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洋房的,别人常说,三年不开单,开单吃三年。 可能每一个从业的人都想开单吃三年,但更多人,成交一套标底过亿的老洋房需要很长的周期,甚至职业生涯目前为止也无缘成交这么大标底的老洋房。 不管是几百万的老房子,还是几千万的老房子,甚至是过亿的老洋房;我觉得成交,无非是运气(缘分)+努力;不是否定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有时觉得缘份比努力还要重要那么一点点。 前不久,一个好朋友,成交了一套过亿的老洋房,在我很喜欢的一条马路上,皋兰路。 05年的一天,师傅带我扫南昌路皋兰路的老洋房,就在朋友成交的这个老洋房的弄堂里,我偶遇一对外国夫妻,她们当时在找老房子,问我是不是agent,我说是,当然,很兴奋,有时,也许出去走一走,路上都能遇见客户,这是做老房子销售很有意思的一点。 客户当时住在龙柏花苑,朋友买了整栋洋房,所以他们也想买;后来师傅和我带她们看了永嘉路590号,赉安洋行设计,传说中的吴昆生住宅;当师傅报给他们5500万(对面同样赉安洋行设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都没有590大的永嘉路569号今年差不多2个亿左右成交),我异常清晰的记得,客户的太太,声音提高n个分贝用英文说,你当我是白痴吗?你以为这是伦敦还是巴黎? 这不禁又让我想到昨天朋友圈n多人转发的帖子。 我并不是想鼓吹房价上涨,只是从业13年,我喜欢记录一些有趣的事情。 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的皋兰路19号,破败不堪,门口超大的花园遍布瓦砾,停满了警车,俨然是一个停车场。 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这曾经是阿德哥虞洽卿在上海的老洋房之一。 当时,不曾相见,会变成今天的模样,现在摇身一变,要变成日料店了好像。 再后来,又是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一个好朋友的先生,是23号房东的舞蹈老师,维修的时候一起去看了23号,真的是精致漂亮。 后来又看了这次朋友成交的这两幢,所以,应该说,买卖老洋房,虽然成交周期很长,但是确实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机会和机缘看见各式各样上海的老洋房,就这点而言,如果喜欢老洋房的话,做老洋房的销售,的确是一个幸福的职业。 已被成交的皋兰路洋房,欣赏一下。 在皋兰路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真的是引人神往。 洋房的层高和开间,格局和感觉,只有看过的人才能体会。 如梦似幻。 成交的老洋房其实本来是两个门牌号,两个号;其实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或者是老房子,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卖的时候都说过,成交之后,再对比一下市场在售的房东,不管是中介还是部分客户,再回看已成交的房东,总是说哎呀,真便宜啊。 人没有前后眼,却一边一边重复着相似的故事。 我觉得法租界的真正的风景,就像花艺的要求一样,应该是四面可视的;在马路边,你再赞叹的美,往往也只是一面的;只有走近,走进,才会有更多的感受和感悟。 渐渐的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爬楼党,因为真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屋顶上,往往能看到平时看不见的风景。 这个角度看香山路六号还有思南路杨森故居,还是初体验。 有人说,只要这件事足够喜欢和擅长,总会赚到足够满意的钱;我喜欢赚钱,应该说,可能也没有人不喜欢赚钱,不过,往往会在做喜欢的事时,淡化钱的事情,就像看老洋房一样,我恨不得,把上海的极品老洋房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看个遍,但更多时候,反而会以三年不开单的心态,慢慢的积累和等待,因为期望带来失望;心态平一点,反而,在时间的流逝中,自然而然的,遇见有意思的人和事,还有有故事的老洋房。 我喜欢听故事,但如果你不嫌我讲的烂,也欢迎你,看我流水账一般的纪录着我和老洋房的故事。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