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五次大规模巡游全国

 虛怀若谷 2017-11-19

 秦统一六国,其后又略定边疆,固定四极,建立了第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佻、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样的一个版图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发展上开启了新的一页。

 

秦始皇自二十六年统一六国,到三十七年崩于沙丘,期间有五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巡游,每一次出游都带有众多的文武官僚和庞大的车马仪仗队,沿途供办耗资巨大,劳民伤财不可胜记。

 

第一次: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西巡陇西北一带,沿泾水至北地郡,入陇西郡,再沿渭水回到咸阳。

 

第二次: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峄山,立石刻碑;又登封泰山,北巡渤海,登芝罘;又南巡琅邪,留驻三月,刻石立碑;并派徐福入海求仙;西南渡淮水,至衡山,浮江而上,由武关回到咸阳。

 

第三次: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东巡阳武县浪沙(河南中牟西北),遭到韩国贵族张良带人阻击,下令“天下大索十日”,一无所获;又东行至芝罘,再南至琅邪,折返回归,经上党郡回到咸阳。

 

第四次: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碣石,刻石立碑;北巡长城边塞,经过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雁门、云中诸郡,命令蒙恬发兵三十万正式出击匈奴;再返回咸阳。

 

第五次: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年初十月从咸阳出发,至云梦泽,祭祀虞舜于九嶷山;然后浮江东下,过丹阳至钱塘;正月,经诸暨,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并在会稽山上刻石立碑;然后自会稽北巡吴地,渡江,北巡琅邪、芝罘;西至赵地,七月丙寅日,驾崩沙丘平台。

 

秦始皇五次出巡全国,目的各有不同,主要在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目的为先,巡行郡县,宣扬功德,威服四海。第二,访求神仙,寻求仙药,以期长生不老。第三,考察各地民情,规范各方风俗,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虽然出巡目的各异,但因其耗费资财人力过大,却给全国人民加重各种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