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技术大咖聊虾:养虾到底有多难?

 倪文彬 2017-11-20

嘉宾简介:

福建东山虾四哥--网名:海水骆驼--从事对虾养殖15年,经验丰富。


网名:匪兵从良----从事渔药经营,擅长看虾病。


梅—广东/天津----网名:是真似梦一线服务经验6年,四川天路公司技术员


科环王维--网名:海上积雨云-----厦门科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1、如何保证虾不发病或少发病。

@海上积雨云 :清好塘,选好苗,调好水,改好底,喂好料,增好氧。


@匪兵从良:不养,或者调好水,护好肝,补充足够量的微量元素,不要以为海水微量元素就一定足够,高密度养殖,海水的微量元素是不够的。


@梅—广东/天津 :不发病,这个谁都不敢保证,没有哪个生物在自然环境中,敢保证不发病。预防从这几点考虑:


一是环境。环境的维护从清塘开始。最起码就是说酸碱度要适合养殖,有些酸碱度太高或太低了,不适合放苗,需要肥水和放生石灰。这些细节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只是有时候大家不把这些基础的东西放在心上。


二是吃进去的东西。只有尽可能选择好的饲料了,另外就是我们平时对饲料的储存,合理投喂。三是机体的代谢。机体代谢,只吃不排,或者代谢出现障碍,这问题肯定就出来了。吃进和排出也是相辅相成的。


@海水骆驼:那么古老的动物,就一个饲料利用率的事儿,物质守恒定律。


2、养虾一年可赚多少,每亩,不要单说一造。

@海上积雨云 :一般都要按单造算的:土池今年的成本线是220斤价格大致在18左右;亩产600斤就是7000的单造纯赚;一年两造就是14000的亩纯利;高位池的成本线是1200-2000斤不等,亩产5000斤的话,大致应该是一造纯赚5万多。我算的是最普通的亩产,一般中上水平的土池亩产可以到1500斤;高位池超过8000斤的也不是少数。


@梅—广东/天津 :赚多少必须按照每造每亩计算,还得看你的投入。人家养三造提心吊胆三次,你就一次,怎么可能一样的赚钱。还有自己投入的成本,人家1亩一个增氧机,你要是5亩一个增氧机,怎么可能有相同的收获。任何事情不要只看到人家赚,也要了解人家怎么投入的。


3、土塘养虾密度最适当最安全放几万每亩?

@海上积雨云 :一代苗是4-5万最合适。二代是6-8万;土苗是10-15万。


@梅—广东/天津 :一般5万左右,这个也得根据自身实力,增氧机的配备,自己的技术和养殖理念。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虾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4、虾搪洒底改药后如何判断出是否起效果了?

@海上积雨云 :捞起喂料区域底泥看看有没明显变化。一般好的是由黑变白或变黄,臭味变淡甚至消失,粘土沙化粉化。


@海水骆驼:要先知道你为什么要改底。改底效果高位池看排污,土塘看泡沫。改底药物很多,效果也不尽相同。怎么样判断?用专家的说法测氧化还原电位,用虾农的话,看,观察。


@梅—广东/天津 :我一般建议大家用底改,以增氧、解毒类型为主。泡沫比较快地散开比较好,水看起来比较清爽,不觉得黏脏


5、虾苗及养成两个阶段分别对各个环境因素的适应范围(容氧、温度、盐度、pH、氨氮、亚硝酸盐等)?

@海上积雨云:苗:溶氧2-5、温度20-35、盐度0-35、pH8.0-8.8、氨氮0.4以下、亚硝酸盐0.8-1.2以下(盐度越高越耐受)。中后期:溶氧3-5、温度16-42、盐度0-33、pH6.5-9.0、氨氮0.6以下、亚硝酸盐0.1-3.0以下(盐度越高越耐受)。


@梅—广东/天津 :这个数据比较好,但是养殖户自己要注意不同环境下这些指标间的相互制约。以亚硝酸盐为例,淡水的亚盐几乎不允许出现,否则容易出现不吃料,甚至耗底偷死现象。但是在海水里亚盐就没有那麽害怕了,这也是平时出现亚盐急救时,建议大家撒盐的原因。还有PH值,相对而言,偏碱性的水体比较高产。但是在氨氮高的水体,PH值越高就越危险。


6、检测合格没病毒的虾苗,养殖中会出现病毒嘛?如会出现,原因有哪些?

@海上积雨云 :会。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纤毛虫、甲壳类(虾蟹)、空气泡沫、粉尘、用具、水源都会感染。


7、为什么虾会出现白节?出现了,怎么办?还有菌分时期用吗?比如前期主要用什么菌,中期?后期?

@海上积雨云 :(一)营养不良:缺乏钙、磷、镁、维生素等营养。可定期拌喂多维、有机钙类产品。泼洒过磷酸钙、沸石粉等药物补充水体矿物质。


(二)应激反应:长期溶氧低、pH偏高、氨氮偏高、亚硝酸盐偏高、硬度偏低等等异常水化或底热、底臭等底质恶化。这种情况必须针对性处理水质底质才能慢慢缓解。


(三)细菌感染: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柱状黄杆菌感染时会出现肌肉白浊现象,可用聚维酮碘+中药消毒杀菌,之后用氧化型底改保持池底的抑菌环境。


(四)病毒感染:肌肉白浊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症状就是肌肉白浊坏死。可用中药+碘类产品泼水预防病毒传染。


(五)寄生虫感染:微孢子虫感染,长期患病的往往还会出现不规则畸形症状。可用添加有高渗透剂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连续泼水处理。


(六)渗透障碍:温度突升或盐度突降会导致肌体内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等)的溶解度下降,导致气体过饱和,从而溢出并集聚形成细小气泡(又叫气泡病),阻碍肌体组织正常的营养输送,时间一长就会令局部肌肉令白浊坏死。


可用粉剂过一硫酸氢钾、有机酸、含酒精的中药提取产品、小苏打、粗盐等增加肌体内外环境的通透性,保障气体输送畅通,消除气泡病的影响。


@匪兵从良:白节?是尾节白么,白尾,细菌染,这些应该是必须死,但其它没有的喂些氟苯尼考加三黄粉。菌,在土塘,很少用了,一般都是前期扔大量的芽孢菌下去就完事了。


中,后期都是泼点红糖,红糖能激活原来的芽孢菌,还有塘里的原生细菌,促进他们自己平衡发展即可。额外加入大量,破坏平衡后很容易出问题,这是土塘上这几年我们的用法。高位池还是需要天天少量多次补菌的。耗氧的菌基本不怎么用,可以用些乳酸菌,酵母菌。水浓的话红糖泡乳酸菌,晚上泼。


8、内服中草药跟外用中草药 正常浸泡多长时间 是不是越久越好吗?

@海上积雨云 :正常浸泡也就几个小时即可。粉剂越细浸泡时间越短。一般60目的粉酒精浸泡2、3小时即可。醋3-4小时,热水是5-10小时。但若想要效果更好是酒精密封浸泡1-2天。生产上是用增压加温等手段来达到萃取效果,养殖户就很难做到这点了。


9、初学者,如何快速学习养虾技术?

@海上积雨云 :去药店饲料店边喝茶边看热闹即可。前提是技术足够好的店。


@梅—广东/天津 :要知此事需躬行。真正的养殖者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养殖手法。各个区域的情况都有一定差异,不能完全照搬。


10、@田有鱼:池底长满青苔,水长期调不好怎么办?



@海上积雨云 :若未放苗,应先把青苔丝藻捞掉,按100Kg/亩使用生石灰杀灭后排干水,重新晒塘清塘。未放苗却不愿排水的,可用扑草净0.2-0.6ppm拌沙干洒至有青苔处(超过3厘米的小虾也可以用,不过只能用最低剂量,而且用后得用氧化型底改与粪肠球菌改底解毒)或草甘膦0.2-0.4ppm杀灭青苔丝藻,两到三天后再用解毒后再进水培藻。

若已放苗,可以先用氧化型底改抑制青苔,再进水3-5厘米后直接用氨基酸起藻,待水色稍浓再追肥(注意只能用全溶的肥水产品),水浓起来三到五天后注意用粪肠球菌解毒改底。青苔处理完后要注意拌喂多维、海洋红酵母、EM菌中药等预防肠胃疾病。


@梅—广东/天津 :青苔该杀得得杀,杀完以后氧化底部,同时肥水。因为营养都被青苔吃掉了。还有,适当加新水,新近新水,增加水体深度


11、虾放苗40多天后(20来天)几乎不长怎么办?

@海上积雨云 :这个早期生长缓慢的原因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按照常规无诊断的处理流程是:换水,改底,补菌;先内服粗盐+小苏打+生姜四餐;之后内服海洋红酵母+粪肠球菌6-8餐,再补钙不多维(全系水溶性多维)。如果这样流程无效,恭喜你要么你苗有问题,要么放苗时出了问题。


12、到底什么颜色的肝胰脏正常?

@海上积雨云 :比饲料颜色略黑略深,有白色月牙形肝脏包膜;划开后无大量液体流出,固态不崩散。


13、虾在4-6公分时投料要足,宁多勿少,还是要适当控一下,宁少勿多(有人说前期吃的太猛怕肝脏负担大,又有人说前期要吃饱才有营养,我凌乱了)。

@海上积雨云 :饵料好水好,则多喂越好;饵料差水质差营养差,则吃得多死得快。


@梅—广东/天津 :其实,任何问题都不该去追求极致,物极必反。虾本有残食同类的习惯,另外它的生长确实需要营养。2小时左右吃完就好,时间太长营养流失,污染底质和水质,引发疾病。虾小时间长,虾大时间短。


14、这个气泡病到底是什么东东啊?

@海上积雨云 :气泡病即肌体渗透障碍。是在水体温度突升或盐度突降时,环境变化导致了肌体体液里已经溶解的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等)的溶解度下降,导致气体很快的过饱和,从而溢出体液及肌体并集聚形成细小气泡。进而这些气泡阻碍肌体组织正常的营养(包括氧气)输送,时间一长就会令局部肌肉白浊坏死。


而气泡由于物理特性会慢慢移动出肌体,在移动出来的过程中会对肌体组织造成机械损伤,而且这个伤痕会直接联通外界,就会大大增加肌体感染外界病菌的风险,所以有发过气泡病的池塘中后期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梅—广东/天津 :气泡病也算是现象命名,我觉得主要是水体循环,水体通透性和气压原因联合导致的。正常水体水体的气泡(不管是有毒有害的,还是无毒无害的)都是可以逸散出来的。 保证了水体的通透性就解决问题。气泡,不管是因为底部污泥太厚,或者是因为水体藻类丰富而导致的溶氧过高,只要保持了水体的通透性,气泡就可以正常逸散出去。

@梅—广东/天津 :气泡病也算是现象命名,我觉得主要是水体循环,水体通透性和气压原因联合导致的。正常水体水体的气泡(不管是有毒有害的,还是无毒无害的)都是可以逸散出来的。 保证了水体的通透性就解决问题。气泡,不管是因为底部污泥太厚,或者是因为水体藻类丰富而导致的溶氧过高,只要保持了水体的通透性,气泡就可以正常逸散出去。(文章来源:水产门户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