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公司有一个很有经验的人做假账,是否能被会计新手检查到?

 X投投是道 2017-11-19

' 假账 ' 这个东西,范围太广了。再咬文嚼字一点,定义 ' 假 ' 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会计本身就是一个可以 argue 的东西,在实际问题中没有绝对的真理,客户与审计师有时候也对一个问题可以争论很久,最后达到一个符合会计学的 ' 合理 ' 结果就是皆大欢喜。

以我看假账有这么几种,从低级到高级:

1. 单据,凭证,文件类的造假。这个就是最 low 类别的造假了,客户造假一个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的期末金额,虚构一个政府的红头文件说明有政府补助,买点假发票开出去做收入等等。这些一般是可以通过普通的审计程序审计出来。给银行发个函证,区政府网站查一查,却税务系统验一下发票都是可以发生这些细节的。

2. 会计操纵。会计本身的条文中就有太多的主观判断的内容,管理层 / 会计人员会利用这些模领两可的条文选择最能让财务报表 ' 好看 ' 的会计处理方式。这个能叫造假吗?很难去界定,只能说在会计处理上利用了不合理的会计估计和偏见。会计操纵构成了报表里面的水分,这个也是审计最难以核定的地方,如何去判断一个会计处理是否合理呢,如何评估一个会计估计是否最能体现企业实际情况呢,往往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拿资产减值来说好了,企业说我的产品会卖得好的,所以相应的生产设备不会减值,审计一看,不对啊,你的产品现在已经快要负毛利了,现在制造业这么差你凭什么说自己的产品有前途,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一个资产减值准备吧,双方会对减值的金额争论不休。对于新技术产业,企业研究开发一个产品有许多步骤,其中决定让多少费用化进入损益表,多少资本化进入无形资产呢,也是很难以界定?等等。此外,即使引入专家对某些资产负债项目进行评估,也难以确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比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机构出具了评估报告,这个报告真的准确吗?也许不同的评估的方式得出的结论差很多,企业用了最想要的那个结果;比如獐子岛的扇贝,利用了生物学专家进行存货的评估,结果却是是我们一会看到大规模减值,一会又有了扇贝的闹剧。总之,会计操纵的例子无处不在,也并不能因为企业用了精巧的 ' 财技 ' 就认为这是一个造假的行为。

3. 业务模式造假。业务模式造假只是为了财务数字好看而无商业实质的支撑,这个是最高水准的造假。识别这个造假需要有 ' 高瞻远瞩 ' 全局性思维的人才能看出来,且能从整个公司架构,商业模式对财务报表进行判断。相比而言,基础的财务审计人员执行再多的细节程序,也只是身在此山中,看不出这类造假。之前有一阵中概股的做空潮,香橼和浑水质疑中概股的业务模式,从而发现了造假,比如通过复杂的关联方交易,体外资金循环造假首款资金流水等等。最让人大开眼界的还是安然公司的造假,通过设立很多的 SPV 和关联协议,把企业的负债变成表外负债,不再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过程,在报的财务报表上隐瞒了大量负债,当东窗事发的时候,公司复发承担这么大的负债而倒闭。该造物造假迫使 PCAOB 修改法条,制定了将 SPV 并如合并报表的规定,也拓跨了安达信的解散。

总之,对于新手来说,能识别第一类造假,能质疑第二类操纵,对第三类造假肯定无能为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