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子陵隐居的真正原因

 罪责刑相适应 2017-11-20

 

大漠霜天

 

    严子陵,东汉初期著名的隐士,与光武帝刘秀既是同学,也可以说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后汉书·逸民列传》)

    在光武帝刘秀当上皇帝后,严子陵是很有机会做官的,但他不仅没有去做官,反而隐居了。当刘秀在全国寻找他的时候,严子陵竟然藏了起来。“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后汉书·逸民列传》)

    严子陵的才华、能力与光武帝差不多,可能还有点强于光武帝。“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后汉书·逸民列传》)严子陵的才华很高,且与光武帝刘秀是关系很好的同学,凭此两点之中的任何一点,严子陵想做官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严子陵不但没有做官,反而是隐居起来。

    严子陵是真的从心底就不想做官吗?笔者认为:不是,严子陵也是想做官的。

    古代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想通过做官而施展自己“济国安邦”的才华呢!“达则兼济天下”,是古代任何一个读书人的梦想。学的满腹经纶而隐居的人,的确是有的,但并不多,隐居也常常是不得不的,并不是最初的本心就是想隐居的。他们的隐居常常是不得不的:或是生逢乱世,才华难以施展;或是为了避祸,而安身保命。严子陵隐居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避祸。

    张良为避祸而拒绝刘邦“自择齐三万户”的封赏,而选择了“留”那个很小的地方,并“辟谷”。后来的事实证明:张良是很有远见的。严子陵宁肯隐居也不肯做官:也是颇有远见的。

    严子陵如果与光武帝始终保持同学的关系,对严子陵而言,是很安全的。倘使严子陵做官了,那就与光武帝刘秀成为了君臣关系。一旦成为君臣,时间短,可能还不会有什么危害。即使光武帝刘秀不满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同学之情依然存在。时间长了,是很难说的。同学之情逐渐淡化,君臣之情逐渐成为主导。倘使皇帝不满意了,那危害可能就要大一些的。甚至可能会有不测之祸临身的。俗语有“伴君如伴虎”呀!加之严子陵的才华与能力又超过了皇帝,其才华与能力可能会成为严子陵丧命的原因之一。纵使光武帝刘秀念其旧情,不会加害严子陵,但是也很难保证小人不进谗言的。如果小人进谗言的时间长了,难免不会给严子陵带来危害的。

    另外,严子陵做官最危险的一点是:严子陵的同学侯霸已经做了宰相。

    按照正常的理解:严子陵的同学做了宰相,严子陵的仕途一定会一帆风顺的。有时,事实恰恰是:同学做了高官,自己要么远远地避开,要么就绝不能做官。否则,可能会有不测之祸。孙膑与庞涓是同学,孙膑差一点就惨死在庞涓手中;韩非与李斯也是同学,韩非被李斯害死在监狱之中。

    严子陵与侯霸是同学,且侯霸已经做到宰相之职,那么严子陵不做官就是很明智的。

    据《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记载,侯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政理有能名”,“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期年。’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合。”“建武四年,光武征霸与车驾会寿春,拜尚书令。时无故典,朝廷又少旧臣,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皆霸所建也。明年,为大司徒,封关内侯。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十三年,霸薨,帝深伤惜之,亲自临吊。”

    侯霸为政颇有能名与政绩,且历事五帝:汉元帝、汉成帝、王莽、更始帝、光武帝。在汉元帝时,帮助石显等人管理中书,号称大常侍。在汉成帝时,为太子舍人。在王莽时期,任随县县宰(即县令)、淮平郡大尹(即太守)。在更始帝时,淮平郡大尹(即太守)。在光武帝时,任大司徒(即丞相),封关内侯。侯霸在刘秀手下已经官至“司徒”,就是宰相。

    侯霸为官虽然颇有能力,但是一个“官迷”,否则不可能在奸佞石显的手下任职,也不可能在王莽执政时期依然任职。

    一个官迷的人,是不可能愿意另外一个颇有才华和能力、与自己不相上下、且可能比自己还强的同学来担任与自己平等的官职的,尤其还是一个对自己颇为熟悉的老同学。熟悉自己的人,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自己以前的某些不光彩或难以吹嘘的事情,自己的老同学是知道的。

    侯霸虽然不希望严子陵做官,但也清楚地知道:老同学严子陵是皇帝请来的,当官是自己阻止不了的。侯霸虽然不能阻止严子陵做官,但是,给严子陵一个下马威还是很正常,也很容易的。因此,侯霸借口自己工作忙而让严子陵来拜见自己。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后汉书·逸民列传》)

    严子陵早就看透了侯霸“官迷”的本质,通过严子陵与侯霸的下属侯子道的对话就可以知道的。

    (严子陵)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征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皇甫谧·《高士传》)

    严子陵了解侯霸的为人“阿谀顺旨”,也看透了侯霸的真实内心以及隐藏在侯霸内心的卑鄙想法,因此,没有去拜见侯霸,而是回了一封信。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后汉书·逸民列传》)

    侯霸虽然没能给成严子陵一个下马威,但是严子陵的信中的话语,还是给侯霸抓住了一个打小报告的机会。侯霸接到信后,立刻打了小报告。“霸得书,封奏之。”(《后汉书·逸民列传》)

    同学之间,本来关系是极好的,以前也曾经无数次地开过玩笑。现在,开个玩笑,也是在情理之中,也是很正常的。侯霸却马上向光武帝做了汇报。

    帝笑曰:“狂奴故态也。”(《后汉书·逸民列传》)光武帝刘秀的态度,表明了刘秀的宽容与念旧情。

    侯霸的小报告,一方面证实了侯霸内心的恐惧:担心严子陵真的做官,给自己的仕途带来危害,那就不如先给严子陵上点“眼药”;一方面,也恰恰证实了严子陵的远见:不能在侯霸的手下任职。

    如果严子陵与侯霸成为同僚,以严子陵的才华与能力,加之严子陵性格的孤傲(给侯霸的信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可能会使侯霸感觉到极大的威胁的。一个人如果有才华和能力,性格再孤傲(孤傲常常被认为是狂傲),其处境常常是很危险的。

    孤傲而有才华的人,是不宜在曾经的同学、朋友、同事手下任职的,尤其是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又高于同学、朋友、同事的,那不但不能在同学、朋友、同事的手下任职,连共事都是不能在一起的。如果自己的同学、朋友、同事还是“官迷”的且内心还很卑鄙的,那就更不能在其手下任职的。因为一个“官迷”且内心卑鄙的人,是什么卑劣的手段或事情都能使得出来或能做得出来的。

    严子陵的才华与能力,是超过光武帝刘秀的。以刘秀的性格一定会给严子陵高官的,假使时间长了,刘秀有对严子陵不满的地方,估计也不会杀害严子陵的,很可能会让严子陵任闲职的。

    另外,严子陵做官,估计官职也得在侯霸之下。光武帝刘秀不可能在严子陵刚做官时,就让严子陵的官职超过侯霸的,毕竟侯霸已经做到了宰相之职,且任职也已经很长时间了,还颇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与不小的功劳。严子陵如果在侯霸的手下任职,时间长了,估计可能会有“小鞋”的。

    如果做官,而不能“兼济天下”,可能还会有“小鞋”,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那么就不如不做官。严子陵不做官是很正确的。

    严子陵隐居的真正原因:为了避祸!

    (完成于2010年10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