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琴三重奏

 北斗书斋 2017-11-19



兰陵王 - 魏胜宝 来自七弦古琴网 10:18


  古琴历史悠久,端庄典雅,韵味悠长,可以修身养性,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抒发情怀。抚一曲好琴,扬一身正气,那么抚琴的境界该如何判断呢?


  抚琴的第一个阶段——看琴谱


  学琴之初,总是感觉弹奏古琴的艰难,虽然同样是七根弦,在大师手中那就是高雅,在自己手中不是打板,就是按弦不实,要么泛音弹不出,要么音连不上,总之,要有多纠结就有多纠结,感觉自己就是侮辱了古琴!经过长期的练习,总算能将基本的指法弹出,继而开始依照琴谱练习简单的小曲子。曲子虽短,但要熟练地弹出还真是不容易,不看琴谱简直是寸步难行。


  抚琴的第二个阶段——看感觉


  在经历看琴谱弹奏的阶段后,可以做到手中无谱心中有谱,这其中付出的努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年复一年,花开终结果,水到渠自成,一切的付出有了回报。这时候抚琴就要看感觉了,手感是长期训练的自然反应,就像打篮球,有了感觉投起三分来得心应手,没有感觉,也不是不行,只是效果差得多。古琴也是如此,同时一个人,同是一个曲子,有时候弹起来行云流水,有时候弹起来普普通通。


  抚琴的第三个阶段——看心境


  感觉这东西不是说有就有了,依照感觉来抚琴也确实不十分靠谱。继续强化手感,让或有或无的手感慢慢演变成一种常规,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可以称为大师了,但在这之上还有一重境界,那就是心境的变化,要知道一个大师也有巅峰和平常时候的区分。大师在各种环境综合影响下的特殊的心境是艺术世界的瑰宝,如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后,才有了《流水》;朱权看江边雁落有触后,才有了《平沙落雁》,孔子怀才不遇看见空谷幽兰后,才有了《幽兰》,郭沔看到九嶷山为云水所蔽心中惆怅,才有了《潇湘水云》……这种心境可遇不可求,一旦出现就有传世名曲。


  虽然我等泛泛众生已然达不到看心境的境界了,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勤学苦练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