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争,也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昵称38696288 2017-11-20

“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我省最好的体外循环医生。”

“没有她,我院小儿心脏外科体外循环这关就过不了,手术就开展不起来。”

“我一遇到重病人手术,就会叫她来做体外循环,我心里没底时,由她来做心里很踏实,她给你出主意,想办法,你感到自己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她手下的大夫,也各个精明强干。”

“她乐观、大度,是别人很乐意相处的人,和她一起工作很愉快。”

说起对她的印象,与她共事10、20年的同事都语带尊敬,认为她是那种非常生动的好人。

她,就是河南省胸科医院体外循环科主任刘海霞。

胆大,源于心细

“我院心血管外科技术在全省领先,这意味着体外循环也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刘海霞自豪地说。 

一位20多岁名叫海子的患者在十三年间接受了三次心脏手术,手术实施者是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我院副院长王平凡。2003年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半年后,发现其胸主动脉瘤样明显增宽,又行“全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4年前,这两项手术均创省内首例,即便放眼全国,当时能做这种顶级大血管手术的医院也寥寥无几。这两项手术经受住了“时间”这个最为严苛的检验师的检验,2015年,海子又接受第三次全腹主动脉置换手术,而刘海霞正是这三次手术体外循环的负责人。

       “危重病人,老年人及患有复杂先心病的新生儿是体外循环管理的难点。”她介绍说,危重病人一般转机时间长,对身体损伤较大,对技术要求更高;老年人一般脏器衰老,而且多种疾病集一身,需要对相关疾病多做了解掌握,虽然术前检查有些功能在正常值以内,但是,抗打击能力较年轻人弱,不能掉以轻心;新生儿体外循环管理更精细,比如三公斤的婴孩体内总共才300毫升的血。血液插管应尽量细小,缩短体外循环管路,尽量减少预充量,最大限度减少血液损伤。

说起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刘海霞如数家珍。体外循环机转机期间,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血压高了,容易引起颅内出血,血压低了,组织氧供不够,脏器容易受到损伤。他们使用的心吸引泵,除了手术准备时要进行调试,手术开始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再次调试松紧,调松了,血吸不上来;调紧了,转机时间长,红细胞都挤碎了,血液破坏利害,就得输别人的血。“我比较较真,最小的压紧度把血液吸过来就可以。”

1986年,刘海霞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刚工作时做的是麻醉工作。她说,有了麻醉的知识,可以对病人进行综合考虑,如果疾病是敌人,你知道他的方面越多,了解的越透,那么你打起仗来就越有把握,胜算也大。

“任何手术都需要麻醉,而体外循环只服务于心外科,为什么心外科手术开展的门槛高呢?因为要整个大团队都不错才可行。”

一位医生评价她:“她特别清楚台上的手术步骤,配合的总是恰到好处。”刘海霞说,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就是如此。手术时,什么时候该深低温,手术快完成了,什么时机把温度调到适合心脏跳动的温度,不用你大夫说,我们自动就调好了,你大夫安心做手术就行了。

很多体外循环医生都想达到她这样的精确水准,她也毫不隐晦自己的学习经验,“要想做好体外循环管理,心外科、麻醉、病理及生理等相关知识你都得掌握。”

刘海霞学习效率高,她的秘诀是(如果有所谓的秘诀的话)“临床和书本相结合,你会提高很快”。

前两年刘海霞进正高职称时,晚上回去看书,第二天对着彩超,看不懂的问一句。“我们医院有这么多各个领域的专家,有这么好的老师,你多听多问,就会提高很快。”

  

    她做了我省其他不少具有标志性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如我省第一例大动脉转位手术;出生仅30个小时的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第一例成人及小孩的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也是她完成的,目前已做了30多例。

近些年,河南省胸科医院许多心外科手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还有不少属国内罕见,手术中体外循环的工作,都是由刘海霞所领导的体外循环团队完成的。

创造了这么多第一,刘海霞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她说,没别的,提前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清楚,想好对策,做好预案,就可以大胆的干了。做手术时,她要求他的团队,要牢记体外循环所有环节的应急预案,并熟练掌握,甚至想到了万一停电的预案。

工作30多年,这种全方位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职业习惯已经贯彻到她生活习惯中去,每次开车前,她先挨个蹬蹬轮胎;进车第一个动作,先系安全带;启动的时候,不开音响,听听有没有异响;开车时,不接听手机;因为夜晚视线不好,晚上不开车。“特别知道自己弱项在哪”。你可别对她如此“保守”的开车习惯所蒙蔽,她是出了名的开车快,“路上有人想超我的车,我一脚油门就上去了。”她笑着说:“胆大,是因为心细。”

前段时间,刘海霞去天津开体外循环大会,她在台上做完演讲,很多同行向她提问,“别人问的,你都能解答,那种感觉真好。”学会上,一位华裔美国籍专家演讲的主题是“血液保护的美国经验”,我发现这是我们前几年做的。“当然他的经验不一定代表美国最好水平,但也说明我们体外循环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省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在全国排名第二,这也可以说明我们体外循环在全国的地位。”

目前,刘海霞已做了上万例体外循环手术。有人说她有做医生有天赋,她说:“天赋最多占30%,勤奋、用心,什么都能做好。”

2003年,我省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专业委员会,刘海霞任主任委员,2017年换届时又被选举连任主任委员。2005年,由她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分会体外循环学组,并任学组组长。学会成立第二年,在她的主导下,统一了全河南省体外循环安全核查表和管理记录单,要求术中逐项检查逐项打钩。“如果都照着做的话,基本不会出大的问题。”

 我做不到的,向来不要求别人做到

“我们这个团队很好,每天上班都很开心。”刘海霞说着大笑起来。“如果单位有急诊,家里再大的问题我肯定是舍家来单位,敬业精神没得说。”即使到现在,如果出急诊,刘海霞一定会亲到现场。

每天清晨七点半,刘海霞会把当天的手术做一个汇总交接,点明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回顾总结前一天手术情况。“工作30多年来,从来没有迟到过。”

他们每做一例手术,都分病种记录,遇有特殊病例,数据会更详细,目前已建成一个很有价值的数据库。

“体外循环不允许出事,体外循环无小事”,这是刘海霞经常说的一句话。工作这么多年来,体外循环科没有出过事故。“当然,我觉得这也和王平凡副院长要求高有关,严师出高徒嘛。”

“我做不到的,向来不要求别人做到,正人先正己,所以大家才能听你的。”每次手术完成了,刘海霞都会亲自擦机器,那类似一种战士擦拭枪支的情感,厂家来人维护机器,惊讶道:“用了这么多年,还跟新的一样。”

下级大夫如果工作中出现问题,刘海霞一般不说,她直接去做,弄得年轻大夫们都不好意思了。“所以,其实现在没有我这个领导,大家做的也很好。”

“这是一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站之能胜的团队。”刘海霞自豪地评价自己的团队。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想要把工作干好,不加班加点是不可能的。有时是从早忙到夜里,两头不见太阳,家里很难顾得上。“我心里对医生家属是很感谢的,年底一定会请大家聚聚。”她哈哈大笑:“要不家里老找你要人,怎么办?要把感情建立起来。”

每年聚餐,都是刘海霞自己出钱,席上聊到工作,家属们也真切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特殊性:手术即命令,不容置疑,不容迟疑。并且在长期的配合当中,他们也被这种紧张又开心的工作氛围所感染,生发出了几许骄傲,几分责任。刘海霞的丈夫“李老师”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有时不忙时,李老师会在家里做一大锅糊涂面条,高汤是用大棒骨在高压锅里煮出来的。刘海霞用饭盒分装,提到办公室,揭开盖子,热气腾腾,红汤绿叶,香气四溢,大家热热闹闹吃完,劳累也减轻了不少。

不争

年轻时,有什么活,刘海霞总是跑的最快,干得最多。“我最大的特点是“不争”,和谁都不争,也不会与谁闹矛盾。刘海霞爽朗地笑说:“你不争,别人就拿你没法,这也不要求,那也不要求,总不能不让你干活吧。我想,不争,是我能在专业领域取得一点成绩的根本。”

她的生活哲学是,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还有走路的,甚至还有残疾人呢。“所以,要知足。”她豁达地笑着说。

后记:刘海霞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时而娓娓道来,时而开怀大笑,她笑说几乎从来没有一次说这么多话过,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自来熟的人。其间她接电话时,单脚搭在沙发上,有种少女的纯真。那种工作上的自信和成就带给她的松弛感、安全感,让一个本来贞静的人,光芒万丈。

               

              文/李红  审核/张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