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找了,济宁消失了!

 scvbnhg 2017-11-19

你在济宁多久了?

你见过八九十年代的济宁吗?

多年前的济宁其实不算很大

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高楼大厦崛起的时候

济宁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有些东西却永远地消失了…

消失的地点

还记得我们的华联商场吗?已经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太东大市场曾经辉煌一时,爸妈年轻时购物首选地。现在已经拆掉了。

百货大厦,老照片摄于1990年代左右,虽然现在仍在,但是已经是物是人非,周围变化很大仿佛另一个世界...

东方红影院,很多城市都有叫这个名字的影院,现在还有多少济宁人有记忆...

通讯大厦,在建时的照片,这栋楼应该建于1993年。

济宁街道老建筑也在慢慢的消失...

济宁老竹竿巷

1907年济宁府

济宁老城墙

济宁小南门

济宁七号马路(现太白楼路)

济宁老玉堂

1907年济宁老城门

济宁老城门

济宁第一人民医院

济宁老文庙

济宁天一门(现公园西门)

运河盛况

消失的味道

灶头饭

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听着劈柴声、炒菜声,是咱济宁小孩最幸福的时刻。最喜欢给妈妈打下手,坐在灶门前给母亲添柴烧火,然后时不时吞着口水,伺机还偷上几嘴。

爆米花

砰”的一声,小朋友们都会朝着声响传来的方向跑去。因为大家都闻见了那新鲜的米香,这肯定是爆米花师傅来了。师傅会挑着担子,一头放着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则是火炉与风箱。他可是小时候我最爱的职业啊!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

热豆腐

“热豆腐~来了豆腐啦~”走街串巷买豆腐的人们大多骑个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后面放着一排刚出炉的热豆腐,敲着梆子沿街叫卖,若是想买就叫住然后拿盘子去,最早的时候,不用钱,拿粮食换也行。换来豆腐,用辣椒拌一拌,又热又辣,超级好吃。

地瓜窝头

地瓜面的窝头是很多七八十年代的人终身难忘的记忆,在吃不到白面的时代,又黑又硬的地瓜面窝头也是香饽饽。如今虽然怀念,但是已经很少见到了。

消失的声音

老济宁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雪糕、汽水”

小时候,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矿院的名声也随着这些雪糕,被当年的孩子们记在了心里。

收破烂~收酒瓶啦

纸盒子、废瓶子。在小时候,大街小巷里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叫喊声音,那时候收破烂的大叔都是那么亲切,如今收废品的人依旧有,不过早已不是当初的感觉。

“磨剪子 戗菜刀”

“磨剪子来~戗~菜刀!”旧街巷常有的老匠人,以帮人打磨刀具为生,如今刀具坏了,大部分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换新的,而不是赋予它第二次生命,这样的叫卖也越来越少了。

济宁话

现在很多00后都不再说济宁话,这是很令人恐慌的了。

济宁人怎么能不会济宁话呢?一句响亮的“老丝?”瞬间就能感受到乡土的亲切。

消失的感情

关于这一点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邻里感情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没有那么多的豪宅别墅

大家都住在一个小院子里

或者是一条小巷子里

邻里关系总是那么的和睦

邻居阿姨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

邻居叔叔和爸爸的关系就像久违的老朋友

他们一起聊天、打牌

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做饭、聚餐

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乐趣

小时候放学回家

甩下书包就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

吵个架只要一颗大白兔奶糖就能和好

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去少年宫

狭小的巷子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那时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

不像现在孩子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身边

关系也不怎么亲了

祖孙亲情都淡了许多

更不要说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单元楼里

小区大门进出要刷卡

单元楼楼下进出也要刷卡

对面的那户人家住着什么样的人也完全不知道

只有在同时出电梯的时候

才会忽然意识到

哦,这就是我的邻居啊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济宁,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济宁,一座正在“生长”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