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宗轩辕脉 共铸华夏魂 ——记西秦戏《马援伏波》参加中国秦腔大会演

 风吟楼 2017-11-21

        金秋十月,正值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赴西安演出团队在省、市、县文化部门的精心组织领导下,一行87人带着新编历史剧《马援伏波》,于10月13日晚亮相西安索菲特大剧院——由陕西省文化厅等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文化厅局联合举办的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于10月8日至11月8日在古都西安举行,来自全国的22个院团、24台剧目共2000余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是应邀参加的院团之一。

        海丰西秦戏与陕西秦腔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西秦戏源于元末明初中国西北地区的“西秦腔”,自那时起,一路南下,辗转流徙,最终在南海之滨落地生根,开枝发叶,历经数百年岁月变迁,形成了今天海丰独有的传统剧种。数百年来,或许一代一代的西秦戏艺人心中都有一份古秦地的乡愁,一个“回乡”的梦想,直到今天,才终于在这繁荣富强的太平盛世圆了梦。在会演开幕式上,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盛义军致辞说:“此次会演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秦腔等梆子腔剧种的首次集中展示,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秦腔会演,也是广东西秦戏等源于秦地的剧种400年来首次回‘娘家’,更是大秦之腔的大聚会、大团圆。”

        为了西秦戏剧种的这次“回乡之旅”,广东省文化厅和汕尾市文化部门、海丰县党政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文化部门作出了详尽具体的安排。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的演职人员更是上下一心,把一应筹备工作都做得很充分,从队伍管理、团队形象到个人礼仪等细节都考虑到了,因为每个人都明白:他们不光是代表海丰、汕尾,更是代表着整个广东省参加这个盛会的,用乐队头弦吴焕如的话说,“要有个精气神,总不能给我们省、我们市和县丢脸”。在到达西安之后,他们更是第一时间就投入了紧张的装台、对光和音响调试工作,第二天一早又全体赶去剧场走台、排练,从演员到乐队,一丝不苟,没有一个人懈怠,一遍又一遍反复地抠表演、抠音乐配合……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使演出尽善尽美,把传统的西秦戏艺术完美地展现给西安观众。

        当晚的演出效果可以用“非常成功”四个字来形容。观众对和他们本土的秦腔系出同源又风格迥异的"南国西秦腔"感到既新奇又分外亲切,纷纷给予极高的赞赏和莫大的鼓励。演出过程中,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掌声、喝彩声,到演出结束时,剧场掌声、欢呼声雷动,演员谢幕长达十几分钟。西秦戏一夜之间轰动了西安城。

        演出结束后,在与剧场观众的交流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不太懂,但是很好,很有特色,有味道。”所谓“听不太懂”,应该是今天西秦戏的音乐声腔已经和今天的秦腔完全不同,但是西秦戏那种大气雄浑的表演风格、苍劲高亢的声腔特点,又真真切切应该是大西北灵魂里的东西,所以“有味道”。观众中有一位姓李的退休音乐教授,是甘肃兰州人,言谈中听得出对传统戏曲做过一些研究,他对我们说:“你们的剧种叫西秦戏,古代秦国西部陕西和甘肃接壤的这一带就叫做西秦,有西秦腔,你们的戏曲也许就是西秦腔流传出去的,值得好好考证和研究。不过,西秦腔也好,秦腔、西秦戏也好,应该就是一家。”    

        10月14日上午,在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会议厅举行"广东西秦戏《马援伏波》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主要领导、陕西文艺界著名戏曲专家、西秦戏《马援伏波》主创人员及主要演员。座谈会由秦腔振兴办主任李鑫主持,到会领导、专家们畅所欲言,对《马援伏波》的演出予以高度的评价,同时对西秦戏和秦腔在音乐声腔、表演风格等方面的异同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导演杨君说:“原来只是听说过西秦戏,我想象中的西秦戏应该跟秦腔差不多,但经过几百年地域、语言、风俗的变化,现在的西秦戏,包括音乐,已经基本看不到秦腔的元素了。但是我们血脉相连,还有个别地方还能听到那么一两句是秦腔的感觉,马上就勾起咱们那种回归感、亲切感。”眉户戏代表性传承人、表演艺术家吴德说:“这部戏体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就是反腐败,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演员的表演都很投入,很认真,特别是饰演马援这个演员,声音好,唱腔有韵味,能把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塑造出来。”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张新怀说:“感谢西秦戏剧团能把这个作品带到西安来,我曾经在网上把西秦戏都查了好多,当时我听不懂,一句都没听懂,觉得根本和秦腔没什么关系。但昨天晚上看了以后,有元素,关系很大,但不能朝秦腔靠,不能向现在的秦腔靠,这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文化了,就按你们西秦戏走,你们这样特别合理,一定要朝你们的风格靠。”

        座谈会上,大家还就《马援伏波》的修改、提高出了许多“点子”,包括故事情节安排、戏剧冲突设计和演员表演各方面都直抒己见,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含金量”很高的意见和建议,对这部戏今后继续排练、打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座谈会上,《马援伏波》编剧陈涣、导演王群、乐队配器指挥兼音乐总监陈勇铁等就该剧的剧本创作动机、排练创作历程和音乐唱腔编排做了阐述和交换意见。        

        西秦戏国家级传承人、《马援伏波》主演吕维平在座谈会上,代表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感谢陕西省文化厅和振兴秦腔办公室为首回西安演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说:“这一次到西安演出,是西秦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南国西秦腔400年首次回娘家,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回娘家’之路,加强、加深广东与陕西的戏剧交流,共同促进广东西秦戏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发展。”

        11月8日,该剧主演吕维平受邀返回西安参加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闭幕式颁奖典礼和晚会演出,传来喜讯:西秦戏《马援伏波》主演吕维平、陈少文、乐队指挥陈勇铁、司鼓钟仁窗、领奏吴焕如、二手弦鄞文年、唢呐领奏陈孝贞及团体剧目共获得8个优秀奖。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西安市戏剧家协会题赠锦旗:“马援伏波威名震,铸造铜柱护国门。凯旋归里西秦戏,声情并茂誉三秦”。

西安《大秦腔》杂志编辑部题赠锦旗:“西秦戏秦腔戏同宗同祖,中华魂汉文脉共继共兴”。

西安戏迷刘民、孙潼太题赠锦旗:“西秦戏重返故乡,汇演伏波马援;正气歌唱作俱佳,震撼古城西安”。 

西安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冀福记赠诗云:

北有大秦腔,南有西秦戏。

同宗轩辕脉,共铸华夏魂。

马援伏波志千里,铸造铜柱护国门。

凯旋归里西秦戏,秦声高扬誉环宇。


陕西诗人王丁正赠诗:

南国秦腔大汉风,回归故里认祖宗。

风雨苍桑四百载,长安一倾千古情。

马援伏波惊天地,犹将往世现今生。

忠贞不忘保囯志,留给人间是清名。

皆因流年岁月久,秦声粤语已相融。


中国秦腔网刘彭涛赠诗:

三秦谊厚,世代乡愁。

长安情愫,今朝得酬。


西安演出相关图片

摄影:郑晓娥、刘彭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