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与空,是佛门用词。色者,我们所见的世界的种种情象,如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感觉、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形状等;空者,我们的精神、思维等不可见之的“东西”。
从哲学角度来看,前者属于物质范围,后者属于精神范围。
我们用道门的“阴阳”来描述佛门的“色空”,可能大家会更容易理解,“阴”相当于“空”,“阳”相当于“空”,这也反证了道门与佛门对同一事各自表述,也有人据此认为道佛是同源的。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中的,色空是相若相即的,这也是佛门了悟生死、了却生死的法门。
当年我对于此段经文甚感不理解、不接受:“色是色,空是空,怎么两者即若相即呢?”直到某天证历禅定境界之后,恍然大悟。
禅定境界中,我物同体,我即是世界,世界就是我,不分彼此,“色”中的身体物质,与“空”的真性一体,如如不动,你即是我我即是你。
原来经书除了用于颂读令心调伏至平静之外,要想真正理解经文所蕴藏的真理,非要进入禅定境界来参悟不可。

佛门佛理禅义能令参修者了悟生死、了却生死,原因也在于色空相若相即,在参修有成的人常常说“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所谓的不来”,同样在他们眼里没有所谓的生,也没有所谓的死,生死亦相若相即,生与死没有了界限,何来生与死呢?
他们连生死也了悟、了却了,还会执着于什么呢?没有了生,没有了死,没有了来,没有了去,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得道开悟的人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甚至有时会象当年的济公和尚那样疯疯癫癫。
由此道理延伸至我们的练功,我们的练功不也是不要拘泥于任何形式吗?
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是我们还没有看穿色空相即相若的本质而尔。
2011.5.12 中山市 清静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