菜、蘑菇、猪油渣、荷包蛋之类。端上来一大碗,是很丰盛的一餐。

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大人物,还是普普通通的小员工,都可以躲进一家小面馆里,点上一碗喜欢的猪肝面、腰花面、黄鱼面、虾爆鳝、片儿川……,加蘑菇、加青菜、加荷包蛋、加笋干……只要不赶时间,等上半个小时也无所谓。至于现在外面吃饭,不用鸡精、味精的馆子是很难找到了,也不要在乎这个面油不油,吃了后胆固醇高不高,做人嘛,不妨放松一点,安心吃完面吧。

杭州的面,代表着杭州生活的另一个面向。不那么精致、讲究,而是充满了市井烟火气。

一个真正的杭州,不仅是莼菜羹的杭州,更是片儿川的杭州。

(一家杭州面馆的菜单,不记得是我拍的,还是手机里转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