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怀揣金庸小说到校园,还是一件提心吊胆的事。若被发现,书要没收,人即“罚”办,不少“淘气”学生为此吃过苦头。不想今天在课堂上,可以跟随赵老师一起欣赏、分析华文经典名著。不过却因过去读之不精,若从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方面分析侠客形象,又觉得力不从心。 武汉大学赵小琪老师开设的《世界华文经典欣赏》课,依据艺术开掘上的独创性,风格流派上的代表性,艺术影响上的广泛性三个标准,对在华人文化圈中产生极大影响的世界华文文学经典,进行了系统整体性的评价。听来既亲切熟悉,又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金庸说:“在中国人儒雅的外表下,浪漫主义的侠客精神始终在血液中流淌”,他十七年间完成了十五部武侠小说。有学者认为,判断一个作家的作品有没有大众影响力,有没有持久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所创造的人物、语言有没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这个标准衡量金庸作品很贴切,因为他的作品不仅保持了庞大读者群而且显示出持久的艺术魅力。 有人说金庸小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法”,并建议最好青年时代读,可以读出“放眼世界,仿佛世界在握”的豪气。赵小琪老师说,金庸小说充满着各式各样的想象和传奇,作者极力渲染着江湖世界传奇的、浪漫的侠客故事和武功,生成了一种独特的狂欢化叙事模式,使我们陶醉于这种传奇的浪漫的神话之境中,实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人生愿望,达到了融生活常态和超常态于一体的审美高度。 《世界华文经典》刚进行第一周的课程,接下来赵老师还要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三毛、龙应台散文,严歌苓和虹影小说,去探寻20世纪世界华文文学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感知华文文学对中华文学审美建构和艺术呈现方式的独特贡献。没有选课的童鞋要抓紧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