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都想拜孔子为师?

 学国学网 2017-11-21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有名的七十二贤人。

孔子本人很有名声,但却不为君王所用,这些年轻人为什么愿意拜他为师?是出于对知识的兴趣吗?


图片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学国学网

在上古时代,只有贵族是有修养,受教育的,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他们起码要学学一加一等于几、骑马、射箭等等基本的为人处世的技术。

这一类教育的特权被牢牢地掌握在贵族阶级手中,这样才能为他们出将入相的人生岗位作准备。

在孔子之前一个历史时期,周王朝以武装殖民的方式重建政治秩序以后,又用周公礼法维系中央的权威。统治阶级丰富的知识体系是掌握在周王朝的官吏手里的。

但是平王东迁以后,周室衰微。大量知识从统治阶级流入民间,也就是孔子所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从孔子的生平和他所传授的知识来看,他是受到过正统的周礼的教育的。

受过这些教育以后,他成了有修养的人,成为了君子。


图片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学国学网

虽然当时地方各国对周室中央是阴奉阳违,正所谓礼崩乐坏,但是当时除了中央以外,各地的文明程度都不是很高,急切地需要人才。

而且当时诸侯国对于黄金时代的认识还停留在秩序时代的阶段,虽然各个君主骨子里不用仁政王道,却不敢不敬仁政王道。

因此,儒家的门徒成为了君子以后就能够在周礼的秩序下生活和工作,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能提升政治地位的资本。

孔子为人心肠很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不是贵族出身的人,让他们成为君子。而且他教书教的很好,这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家。

孔子虽然不为君王所用,却为君王所礼敬。孔子的学生受过教育,即使不抱死儒家的观点,放在当时也是非常通达的聪明人。

因此这些门徒中也出现了很多混得不错的,当大官的,当巨富的。

总结起来,年轻人愿意拜孔子为师的原因很简单:

1、孔子的学说能够提高人的素质。

2、社会在分化,出现了很多对人才的需求。

3、当时诸子百家只有孔子愿意办教育。


图片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学国学网

每逢战乱,总有高手流落民间。

中国一直都是个知识大面积贫瘠的国家。

很多资料都表明,迟至解放前,中国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一直到现在,还一直是一个没文化大国。

不难想象,为什么经过那么多辉煌的年代,中国人的观念里还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

也不难想象,春秋时期,孔子的出现好像中国童年时代启蒙的一道曙光,多么美丽而让人向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