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问答评注

 q3gg 2017-11-19

<篇名>本草问答

书名:本草问答

作者:唐宗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62-1918

余自去冬游于粤省,得遇张君伯龙。天姿英敏、文史淹通、留心世故而不习

1举业,真达人也。其父墨园曾膺张香帅保荐循吏,政治劳心,每生疾疢。伯龙以人子须知医寝,馈方书于今七年前春,其父偶感时证病象危险,群医无策,伯龙极力救治,顿获安全国手之名,一时腾噪。乃益留心医理。与余邂逅便留讲贯,谓余所着中西各种医书于病源治法,固已详矣。而独少本草,未免缺然。余曰?吾所论著已寓药性,且本草业经充拣,何烦再赘,伯龙曰?不然,诸家本草扬厉铺张,几于一药能治百病及遵用之,卒不能治一病者,注失之泛也。又或极意求精,失于穿凿,故托高远难获实效,且其说与黄炎、仲景诸书往往刺谬。若不加辨正,恐古圣之旨不能彰着于天下。近日西医释药每攻中医,适能中中医之弊,而中国医士不能发西人之覆,徒使西药流弊,又增甚于中国本草之祸岂浅鲜哉,甚矣~本草自晋唐以后,千歧百出,极于纲目,几令人目迷,五色三家注力求深奥,转多晦义,徐灵胎冠绝一时,颇合经旨。惜其时无西人之说未能互证,以注本经。今先生博通西医,参合黄炎仲景之书以折衷于至当,若不将本草发明,其流弊又谁救哉,虽西国异产及新出药品不能尽行论列,但使揭出大义,举一反三,则据此以求,无论中西各药,见于目而尝于口,便可推例以知其性矣,幸毋隐秘不宣。惟先生明以教我,余以伯龙此言甚挚,因与问答成是书。

大清光绪十九年岁在癸巳仲春月蜀天彭唐宗海容川叙

<目录>

<篇名>卷上

受业登州张士让伯龙参

蜀天彭唐宗海容川着

问曰?药者,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与人异类,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答曰?天地只此阴阳二气流行,而成五运(金木水火土为五运),对待而为

1 chen4

1/91页

六气(风寒湿燥火热是也)。人生本天亲地,即秉天地之五运六气以生五脏六腑。凡物虽与人异,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气以生,特物得一气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疾病,又借药物一气之偏,以调吾身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盖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也,故神农以药治病。

1评注:此问论药物所以能治病之理由。天地初分之后,只分阴阳二气,则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之气相互流行,而成金木水火土五运,五运在天亦在地。阴阳二气对待则分火热燥三阳气;风寒湿三阴气,共成六气。人生在天地之间,本一小天地,则天地之阴阳运气反映在人身上,阴阳二气则生男女,并得五运而生五脏;六气而生六腑。其余之万物虽与人异类,总之,皆本天地之一气所生,阴阳之气,分则为二;合则一气。人与万物不同之处,人得天地纯全之气;物仅得天地一偏之气,故物不如人之处在于此。假如人身之气,即五脏六腑之气,有偏盛偏衰之处,则衰处受盛处克制,失掉平衡制约,就会产生疾病。则可选择药物一气之偏,以调整人身气之盛衰,使归于平衡协调,达到人身之气和平则康复无病。一言以敝之,即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先民神农氏族以药治病之理即在于此。

此问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上虽曾提及,但不如唐氏将源流一并托出,源于阴阳五运六气,使药物与治疗疾病密切结合起来,立药物所以能治病之根本大法,较诸家本草略高一筹,真可谓探源握道奥之论,为以后诸问之总纲,药物学中登堂入室之金科玉律。

问曰?神农尝药,以天地五运六气配人身五脏六腑,审别性味,以治百病,可谓精且详矣~乃近出西洋医法,全凭剖视,谓中国古人未见脏腑,托空配药不足为凭,然欤,否欤,

答曰?不然,西人初创医法,故必剖割方知脏腑,中国古圣定出五脏六腑诸名目,皎然朗着。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当神农时,创立医药,或经剖视,或果圣人洞见脏腑,均不必论,然其定出五脏六腑之名目而实有其物,非亲见脏腑者,不能安得。谓古之圣人未曾亲见脏腑耶~灵枢经云?五脏六腑可剖而视也。据此经文则知古圣已剖视过来,且西洋剖视只知层折,而不知经脉;只知形迹,而不知气化。与中国近医互有优劣。若与古圣内经本经较之,则西洋远不及矣~

2评注:此问论中医用药是否经过解剖实验。原论已详,不必经过一一注释。中医之发展亦由解剖而来;用药亦由实验而来,再上升到理论,复由理论指导实践。惟自晋唐以提高放慢,治疗效果往往不如古人,这是中医传授之缺憾,不能讳过。近代虽有王清任力主剖视;张寿甫力主用药须先经过实验,积习较深,所以影响不大。《内经》、《本经》是由群医经解剖实验而来,所以造诣深远,有很

2/91页

多论述超过西洋,如经络、气化等等,西洋迄今仍属不知。所以要求振兴中医的有志之士,须学古圣经过解剖实验,验之确实,再提高到理论;用以指导实践。至于感人所遗留下来的丰富宝贵医学遗产,也应好好学习吸收,吸收不能代替自身之实践、创造、发明,两者阔大紧密结合起来,才是研究医学之正道。但唐氏已觉察到自已的论据不周,故最后说:“若与古圣《内经》、《本经》较之,则西洋远不及矣”。异未作进一步之发挥。

问曰?西人谓彼用药全凭试验,中国但分气味以配脏腑,未能试验,不如西法试验之为得也,其说然欤,

答曰?中国经神农尝药,定出形色、气味、主治脏腑百病,丝毫不差、所谓尝药即试验也。历数圣人之审定,盖已详矣~岂待今日始言试验哉,

3评注:此问专论药物实验。唐氏仍主古人经过实验,用之不差,今人不必再实验之意。盖古人之实验固可贵,不能代替令人之实验,况药物因时因地不同,气味形色主治亦有变迁,故今人用古方治今病,有效有不效,当然其中含有论证用药是否恰当的因素,就证药切合而论,亦有不效之时,可能药有伪劣者,又可能因时因地有别,所临之五运六气不同,以成之形色气味有差。总之,未经亲身多次实验,不能得其究竟。所以说药物须经亲自栽培、采制,得其地道药材,还要经过临床多次实验,结合《本经》之原义考察,才能得出结论。关于这个关键问题,余在书后附有专论,请参阅。在这个问题上,唐氏之主张,不过是吃现成饭之意。

问曰?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形色气味上论者。譬如珀琥拾芥,磁石引针,阳起石能飞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畏蛇,相制相畏,均不在形色气味上论,又何故也,

答曰?此以其性为治者也,夫辨药之形色气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气味之理已赅。故凡辨药,先须辨性。有如磁石,久则化成铁,是铁之母也。其引针者,同气相求,子来就母也,以药性论之,石属金而铁属水,磁石秉金水之性,而归于肾,故其主治能从肾中吸肺金之气,以归于根。琥珀乃松脂入地所化松,为阳木,其脂乃阳汁也。性能粘合,久则化为凝吸之性。盖其汁外凝,其阳内敛。擦之使热,则阳气外发而其体粘。停擦使冷,则阳气内返而其性收吸。故遇芥则能粘吸也。人身之魂阳也,而藏于肝血阴分之中,与琥珀之阳气敛藏于阴魄之中,更无以异,是以琥珀有安魂定魄之功。西洋化学谓磁石、琥珀内有电气,其能吸引者,皆是电气发力,能收引之也。有阴电,有阳电。凡物中含阳电

3/91页

者,遇有阴电之物即吸;含阴电者,遇有阳电之物即吸。若阴电遇阴电之物即相推,阳电遇阳电之物亦相推,其论甚悉~琥珀能拾芥而不能吸铁,磁石能吸铁而不能拾芥,以所含之电气不同也。

然西人单以气论,犹不如中国兼以质论,则其理尤为显然。磁石之质类铁,故以类相从而吸铁。琥珀之质能粘,故以质为用而抬芥。辨药性者,所贵体用兼论也。阳起石生于泰山山谷,为云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积雪,夏则生云,积阳上升。故或乘火气而上飞,或随日气而升腾也。凡人病阳气下陷,阳物不举者,用以升举阳气,亦以阳助阳之义而已矣~蛇形长,是秉水气。行则曲折,是秉太气。在辰属已,在象居北,在星象苍龙。总观于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气之所生也。蜈蚣生于南方干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气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秉水月之精生于湿地,是秉湿土之气所生,湿能胜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蟾蜍畏蛇,则又是风能胜湿,木能克土之义。趁此以求,则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类推。

4评注:此问论药物能治病之理即于物性之中。答词甚明朗,无须一一注释。凡辨药物之形色气味质时地等等,正是考其能治病之理也,能治病之理,正是药物之性能,即体用结合。若能真明药性,用以救人身阴阳之偏颇,无不效如桴鼓,立起沉疴。但唐氏论琥珀拾芥;磁石吸铁,从气与质入手,通则通矣,不无谬误。盖琥珀能拾芥,而玻璃、塑料、胶木等等擦热之后,均能拾芥,且其质皆粘,其气皆内返,但不能起安魂定魄之功。推其能否治病之理,其质不在粘合上,而在琥珀之原质不同上,其质为松脂,松脂为松之精华所在,其性能治风寒湿三阴邪,入地年久,又得土气长期蒸炼、炼成红玉之象。人身之魂魄为精气神所凝聚,琥珀具金刚之性,故能入肺定魄,且又为阳木之精华,故能入肝安魂,色红入血祛瘀,肺为水之上源;肝主条达疏泄,肝肺足则流畅三焦膀胱之气化,故又能通调小便。以上诸物皆能拾芥者,乃摩擦生电,感应芥亦生电,如被摩擦物生阳电,则感应芥物近端为阴电;他端为阳电,异性相吸,故能拾芥也,反之亦然。磁石吸铁,则非电子原理,所以不能拾芥;只能吸铁。磁石中有磁场,产生磁力线,铁与磁石本为同类金属,而五行中又分五行,铁与磁石皆为黑色,黑属水,故同秉金水之性。磁石吸铁,并非子来就母,乃铁被磁感,亦可带磁性,成为同笥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磁石受到震荡使磁力线排列紊乱,亦可更丧失磁性而变成铁矿石,两者均可互变。盖磁力线排列齐整后即有磁性,若一端成阳极,另端则成阴极,同类相感,则铁内排列紊乱之磁力线受感应而排列整齐起来,近之磁石端则与磁石之极相反,阴阳相吸,故能吸铁。唐氏认为是西洋化学之理,不对,应说为西洋物理。磁石与铁皆质重色黑,故能降痰水镇怯,金克木,又能平肝木以息风。细论之,磁石有磁场产生磁力线,人身亦有生物磁场产生磁力线,人身

4/91页

之生物磁场寓于两肾间即命门中,磁石粉末服后,以类相从,故引入命门以补之助之,以吸引人身血液中所含之铁元素,使血不外渗下泄,故可治损伤、吐、衄、崩漏;肺属金,又可吸引金气归根,而宁喘息。至于铁则补血之功居多,两者正可相须为用。电与磁皆分阴阳,但性不同,电阻以绝缘体则不流,作用消失;磁阻以绝缘体照样相吸或相斥,但电场可以产生磁场;磁场可以产生电场,既电可生磁;磁可生电,两者互为母子关系。为时代和条件所限制,所以唐氏论之不透彻,今代为补论之,用以完美此书。

阳起石《本经》云:色白,故又名“白石”,今有色黑者、黄者、杂色等,以放于雪上,雪化者为真。若冬不积雪,夏则生云,云乃水受热腾空之气,不一定为云母之脚,今云母之脚未见此物,乃独产于山东阳起山。凡病阳气气下陷、阳物不举,宫寒不孕,用之绵有奇效,因其能补阳升阳,服之故可转化人身阴阳也。

蛇是水木二气所生,但以木气为主,故可祛风,治疗瘫痪、疮癣诸病。蜈蚣是燥气所生,燥属金,金性制木,故可治肝风内动外扰之抽搐,金克木,故蛇畏蜈蚣。蟾蜍生湿地,且为月魄,燥气盛则湿可制之,凡疮肿结核而干燥者,蟾蜍均可润而治之,湿胜燥,所以蜈蚣畏蟾蜍。风能用湿,湿物风吹则干,且木克土,故蟾蜍又畏蛇。此正五行相克相生之理,明乎此,则凡药物相畏、相使、相反、相恶、相杀之理,均可类而推之,而且极为快速准确。

问曰?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

答曰?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阳之气而生者,其性阳。秉阴之气而生者,其性阴。或秉阴中之阳,或秉阳中之阴。总视其生成以为区别,盖必原一物之终始与乎形色气味之差,分而后能定其性矣。有如人参,或谓其补气属阳,或谓其生津属阴。只因但论气味,而不究人参所由生之理,故不能定其性也。余曾问过关东人并友人姚次梧,游辽东归言之甚详,与纲目所载无异。本草纲目载人参歌曰?“三五加,背阳向阴,若来求我, 树相寻。”我所闻者,亦云人参生于辽东树林阴湿之地,又有人种者,亦须在阴林内植之。夫生于阴湿,秉水阴润泽之气也。故味苦甘而有汁液,发之为三 五叶,阳数也。此苗从阴湿中发出,是由阴生阳。故于甘苦阴味之中,饶有一番生阳之气,此气可尝而得之也。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以上达于肺,生于阴而出于阳。与人参由阴生阳,同一理也,所以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是津液。人参生津之理如此,非徒以其味而已。然即以气味论,甘苦中含有生发之气,亦只成为由阴出阳之气味耳。

5评注:此问论药物本于阴阳成性之理,并以人参为例,阐明之。气主生;味主成,气味皆有阴阳,故阴阳为成气味之神。性是气养成的,故秉阳气生的,其性阳;秉阴气而生的,其性阴。但阴阳不能截然分开,其中有差错,所以又有

5/9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