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丹家葛洪:世界上最早记录天花、钩体病、恙虫病、结核病的人

 费眼图书 2017-11-18

葛洪在炼丹术方面的学术贡献是很大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炼丹家。而他在医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是东晋时期杰出的医学家。

葛洪在医学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流落各地时,广泛搜集奇方、异方、遗方,然后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编次,整理为100卷,名为《玉函方》,可惜这本书失传了。葛洪还著有《肘后备急方》,又名《肘后救卒方》。

后来陶宏景对《肘后备急方》进行增补,改名为《肘后百一方》。金代的杨用道又将《肘后百一方》再度修订整理,更名为《广肘后备急方》8卷,流传至今。“肘后”意为可携带在胳臂肘后面,“备急”意为用于急救病人,可见《肘后备急方》是中国最早的“急救手册”。

炼丹家葛洪:世界上最早记录天花、钩体病、恙虫病、结核病的人

葛洪在传染病学、寄生虫病、症状学、治疗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他的许多有关传染病的记载,在我国医学史上是首次记录,有的还是世界医学史的最早记录。

第一、在传染病学方面的成就。东汉的张仲景的《伤寒论》总结了当时在发热性传染病方面的成就,为人们所推崇和遵循。但葛洪认为,张仲景的诊疗系统并不适用于穷乡僻壤,他的伤寒学体系不能适应全部发热性传染病的诊治。葛洪指出,古代治疗伤寒的黄麻汤、桂枝汤等20多张方子,都是大的药方,复杂难备,他设计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有效医方,适应于穷乡僻壤的需要。

热性传染病过去都归入伤寒,认为是伤于寒邪,并且有“冬天伤于寒气,春天必有温病”之说。而葛洪的理论是“疠气”加上“鬼毒相注”,他认为热性传染病是“温病”。他虽对“疠气”没有深入论述,但已跳出了伤寒学说。后来中医认为,疠气是指有强烈传染病的病邪,包括一切瘟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是通过空气与接触传染,疠气有多种,不同的疠气可引起不同的疾患。

葛洪的学说到明代时,发展成“疠气说”和“杂气说”,建立了温病学派的新学说。葛洪的“疠气”开了温病学的先河。他提出的“相注”概念,是指由“疠气”导致的病症,可互相传染,实际是提出了传染病的概念。葛洪在传染病学的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最早记载天花。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有一年,曾有一种传染病流行,发病时,病人头面起疱疮,随后遍及全身,开始是小红点,不久成为白色脓包,一碰就破,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引发高烧,病人大多死亡,活下来的人,皮肤上留下一个个小黑瘢,一年后黒瘢才变成和皮肤一样的颜色。他描述的这种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认为,阿拉伯医生雷撒斯最早记载了天花,其实,他比葛洪要晚500多年。

炼丹家葛洪:世界上最早记录天花、钩体病、恙虫病、结核病的人

二是记载了流行性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葛洪记载,有一年,出现一种浑身发黄的病。起病时,病人觉得四肢沉重,精神不振,双眼发黄,不久,黄色遍及全身,并有全身出血的现象,可致人死亡。这就是后来的流行性钩端螺旋体病。1886年,德国医师外耳曾描写一种流行性急性传染性黄疸病,临床症状为骤起的寒战发热、全身无力、黄疸、出血、肝、脾肿大及肾功能衰竭等,他的发现要比葛洪晚1500多年。

三是记载了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比岁又有肤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柏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黄汁者,身体四肢微肿,胸满不得汗,汗出如黄柏,汗油,大汗出。”

这种周身发黄,胸部胀满,四肢肿胀,有时出汗也是黄色的症状,就是现在的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葛洪在书中收集了一些治疗肤黄病的方子。今天人们知道,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起病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

炼丹家葛洪:世界上最早记录天花、钩体病、恙虫病、结核病的人

四是记载了恙虫病。在《肘后备急方》中,葛洪记载道:“山水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

这种沙虱病的病状是:沙虱钻入皮内,皮肤出现红点,豆黍米粟粒般大小,摸之如刺痛。3天后,全身疼痛发烧,关节疼痛,此后皮肤发疮结痂,重者致人死亡。所记载的发热、皮疹、焦痂及得病经过等,与恙虫病相同。过去认为,日本人桥本伯寿1810年最早报道恙虫病,病名为“都都瓦”,实则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五是记载了结核病。葛洪曾记述一种尸注病:“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恍恍、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觉知此候者,便宜急治之。”“尸注者,举身沉重,精神错杂,常觉废,每节气改变,辄致大恶,此一条别有治后熨也”。他对这种病的描述,是典型的结核病。

炼丹家葛洪:世界上最早记录天花、钩体病、恙虫病、结核病的人

第二、在寄生虫病方面的成就。葛洪曾记述两种极小的医学昆虫,一是沙虱、一是疥虫,还记述了血吸虫病。

前面恙虫病提到的沙虱,属恙螨科,它是一种只有针尖大小的传播疾病的医学昆虫。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提到,沙虱“其大如毛发之端”,在《肘后备急方》中说:用针从皮肤里把沙虱挑出,它的形状与疥虫相似,把它放在指甲盖上,映着光可看到它在动。这说明,葛洪已经知道了沙虱与疥虫的形态。过去认为疥虫是阿拉伯医生阿文佐亚发现的,其实比葛洪晚800多年。而恙螨才是近代发现的。

血吸虫是一种可寄生在人体肝门脉血管系统中的寄生虫。《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中溪毒、射工、蜮等病,人在溪水中或溪边受感染。

“初得之恶寒,头微痛,目注疼,心中烦懊,四肢振淅,骨节皆强。筋急,但欲睡,旦醒,暮剧。手逆冷,三日则复生虫食下疮,不痛不痒不冷。人觉视之乃知,不即疗。过六七日下部脓溃,虫食五脏,热极烦毒。注下不禁,八九日,良医不能疗,觉得急,当深视下部。若有疮,正赤如截肉者为阳毒,最急。若疮如蠡鱼齿者为阴毒,犹小缓,要皆煞人。”

他所描述的病症,起初可有恶寒发热,皮肤上有小疱,并可引起疱痢,即发热头痛,四肢烦懒,并有大便下痢的症状,与现代描述的血吸虫病(急性期)相似。

第三、在症状学方面的成就。前文对天花、黄疸性肝炎、结核等症的描述,已突显了葛洪在症状学方面的成就。葛洪对脚气病的认识也很准确。他认为,脚气病首先是在岭南、江东等地发现和流行的。开始时,病来得较慢,双脚发麻、微微胀痛,随后,双腿乏力,小腿浮肿,腹部胀满。也可侵犯腹部,导致死亡。

这与现代所说的干性和湿性脚气病吻合,湿性脚气病主要表现为腿肿发麻;干性脚气病又称心脏型,虽无水肿,但侵犯心脏后会死亡。在脚气病的治疗方面,他提出用大豆、小豆、牛乳、蜀椒、茵芋、细辛、干地黄、防风、附子、松节、松叶等来治疗,效果较理想。

葛洪还记载一种“角弓反张”症状,患此症后,全身肌体强直痉挛,尤其背肌收缩,头颈极度向后弯曲,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状态,故称“角弓反张”。与现代所说的破伤风类的角弓反张,颜面肌肉痉挛,面若苦笑的病症相同,伴有头痛,恶寒发热,牙关紧闭,舌强口噤,舌红苔黄等症候。“角弓反张”一词沿用至今。

炼丹家葛洪:世界上最早记录天花、钩体病、恙虫病、结核病的人

第四、在治疗学方面的成就。葛洪提到过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在被猘犬(即疯狗)咬伤后,病人非常痛苦,不能受一点刺激,听见一点响动,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

葛洪提出“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这种取疯狗脑髓敷伤处治疗的效果,虽有待证实,但符合“以毒攻毒”的治疗思想,是难能可贵的。葛洪治疗狂犬病方法,是免疫治疗思想的萌芽,葛洪是我国中医免疫学的先驱。

葛洪还提到过用青蒿治疗寒热诸疟,其法是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葛洪还提到用青蒿治疗骨蒸,先用它与童子便相和火煎,在配其他药。用青蒿治疗蜂蜇,将青蒿嚼烂,然后敷在患处。现在研究表明,青蒿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疟、抗寄生虫、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葛洪还大量记录各种食物、药物中毒的治疗方法、捏脊疗法、食道异物疗法和一些急救方法等,他的诊疗思想和方法技术,对中医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