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准备基础|如何做好日常选题 作为内容生产者,最重要的就是怎么长期持续的输出优质的内容。完全靠“灵光乍现”肯定是不靠谱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定位有一定的套路来做好日常选题。至于“灵光乍现”呢…?就当做锦上添花吧! 做好日常选题的3个技巧:看自己、看别人、一起来。 1. 看自己 所谓看自己就是从自己的定位出发去挖掘用户的痛点。这个技巧不光可以帮你找出很多选题,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熟悉、理解行业。 具体怎么做,分别以定位和用户痛点举两个例子: 定位关键词:我相信做自媒体的应该都知道“新榜”,就那他来举例。“新榜”的介绍是:涨粉、变现、运营、观察,新榜给你不一样的新思路。 当你要做选题的时候,最好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关键词,比如“运营”,你能从这个关键词里挖出什么?首先你肯定能想到“运营的方法”,第一个选题就选出来了-“盘点新媒体运营的4种方法(有效分发、线上互动、线下互动、复盘)”,接着你可以根据这个选题继续深入,每个方法可以变幻出3个方式,比如:“线上互动的3种方式”,再继续深入,每个方式找出3做的好的账号进行案例分析。这样就展开了4*3*3=36个选题。 当然还有可能是5个6个运营方法,4个5个方式。在任何一个环节多提炼出一个,这个乘法公式的结果就放大相应的倍数。 把你写好的纸贴在你办公的地方,通过不断对行业和用户的了解去更新它,这样能帮助你开脑洞,脑洞开了,你就永远不缺选题。 深挖用户痛点:列出你的目标用户,换位思考,设想或者真实去体验目标用户生活、工作、思考的场景,找出他们的痛点列出来一个个展开。这又是一组乘法公式。 比如你要做一个有关自媒体创业的账号,那你的用户就是:自媒体创业者、潜在自媒体创业者、投资人,可能还涉及到互联网科技从业者。 任意拿一类用户出来深挖痛点,比如:自媒体创业者。自媒体创业者要干啥?当然是做内容啦,做内容需要什么?总得选个领域吧,组团队吧,选择内容方式吧...等等。 每一个点都有各种不同程度的需求,比如:“领域”,什么领域入门门槛低?什么领域饱和率低?什么领域成功率高?等等,在扩展的话,可以针对这每一点做案例分析,又是一大波选题。 其实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帮助你更好的理清思路。再次强调:以定要写出来,脑子再好使也要写出来,写出来更清晰。 2. 看别人 所谓看别人就是借势热点,分析同行,借鉴爆款。 借势热点:热点当然是大家的最爱了,因为他自带流量。但是强行追热点,可能会造成定位上的跑偏。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为了追热点而造成定位模糊的情况。 如图:追热点的时候要多角度的去考虑选题方向,主要因素:热点关键词、内容定位和用户痛点。追热点的时候把他们分别列出来,去找交集。 还拿做自媒体创业类内容举例,你要追刚刚过去的双11热点。热点关键词:电商大佬、购物、打折、文化、物流、晚会、大咖、单身,等等。定位:创业者、创业者的家人、投资人、互联网科技从业者,等。痛点:加班、熬夜、追热点、赶稿,等。 从这3点的交集去找选题:“双11追热点指南”“双11陪老婆买东西还是赶稿件”“有一个做自媒体的男友是个怎样的体验”“双11你老公在陪你买东西,而我老公呢?”,等等。 分析同行:时刻关注你同行的账号,一看哪个选题方向比较集中,二看看从他们的选题中能否给你带来选题的灵感。结合这两点找出新思路和新的选题方向。这个方法非常有效。 借鉴爆款:这个跟上一个方法比较类似,也是通过别人的东西来激发灵感。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几乎所有的爆款文章都是有套路的,你可以尝试拿来看看能不能通过换个场景,换个人物或者换个结论,来跟自己的内容需求靠上。 举个“咪蒙”用这招的例子:spenser做了个爆款《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咪蒙《你是正常人?那别去创业公司了》;LOOK做了个爆款《口红很贵吗?你为什么不自己买?》,咪蒙《口红我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 了。 3. 一起来 一个人做选题的时候,常常会陷入思维固定模式出不来,这时候不防找人聊聊天,如果你有团队那就一起坐下来玩个头脑风暴,让大家的观点、想法、角度相互碰撞,说不定某个人的某句话一下子就能点到你开脑洞。 总结 今天的文章里与大家分享了做好日常选题的3个技巧 看自己 看别人 一起来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再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建议。 ▎下期预告 1-5|如何高效的使用微信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实技」,搜索「实技」即可关注。 |
|
来自: 时空56rck32b0z > 《怎样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