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弃50万年薪拿500元工资,7年将亏损小厂做到全球第一,比肩马云

 为我的梦想奋斗 2017-11-20

沈阳机床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机床研发制造企业,代表着中国机床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而作为千亿机床帝国的掌舵人——关锡友,也受到德国工业家葛兴福博士的高度赞扬,他感慨到:“马云是现在,关锡友是未来!”

关锡友对机械行业爱得深沉。他曾放弃50万年薪的工作机会,甘愿只拿500元的月薪进入沈阳机床中捷厂工作。正如当年乔布斯之于“苹果”,责任与梦想是让关锡友留下的原因。他说:“在中国做实业的人都是有一定理想和信仰的人,用我们的技术改变世界的生产方式是我的梦想,也让我坚守在实业这条道路上。”

临危受命,艰难改革

1964年出生的关锡友于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也许是同济大学良好的专业基础,让他爱上了这个行业。1988年大学毕业后,关锡友就进入沈阳机床中捷厂工作。从工人到车间主任,从分厂总经理到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在沈阳机床干了近30年,最终带领一个机床制造企业走向全球第一。

沈阳机床集团曾是中国机床工业的摇篮。然而,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沈阳机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走入低谷,甚至于濒于倒闭。1997年,在沈阳机床中捷厂最危机的时刻,技术深厚的关锡友临危受命,被提升为中捷厂的总经理。

这项任命让关锡友一度觉得很突然也很茫然。在上级的鼓励下,关锡友扛起了振兴中捷的责任大旗。

当时,中捷厂只剩下5000元的资金,而中捷现有的产品体系早已被市场淘汰,连年的低效益导致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作为沈阳机床旗下最年轻的总经理,关锡友顶着重重压力,开始了艰难的改革之路。

他首先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他翻了原有的工资体系,建立了新的薪酬体系;重新更换新的管理层,打破厂里任人唯亲的风气;改革员工的薪酬考核办法,实施效率优先的原则。这项政策直接激励了全体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工厂甚至不得不通过拉闸限电来限制无休止的加班。

雄赳赳气昂昂,迈向全世界

在全员积极性高涨的热情中,关锡友拿下了上海磁悬浮高速列车轨道加工设备项目,经过7个月的奋战,他拿出来的产品异常出色,连续测量10次的测量误差几乎都为零。这使得他在业界名声大噪。

2002年,因为在中捷的出色表现,关锡友被任命为沈阳机床集团总经理。彼时沈阳机床不过是世界机床业阵营中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卒,其销售收入不过13亿元,世界排名第36位。

在他的带领下,沈阳机床全资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将产品线拓宽、拓深。他大力招揽技术人才,通过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2011年沈阳机床完成销售额180亿元,沈阳机床的机床主业、经营规模跃居世界行业首位。对此,关锡友颇为自豪,他说:“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通过限制和约束。”

关锡友将沈阳机床的发展之路比喻为登峰,登珠穆朗玛峰。攀登珠穆朗玛有两条路,陡峭的南坡达到顶峰更快一些,北坡比较平坦走起来更为坚实。现在关锡友和他为之奋斗的沈阳机床正在北坡,即将登顶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