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肌缺血却没有症状?原来是它搞的鬼!

 渐近故乡时 2017-11-21

心肌缺血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会及时去医院就诊,但是很多人忽视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性心肌缺血),这类疾病发作隐匿,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发病,患者预后差。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隐匿性心肌缺血的分类及药物治疗,供大家参考。


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静息、动态时或负荷试验心电图示有ST段压低,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或心肌灌注不足的核素心肌显像表现),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隐匿性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完全的隐匿性心肌缺血:即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但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②心肌梗塞后仍有隐匿性心肌缺血发作:大约占心肌梗塞总数的1/3。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类患者预后较完全的隐匿性心肌缺血更为不良。


③心绞痛患者伴发隐匿性心肌缺血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属这一类型,仅有一小部分心肌缺血发作伴随着症状。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隐匿性心肌缺血的物治疗

1、钙通道拮抗药


钙离子拮抗剂适用于日常活动中、夜间休息中、精神应激诱发的隐匿性心肌缺血,相对于其他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对早晨或上午心肌缺血发作频繁的患者,选择长效钙通道阻滞药,而且剂量要足够,或与β受体阻滞药联合应用以减少或控制心肌缺血的发作更为有效,二者有协同作用,β受体阻滞药可消除钙拮抗药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后者可抵消前者收缩血管的作用。


2、硝酸酯类制剂


硝酸酯类制剂是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主要药物之一。硝酸酯类通过扩张静脉血管,降低前负荷,扩张大动脉血管,降低左室后负荷,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从而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该类药物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直到建立理想的疗效剂量阈值,以使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消除心肌缺血的最佳疗效,此外还应间歇用药,每天应保持至少8h的无硝酸盐间隔期,以防止产生耐药性。


3、β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药用于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可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减少,进而减少心肌缺血对心肌的损害。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的心肌缺血无论是否伴随有症状出现,只要有适应证均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药。


4、其他


抗心肌缺血的药物还包括ACEI、他汀类调脂药物、阿司匹林及优化心肌能量的中成药等。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改善不明显,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