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干货 | 旅游商业街区设计要点分享

 阳光普照一生 2017-11-21


导读:

商业街区以其多样的商业活动、灵活的空间布局、独特的消费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商业地产界的青睐。成功的商业街区不但能给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会成为带动周边产业繁荣的催化剂,甚至成为展现当地商业文化活动的城市名片。

◎ 和美智业机构(www.ihmee.com)


旅游商业街区的发展历史


我国传统的商业步行街起源于宋代,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从那以后城市的商业街区充斥着各种市民活动。

公元前184年,罗马执政官伽图就曾在巴西利卡建造了历史上最早的商业步行街。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商贸的扩展,城市街道成为市民生活的中心。

现代步行街系统最早出现在欧洲,1926年,德国的埃森市基于前工业紧凑的城市结构,人口居住密度高,在“林贝克”大街禁止车辆通行,1930年将其改建为林荫大道,成为现代商业步行街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战后经济增长和机动车的普及造成旧城中心衰弱,商业步行街成为应对郊区化,复兴老城中心的主要手段。

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使城市成为全球经济和本土经济链接的结合点,同时随着电商的迅速崛起,商业街区更加强化其主体性与体验性以保证其传统商业形态的生命力。



旅游商业街区的文化内涵

 商业街区各自特有的文化内核是提高商业街区体验性的重要因素。

▲成都宽窄巷——明清古街


▲北京三里屯——都市文化


▲上海新天地——石库门


▲南京1912——民国风


▲上海田子坊——上海里弄


旅游商业街区的空间组织维度

商业街区的三种维度


旅游商业街区的空间单元模式

独栋型

街区中建筑尺度变化不大,布局相对均质,尺度单一,没有核心商铺。

优点:尺度宜人,契合传统,能够营造良好的街区体验氛围。

缺点:受建筑单体尺度的限制,对现代商业街的某些业态需求不能适应。

院落型

以院落为建筑空间组织要素构成商业街区,形成一种传统的情景消费体验的上街去空间。

优点:体现历史文化,空间布局丰富且可以扩展,主体性体验较好。

缺点:非沿街部分效益不佳且不能满足现代多商业业态的需求。

混合型

街区中沿街或者核心处设置大尺度建筑,成为街区的核心店铺,其余人保持小尺度的建筑肌理。

优点:空间格局丰富,满足现代商业业态的需求,并且能够提高商业效益。

缺点:大尺度机理的建筑对整体历史街区文化空间有干扰。

旅游商业街区的流线组织

线性型

一条主要的路径贯穿街区,通常表现为直线形、L形、U形、折线形或是弧线形。商街大多数店铺位于主要路径上,支路之间相对独立。

优点:

  • 整体空间秩序清晰,对于游客的方向引导性较好。

  • 主流线可达性好,聚客能力强,沿主流线的商铺效益高。

  • 次流线增加街区的“厚度”,增加了街区的可游览性。

缺点:

  • 次流线形成商业尽端。

  • 主次流线商业价值差异较大,整体商业不均衡。

  • 流线为单向性,消费者停留时间较短。

试用范围:

传统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或者小尺度新旧融合的商业区,与周边环境有较好的交叉渗透。

环路型

环路型的主流线路径为单向环线、回字形、八字型等,有较好的连续性。消费者沿着主流线基本可逛完整个街区,街区各方位覆盖全面,增加了商业行为的发生率,最大化的实现商业价值。

优点:

  • 流线渗透性好,覆盖面广,整体商业效益高。

  • 商业店铺效益均衡,合适大尺度的商业街区。

  • 与城市其他地块在交通交流上较为频繁,增加街区的可达性。

缺点:

  • 整体的导向性较差,缺乏秩序感。

  • 主要流线强化识别性,街区核心空间设置中心节点广场作为导向焦点。

试用范围:

新建的大尺度城市商业街区,尤其是一些旧城历史地段分期开发建设,店铺独立性较强的项目。

旅游商业街区的外部空间

街区的外部空间是消费者在游逛街区过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平铺直叙的接到外部空间无法引起消费者在情绪上的跌宕起伏。外部空间的节点设置可以使消费者在游逛的过程中多次形成情绪上的变化,增加街区的趣味性。

入口空间模式分类

广场型

入口设置入口广场,与街区规模匹配,景观塑造方面营造引人入胜的入口形象特征。

门楼型

入口设置标志性门楼,凸显街区特有的文化内核,强化文化吸引力。

道路型

设置入口标志物,同时结合景观的营造,形成简单明了的街区入口空间,多用于城市道路改造为街区的商业街。

建筑型

入口设置标志性的建筑物或是主力店,突显街区的品质特性。


旅游商业街区路径尺度与空间比例

据测试,正常人行走2600m到2700m时会感到腿酸,走到4000m会累,6000m时会筋疲力尽。而消费者在街区时走的路程一般是街区长度的四倍,所以合理的街区动线长度在600m左右。

  • 近邻型商业街区长度一般在100-200m,最长不宜超过300m。

  • 地域型商业街区一般为300-600m,常见多为500m左右。

  • 广域型商业街区在700-1000m,一般800m左右为宜。

  • 超广域型街区一般会在1000-1500m。

街面的宽度与沿街建筑的高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游览心理。过于压抑或者过于开阔都不适合形成合理的商业空间。

D:H<1,街面过于狭窄,产生压抑感;

D:H=1,产生内聚感,安定但不压抑;

D:H=2,产生内聚向心的感觉,且不至于排斥、离散;

D:H持续增大,空间会失去围合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