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需要這樣疏通
1. 胃靠“養” 要想把五臟養好,首先要把脾胃養好。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養好脾胃,人體氣血才充足。 粥類質地軟,易消化,可以減輕胃腸道負擔,是一款很好的養胃食物。但並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適合喝粥,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就不適合喝粥,他們適合進食半流質或半固體的食物,比如饅頭等發麵食物。
2. 腸靠“清” 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大腸癌的幫凶。它們本來沒有錯,錯就錯在人們吃得太貪心。吃得越好,腸道的排泄壓力越大,産生毒素越多。 腸靠清,懂得適可而止的吃貨才幸福。“適可”主要是指,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平時盡量吃得素一點兒,食物種類盡量以鮮、淡、雜為主。每餐吃得少一點,早一點放下筷子,少吃肉類、快炒類、醃制類食物。
3. 心靠“靜” 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心為陽臟,而靜屬陰,基於陰陽平衡的觀點,養生就需要以靜制動,以靜養心。 每天睡前靜坐一會兒,頭頸正直,盡量緩慢地用腹部深呼吸。在調整呼吸的同時,要積極配合想象美好的東西,把一天之中的煩心事兒都放下。堅持下去,能起到養心效果。
4. 肺靠“潔” 近年來,肺癌患者的數量呈爆發性增長,不管是由於吸煙還是粉塵或其他什麼原因,肺一旦受到傷害、受到“污染”,就很難再恢復原來健康的狀態。 最簡單的做法是,霧霾天戴好口罩;裝修好房子后,多開窗通風幾個月,晚一點入住;正確使用抽油煙機,少吸入油煙;遠離煙草。
5. 肝靠“疏” 中醫講肝主疏泄,肝氣一通,百脈皆通。然而肝氣最容易受情緒的影響,不開心容易形成肝郁,肝氣一旦鬱結,就會更不開心。 每天三朵玫瑰花泡茶飲,能疏肝解郁、調氣血。另外,青色養肝,也可加些桔皮、綠茶等。
6. 膽靠“素” 吃得太油、太葷,就易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增高,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也隨之上升,從而促發膽結石形成。 已確診的膽結石患者,除避免高脂飲食、不飲酒外,盡量不要吃韭菜肉餡的包子或餃子,一方面這樣的食物比較油膩,另一方面韭菜是一種強利膽食物,多吃雖有排石的作用,但也容易引起結石嵌頓,導致急性炎症。
7. 腦靠“動” 只要大腦運用得好,就不容易衰老,大腦是不會使用過度的。 腦靠動,一方面是保持腿部肌力能有效降低痴呆風險,平時多走路、站立、練習深蹲或弓步,以此增加腿部肌肉力量;另一方面是,保持用腦的習慣,多思考,腦子越用越靈光。
8. 腎靠“淡” 一般成人每天吃6克左右鹽已足夠,味過於咸反而傷腎。過多的鈉會增加腎臟負擔,出現水腫癥狀,造成身體組織脫水。 少吃鹽、少吃重口味,少下館子。另外,甜味食物可能也含有不少鹽,一定要控制量,尤其是高血壓患者,盡量減少甜咸兩味食物的攝入。
9. 骨靠“煉” 即使每天都能夠攝入足夠的鈣質,從30歲開始,骨質流失的過程就在緩慢進行了。除了補鈣,還一定要鍛煉。 經常鍛煉可以增加肌肉的強度,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可以適當做些負重運動,比如,爬樓梯、仰卧起坐。增強骨骼密度,減少骨質的丟失。
10. 血靠“通” 血管就像水管一樣,用久了也難免會沉積東西。比如,膽固醇逐漸在動脈內皮下沉積,后來可能發展成動脈斑塊硬化,就像在血管裏埋下了“不定時”的炸彈。中年以后,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的發病率就會迅速增加。 想要通好血管,首先多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除廢物;遠離煙草,香煙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生;低脂飲食、少油少鹽;別胖起來,腰圍越粗,越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