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艺术简介——林岑

 二闲居 2017-11-21
原创 2017-10-25 CSART
  — 传世展讯 —
指导单位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协办单位厦门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15:00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3日至11月17日
  展览地点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
  (虎园路16号厦门宾馆南门)
  画家艺术简介——林岑
  林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人大”画室画师
  厦门书画院画师
  原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传世艺宫美术馆签约画家
  林岑(林秉坤)福建省同安县人,生于1938年。 50年代负笈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文艺工作。擅长中国花鸟画、书法。曾两次应邀到新加坡举办个人书画展;1992年在上海“朵云轩”举办“林岑书画展”;1995年代表厦门书画家访问日本;1996年参加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十人水墨画展“;2001年应邀到法国巴黎举办个人画展;2006年代表厦门书画家访问台湾2013年传世艺宫美术馆举办“林岑指墨画精品展”。
翰墨传神 指写丹青——林岑指墨画艺术评论
  化掌为盘,装满墨汁,泼墨写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痛快淋漓,气势酣畅。林老创作时有两管笔,一支他手握蘸墨,另一支则是去笔从指。是笔或指,无非是工具的使用,林老一样入于传统之主干,出于传统之别枝,个别挥洒,数十年来,自成家数。
  为追求中国画的更高境界,林老一度丢下已然驾驭自如的毛笔,而专攻指墨画。指墨画的开山鼻祖是清康熙年间的高其佩,传说他“梦得天授”,开创了指墨画的新篇章。三百年来,倾慕高其佩者甚众,但无一人出其左右。但林老没有刻意效法高其佩,他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特点。在林老看来,指墨画应该属于大写意粗放之画种,其体裁应宜粗犷简古,大幅巨章。在技法上,林老以为笔难到之处,指能传其神;指所到之处,笔不能及。
(接上文)
  历经四十余年刻苦钻研和实践,林老终于成为厦门独步、福建省屈指可数的擅长指墨画的画家。他的指墨画作品如今已流传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东南亚各国,作品被国内八大山人纪念馆等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
  进入21 世纪以后,林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他认为绘画技法固然重要,但内在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培养文化素养的不二法门。于是,他一方面沉入古典名作,以补先天不足;一方面走出市门、国门,去看世界,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数年间,林老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林老自己曾说过,他这一生过的平平淡淡,不曾有过辉煌,也不曾有过太大的坎坷。19 年前,他曾经在一首感怀诗中这样写道:
  四十年来笔一支,东涂西抹鬓成丝。
  丹青不知老将至,深夜挑灯学画时。
  是的,他始终平静地生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他并不关心自己的作品有多少市场价值,社会对他有什么评价,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信心。正因为有信念和信心才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才能够宁静,宁静才能致远。
  艺术高峰应该属于这样既有才华又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之中去的人。
  同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魏传义合影
(接上文)
  林岑先生的指墨画在国内画坛影响较大,著名画家娄师白曾说“深知其精于绘事,笔墨有独到之处”。林岑兼擅书法,是国内学何绍基书体最成功的书法家之一。林岑平时爱读古书,擅写诗词,书画作品颇有传统文人的气息,格调较高。已故厦门书法家高怀先生曾说他“诗书画三绝”。
  中国手指画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有记载,兴盛于清朝,但新中国成立前后却不景气,全国只有少数几位画家,对中国手指画有所研究,并创作了一些手指画,林岑老师就是其中一家。
同陈一峰先生观看娄师白先生作画
(接上文)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画坛画风日变。如何走出古人的窠臼,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岑。郑板桥有句名言:“画到生时是熟时”,为了“熟中求生”,追求中国画的更高境界,林岑一度丢下已经驾驭自如的毛笔,而专攻与毛笔画画风迥异的指墨画。高秉《指头画说》中提到:“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林岑先生的指墨画就是在前人的技法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力求达到纯粹、古朴、厚重、稚拙之情趣,用指墨达到笔墨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作画时五指并用,指掌结合,甲肉细挑勾线,食指弯曲直扫,手掌并拢涂抹,水墨淋漓,布局熊秀,格调高古。
与著名书法家尹瘦石合影
  笔不到处指传神——指墨画创作谈文/林岑
  第一次接触到指墨纯属偶然,那是在美术学校当学生时,某日,买了两张宣纸,准备作写意花鸟画作业,一下笔方知是“熟宣”,不渗水,就以手指涂之,竟然得到了意外的效果。后来才知道有这种画法,名曰“指墨画”,它乃是我国传统绘画源流中的一小支流,首创于清初的高其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三百多年来,作指墨画者代不乏人,其成就最突出者当推现代潘天寿先生,其作品颐指气使,水墨淋漓,布局雄秀,格调高古,是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的典范。
  指墨画不同于毛笔画,要作好纸墨画,首先必须有坚实的毛笔画基础。作指墨画易流于荒率、江湖气,故作指墨画者在文学素养及艺术修养上须多下功夫。指墨画有其独特的意趣,绝不能求其与毛笔画一样,指墨画只适合作写意画,题材也有其局限性,然也有其长处,有毛笔画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清代的高秉及现代的潘天寿先生对此均有论述,这里就毋庸赘言了。
(接上文)
  我的纸墨画是在前贤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力求达到纯粹、古朴、厚重、稚拙之情趣,正如高秉在《指头画说》中所说:“以笔难到处,指能传其神,而指所到处,笔勿能及也。”作指墨画的纸,须选择较不易渗水的纸,如皮纸等。我则常以净皮宣加工(喷上少许矾水或豆浆),使纸不太渗水,如矾水过多,则成熟纸,作指墨画效果不佳。作指画时,我采用泼彩、泼墨、焦墨、浓墨及破墨等方法,以求整体,并能得到水墨淋漓的效果。作山石或树干,常以食指弯曲蘸墨运之,点苔则以拇指或数指并用,画禽鸟以两指并之涂抹,以甲肉之间勾线条,较细者指甲为主。运指快慢,用墨干湿,当视纸之性能,如稍易渗水的纸,运指稍快,或少用水,或枯、焦墨用之,可达到意到指不到的效果。如不易渗水的纸,则运指稍缓,可以泼墨、浓墨,有时以水破之,当然这些技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如拙作《长年图》,芭蕉叶用泼彩,以手掌涂抹成形,鲇鱼则泼墨以两指并曲,指背成之,竹叶以食指弯曲蘸浓墨直扫,因纸生易渗水(皮纸),在题款时,一般以笔书之,前人常用之。如纸不易渗水,最好以指题款,使之与画面更为统一。
  (接上文)
  指墨画线条最具古拙、自然,容易达到似断非断,似续非续,如虫蚀木,如爪印泥的韵味。因此作人物画,我常常选择指墨,充分利用其线条的生拙之趣。人物造型吸收古代石刻,壁画的古朴、厚重,布局删繁就简,从内容到形式力求和谐统一。人物的面目常以指甲勾勒,衣着及配景以甲肉之间或甲背运之。下指力求准确、果断,运指快慢则视画面的需要,不同的对象当采用不同的技法。
  指墨画,在祖国传统绘画艺术园地,它只是一个小角落,自己才疏学浅,把历年来探索学习的体会写出来,以求同道指正。希望在指墨画这小小的角落里,能培育出属于自己的一朵小花。
林岑弟:
  您好!
  今接到画册不胜惊喜。可谓继潘老之后又一手指画之巨擎也。回顾过去少年英发,今见此玉照亦显两鬓生霜矣。不知所做多幅大可来京一展以享读者如何。今值元旦以此欲恭贺新喜。
  九十叟娄师白   二OO八年元旦
  二00八年元旦娄师白写给林岑的新年贺信
        林岑先生指墨画意在追求变化和指墨所特有的韵味;画面结构严谨、气脉贯通、卓尔不群、孤高苍古,显示出娴熟的技法和文人格调,是当今值得收藏的指墨画代表人物。
  徐  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秘书长、副主席)
        指墨历来擅花鸟者众,工人物者寡。岑翁兼善二者而尤精人物,铁岭三百年后可不孤独矣。“铁岭”注: 高其佩(1660-1734)指画开山祖,号铁岭,“扬州八怪”罗聘之师。
  洪惠镇(中国画家兼美术史论家)
        林岑先生指墨画创作继承了传统指墨画法并有所创新,为当代指墨画代表人物。在中国画界从事指墨画创作的画家越来越少的当下,指墨画这一传统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林岑先生的坚持与探索显得尤为可贵。
  王新伦(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林岑先生指墨画海内外堪称一绝,用线生涩高古,正如书家篆籀法,苍莽遒劲;用墨清润简淡,意境深远,文人画道之高格者。
  李诗斌(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在当下,林岑书画成就的意义,标示着传统经典的生命力的强大。它告诉人们:坚守传统不是仅仅可以生存,而是只有真正守住了,才能成为有用的“活着”,才会有希望让自已变做经典而留给未来。
  陈震生(知名书画评论家)
与著名书法家陈大羽先生合影
与新加坡美协终身主席刘抗及其夫人合影
  与虞愚先生(中间)合影
  与朋友在耕墨楼聚会
  1985年在新加坡与广洽法师合影
  青年时代的林岑
  简介
  由福建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指导,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承办的《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林岑、林良丰、林涛中国画作品展》开幕仪式将于11月3日下午15:00在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传世艺宫美术馆分会场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主题为《向人民汇报》,意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本次活动是为进一步落实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繁荣美术创作、推动美术创新,褒奖一批长期扎根生活、情系民生、为人民造像并取得艺术成就的当代艺术家典范,同时积极引导艺术家主动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此次展览是林岑、林良丰、林涛三位艺术家的艺术联展,共展出三位艺术家历年创作的山水、花鸟精品百余幅。这三位艺术家,他们始终如一,长年坚持扎根生活,深入发掘属于自己的艺术富矿,寻找到自己抒发情怀的创作主题。他们或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或时刻观察身边事物,收集创作素材,力求从人文主义、现实主义视角观察和揭示中国社会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
  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峡两岸文博会”)是大陆地区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并由海峡两岸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以“突出两岸、突出产业、突出投资、突出交易”为宗旨,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目的,推动两岸文创产业的合作和落地。
  传世艺宫自2009年开始参加第二、三届文博会,以及作为第四至第九届文博会的分会场,在承办分会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获社会各界的好评。传世艺宫在弘扬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的同时,大力推介有潜力、有能力、有造诣的当代书画家(师)及其作品;同时密切关注全国书画前沿动态和市场趋势,为艺术家、收藏者和书画商提供一个共享、交流的平台。今年,传世艺宫继续作为第十届文博会分会场,积极响应文博会“文创,让城市更美好”这一主题,将会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感受。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