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血管或血管相关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它可以单独发生或与AD合并出现。与其他认知障碍不同,VCI可治可逆。因此,如何早期识别VCI,把握治疗时间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VCI的诊断要素与防治特点,与各位共享。
◆ ◆ ◆ 导读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血管或血管相关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它可以单独发生或与AD合并出现。与其他认知障碍不同,VCI可治可逆。因此,如何早期识别VCI,把握治疗时间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VCI的诊断要素与防治特点,与各位共享。 诊断丨牢记三个核心要素 1.认知损害 主诉或知情者报告有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也有认知损害的证据,和(或)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血管因素 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史、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影像学显示的脑血管病证据,以上各项不一定同时具备。 3.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有因果关系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有因果关系。并能除外其他导致认知障碍的原因。 分类丨分清“和”与“但” VaD(血管性认知障碍) 痴呆
Probable VaD :很可能的血管性认知障碍
Possible VaD:可能的血管性认知障碍
VaMCI
Probable VaMCI:很可能的血管性轻微认知功能损害
Possible VaMCI:可能的血管性轻微认知功能损害
Unstable VaMCI:不稳定型血管性轻微认知功能损害 诊断为Probable VaMCI或Possible VaMCI患者症状恢复正常 预防丨严控三道关口 一级预防 通过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是VCI 一级预防的根本途径VCI的治疗 二、三级预防 对于已经出现卒中或VCI 的患者,进行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防止再次出现卒中,从而预防VCI 的发生或减缓VCI 的进展 治疗丨用好每一剂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等)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等)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等) ▪丁苯酞 麦角碱类、益智剂、阿米三嗪、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抗氧化剂、血清素与组胺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剂、多种中成药、高压氧及针灸等治疗方法均被尝试用于治疗VaD但这些研究均因存在各种各样的设计欠缺而无法得到可靠的证据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旨在溶解已形成的微小血栓,在出现不可逆性损害之前实现再灌注,从而阻断缺血级联反应的发展,是目前拯救微循环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溶栓药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抗凝治疗:防止凝血因子的消耗,及时中止凝血过程的发动,阻止阻塞微循环血流的微血栓继续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通过不同途径抑制血小板活性和聚集,减少血小板与血管壁的黏附。然而,抗血小板药对微循环内已形成的微血栓作用微弱,仅能阻止微血栓扩大和预防新的微血栓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