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国家的货币,都有可能印多种语言,但通常只可能印人口相对较多的几个民族的文字,对于民族数量动辄上百的一些大国,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全印。美元是另一个极端的例子,作为移民国家,美国几乎聚集了世界上各种族裔,但美元只印有英文。 我国人民币上印有汉字、汉语拼音、老蒙文、藏文、维吾尔文、新壮文、盲文,但是也没有把朝鲜文、彝文、哈萨克文,及使用拉丁字母的少数民族新文字都印上去。 世界上印有语言最多的货币应该是印度卢比。货币兑换1人民币=9.8136印度卢比。记得看过一部印度电影,几乎占据半个屏幕的各语种字幕(超过5种)让我震惊——太遮挡视线了!图为新版印度50卢比的正面。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印度的语言政策显得比较“民主”,目前印度的宪法承认两种全国性官方语言:印地语和英语,此外还承认21种地区性官方语言。图为新版印度50卢比的背面。 印度卢比上,正面有英语和印地语,背面则印有地方性语言14种(阿萨姆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坎纳达语、克什米尔语、孔卡尼语、马拉雅拉姆语、马拉提语、尼泊尔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乌尔都语),及古典书面语梵语。图为新版印度200卢比的正面。 其中,英语使用拉丁字母,梵语、印地语、马拉提语、尼泊尔语、孔卡尼语使用天城体梵文字母,乌尔都语、克什米尔语使用阿拉伯字母,孟加拉语、阿萨姆语使用孟加拉字母,其他语言有各自的字母,但是除了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外,大都由婆罗米字母发展而来,并且也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数字符号(0到9)。北部印度的字母多显得有棱角,而南部多显得圆润。图为新版印度200卢比的背面。 “卢比”一词意即“银币”。在19世纪,当时全球最强的经济体系以黄金作为标准,随着美国及欧洲殖民者发现不少银,银与金的相对价值也随之下跌,印度不能以标准货币从外界采购,这事件称之为“卢比的衰落”。图为新版印度500卢比的正面。 图为新版印度500卢比的背面 图为新版印度2000卢比的正面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图为新版印度2000卢比的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