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回顾 | 看通威专家团队与网友的精彩交锋,碰撞出哪些智慧思想火花

 水产前沿 2020-10-16


众所周知,水产饲料配制中预混料的添加是必不可少,但是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种的问题,比如各营养因子的配比、饲料混合、粉碎、调质、制粒、膨化、后熟化过程中对维生素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团队,一直带着饱满的热情行走在水产的路上,他们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甚至海外……

作为水产预混料供应商,他们致力于根据不同养殖区域、品种、养殖密度、环境等来灵活应用维生素和添加剂,他们力求弄清楚每个生产环节和每种工艺对营养因子的影响,并找出最佳对策。他们的专长是清楚在该区域模式下,当地客户用什么优势原料最合适?饲料档次如何定位?饲料配方如何设计?可以达到怎样的养殖效果??

除了提供优质的水产预混料产品,他们还注重提供更有价值的水产饲料生产、养殖相关的全套技术和解决方案。

在他们的贴身服务下,完全没有饲料生产经验的大集团当年建厂,并创下当年产销优质水产料7万吨的业绩!在他们的系统扶持下,千吨级的水产料小加工坊客户成长为年产数万吨的、有自己特色、专长的区域隐形冠军!如今,其客户已遍布全国各地。

背靠水产料强势集团,他们的技术支持阵容也空前强大!

这个团队就是刘匆博士带领的通威预混料技术团队,上周他们如约赴中国水产频道,与网友们进行分享和交流题为《主要水产养殖区域的养殖模式及饲料配制、预混料应用技术》的精彩内容。还有通威豪华专家团倾力助阵,上演了一场水产行业酣畅淋漓的交锋战。想知晓他们思想交流碰撞出哪些智慧的火花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第一部分:嘉宾分享

主要养殖区域的养殖品种

中国的水产养殖品种(吃饲料的,不算鲢鱼的700万吨和鳙鱼的300万吨),我们把它们分成了几个级别,大抵如下:

百万吨级:草鱼550万吨,鲤鱼300多万吨,鲫鱼270万吨,罗非170万吨,南美白对虾160万吨。

50-100万吨级:武昌鱼。

10-50万吨级: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泥鳅、加州鲈、大口鲶、鲶、罗氏沼虾、生鱼、海鲈、蛙、黄鳝

万吨级:江团、冷水性鲑鳟、鲟鱼、革胡子鲶。

主要养殖区域养殖模式

在百万吨级的鱼里面,草鱼养殖最广泛,包括以前不怎么养殖草鱼的华北、东北、甚至西北,近几年草鱼养殖都有所扩大,草鱼各地放养密度差异不大,但因为各地环境、水质、温度、消费规格习惯有所差异,养殖模式有所不同。

第二大的鲤鱼,在华南、两湖、江浙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养殖量不大,有的区域甚至不怎么消费鲤鱼。

鲤鱼的主养区在北方和西部,其中,津京唐的唐山、东北营口、河南的鲤鱼养殖模式较受关注,这三个地区鲤鱼的养殖密度也一个比一个高。尤其是河南的鲤鱼高密度养殖,平均每亩布增氧机2千瓦左右,长期开增氧机,真正把增氧机做成了增产机,产量低的可达每亩2-3吨,最高的达到6吨。

鲫鱼则江苏养殖量最大,其养殖模式参见这个交流论坛上的一文。《关于华东鲫鱼养殖问题的几点思考》

其余地区鲫鱼养殖就比较散。另外,在江苏大丰等地,有部分养殖鲤鲫杂交鱼如黄金鲫;湖南、重庆地区,也有养殖湘云鲫、湘云鲤这些鲤鲫杂交鱼的集中区。但鲤鲫杂交鱼的年产量也就在万吨级。

罗非鱼由于是热带鱼,主要分布在华南,云南近热带地区也有几万吨的量。受链球菌影响,罗非鱼的养殖规格比以前已经降低了不少。

南美白对虾如果不是华南、海南养不出虾来,北方估计也就没有机会养它了,在南美白对虾上,高位池养殖曾经非常辉煌,现在大家更关注鱼虾混养模式,如东小棚虾模式,山东的工厂化大棚养殖模式。

从我个人来说,更关注高密度的养殖模式,除了高密度的鲤鱼养殖,包括海鲈、加州鲈、生鱼......甚至越南的查鱼,都有非常有意思的养殖模式。

主要养殖区域饲料原料及饲料配制

每一种养殖模式,都需要配套相应的饲料。

各区域在预混料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总的来说,由于北方生长期更短,水源条件更差,不管什么品种,配套的饲料总是呈现营养档次包括能量、蛋白、脂肪的南低北高的特点。比如,东北的鲤鱼饲料可以做到脂肪8-10的水平,饲料系数也低至全程1.3-1.4左右。

第二部分:嘉宾与网友互动

@风吹过: 

1、行业中都在说饲料厂家整合加剧,那么未来的几年后,饲料厂家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产业化是最终的存在方式吗?

行业的大咖一致意见是,饲料厂在未来会只是整个养殖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即饲料生产车间。个人同意这种对未来的看法,但同时认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好几十年的过程。行业整合加剧,几年后,会有一定形式的改观,我们已经看到温氏的例子,正大、新希望六和等大企业也在朝这个方向走,但我们认为几年时间太短,会有一些成功例子,大部分仍然需拭目以待。

2、都说膨化料是未来,对于膨化料在以后发展中会完全替代颗粒料吗?

水产膨化料最终会代替大部分颗粒料,但很可能不是完全替代。由于技术的进步,即使不完全的替代过程,也是长期的。

膨化过程对营养是有利有弊的,淀粉熟化、糊化,蛋白、糖类美拉德反应,正正负负的反应都有。低蛋白的低档料膨化营养吸收更高,高蛋白的高档料膨化营养损失更大;膨化过程加重维生素等的损失。

后熟化工艺没有膨化,但大大增加了颗粒料耐水性和溶散时间;高密度养殖易集群驯食的鱼类,投喂颗粒料几乎没有浪费;投饲过程精准化、智能化会减少颗粒料的浪费几率。。。以上种种,加上膨化料设备成本高于颗粒料,电耗等生产成本高于颗粒料,产能更低,都会使颗粒料与膨化料长期共存。

但始终,膨化料会替代大部分颗粒料,预计比例在水产料总量60-80%之间。

3、中小企业的质量控制一直是难点,对于中小企业稳定质量有什么好的建议?

首先,原料质量控制是基础,没有合格的原料,什么都是空谈;其次,配方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三,生产工艺正常、规范、达到水产料标准要求;四、成品质量监控标准到位。这四个环节是中小企业稳定产品质量的保障。

比如饲料系数方面,跟几年前比起来,业界,包括我们的技术团队,对水产饲料和养殖的整个质量和结果的把控都要心里有数得多,用达到质量的原料,配方做到什么样档次,能量、蛋白、脂肪水平有多高,品控显示生产出的成品料的颗粒粉碎细度、光洁度、切口整齐度、粉化率、耐水性都达到标准,则在正常的养殖环境下,我们已经能够预估这个饲料喂下去后,某一品种的鱼饲料系数应该是多少,变化幅度正负应该不超过0.1,如果超过这个数,那肯定是流程控制中出了问题!

4、在现在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只是将质量做好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售后服务也是关键,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销售人员数量都有限,服务人员配置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又该如何解决?

借助外力和外部资源是一个成本低而有效的方式,以使用我们的预混料为例,配套服务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这方面的全套或部分需求——而且,远远比完全自己搞一套体系的成本低得多。但是,服务是需要成本的,任何配套服务仍然需要一定销售规模的支撑。可以量力而行,解决最主要矛盾。然后逐步做大规模,逐步配套更多的服务。

5、水产养殖区域性很强,对于不同区域的大环境差异,预混料有做相应的调整吗?

有,普遍的情况是,南方的水多,平均水质优于北方,水温高,生长期长,饲料档次做得也比北方低,还不需要抵御北方漫长的封冻期,所以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低于北方地区,维生素的需求可以说南低北高。

而有些北方地区,比如东北营口一带,水质差、冬季封冻期长,为了鱼长得更快,饲料系数更低,不惜把蛋白、能量、脂肪做得很高,这种地区对预混料的要求就更高了,有时需要通过预混料来缓解和降低部分疾病和鱼不耐运输的风险。——当然,预混料只占整个配方的5%以内,完全靠预混料防止风险,而在大配方上一味提高豆粕用量、营养水平的蛮干,那也不行。

6、终端鱼价行情近年来一直处于不好的情况,养殖户在养殖效益上利润也越来越薄,请问目前通威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加养殖户的利润?

通威推出的365养殖模式,可为借鉴,多说有广告之嫌,需要具体了解,可以再咨询我们。

@好玩者:

1、 酵母、酵母类产品、酵母水解物,贵公司是否在用?一般在什么品种上有使用?一般用量是多少?还有没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性价比如何?这一类产品存在的弊端是什么?预测一下酵母产品今后的走向。

酵母类产品、无抗养殖相关的抗菌肽、精油、溶菌酶产品、发酵饲料等,这些东西我们一直很关注。同时认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现实和曲折的。

2、想了解一下,通威是怎么样从评估一个产品到最终使用这个产品的整个过程。

饲料安全最终牵涉到的问题是食品安全,而且一旦发生,因为饲料是规模化产业,这种问题很可能是大规模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从几年前,通威就开始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添加剂评估制度,由总部技术中心在负责,我们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通威预混料作为一个分子公司,无权对新添加剂进行全流程的评估和应用。具体的情况您可以咨询我们的水产技术总监张璐博士。

3、 在制作膨化料的过程中,油脂的上限能做到多少(特指后喷涂前)?影响油脂添加上限的原因是什么?那么通过利用某些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原料,吸附油脂或大豆卵磷脂制作成油脂粉,然后添加到饲料中,会不会相比传统添加液态油脂有一定的优势?

膨化料外喷油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油脂含量,国内可以喷到100多公斤,真空喷涂可以做到更高。但内加油脂多了,在制粒时生产工艺上会有问题,一般内加也就是10公斤。使用脂肪含量高的原料如米糠、膨化大豆、菜籽等能提高饲料中脂肪含量,磷脂粉等可以提高内加油脂添加量,有添加优势;但从营养角度讲,受它的载体的营养水平影响和它的价格(毕竟加工磷脂粉厂家也需要一定利润),性价比不如油脂本身。另外,水产动物适口性要求没有猪那么高,所以香喷喷的膨化玉米做为载体的磷脂粉在水产应用上尚不广泛。

4、 水产品种繁多,通威苗种这一块涵盖了那些品种?如何保证苗种品质的?有没有做新品种相关引进?

水产种苗由通威水产种苗公司在负责淡水种苗,淡水这块有优质的通威鲤(建鲤)、异育银鲫及中科三号、斑点叉尾鮰美国原种、通威杂交黄颡鱼、鳜鱼等,具体的请咨询他们。海水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一代苗,这块主要是于明超所长在负责,有什么问题您也可以咨询他。

@ zzy8012:请问下通威预混料相比自配料肯定要贵得多,那有什么优势呢?

答:通威预混料产品是通威公司30年来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效果优质而稳定;所使用原料集团统一采购,量大且新鲜,国家级实验室跟踪监测,保证质量过硬不出问题;预混料生产设备先进,工艺和管理完善,保证了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保证产品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我预混料公司提供给客户从原料到鱼塘的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保住了您产品的良好效果。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优势,这里就不多说了。

数十年水产配方、养殖的经验;水产营养饲料的大数据库;优秀的预混料原料、生产、品控能力和优质产品;全套的饲料生产、水产养殖解决方案,但需要一定量、利润来支撑;我们的定位是全套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预混料只是个载体。

中国水产饲料做了几十年,自配料在十余年前盛行,但现在除了目前在华东射阳区域还有部分市场外已经基本没有市场空间。

采购、品质控制、国际检测水准、应用支持上系统的优势。

自配预混料,15种以上维生素,8种以上矿物质元素,还有载体,这数十种原料的质量检测和跟踪;自配预混料整个一条生产线要达到科学均匀变异系数5%以内的质量控制要求,在人工费用大幅上涨情况下需要工人的自觉性和责任心,需要多少成本。一旦预混料出现问题造成的养殖户损失的惨重性。如何衡量,这是自配预混料需要思考和权衡的。

@海南正强公司某技术员:

1、近年来对虾拉白便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高温期水质难管理白便发生多,这是不是与饲料质量下降有关:比如说饲料里优质鱼粉量少了,劣质鱼粉多了或者干脆是鱼粉少了,其他替代品多了?

2、高温季节,对虾投料应该如何控料?

1、白便是偷死的初始阶段,其实质实质是对虾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胰脏发生病变导致的;肝胰脏的组织细胞遭受,细菌感染、藻毒素、水质恶化、滥用药物等因素造成的,导致饲料中的蛋白质不会被彻底的分解,形成蛋白胨,在肠道中没有被充分消化吸收,形成粘性物质排出体外。只有提高对虾体质,改善水体环境,切断病原体等方面着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针对高温期对虾空料的问题:掌握总体的原则:一小时内吃完为宜;加强增氧,特别要注意虾池底层的溶氧量。使池水保持溶解氧在 5毫克 /升以上;平时在饲料中添加保健药物可添加0.3%左右的VC、免疫多糖、护肝或抗病毒的药物;以及外泼一些有益菌的原液,增强对虾抗病能力。

就营养和配方而言,我不认为饲料是造成白便的原因,如果虾病的问题就配方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那早就有公司推出全鱼粉加面粉配方,1万多一吨,我相信,养殖户肯定能接受,特别是反季虾和北方虾。

@冯依才:按照我有限的了解,我认为养殖鲫鱼的地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管理上,池塘大,上百亩,真要水变坏是要对它哭都没办法,水位高,蓝藻普遍,透明度低,这样的水体几乎没有透明度,要是能持久就见鬼了,开机少或不舍得开机,这些管理上的不当和自身条件明显违背“积极防控、合理干预、关口前移”的管理思路。

比较赞成您的观点,大水面,成规模几十万亩的单一水产养殖品种,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疾病很难控,但我们梳理下来,发现这几个点是有系统风险的,不仅仅是大配方和预混料的问题。

@海上积雨云

1、现在的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其最高一块就是饲料成本。在一些成熟区域已经有很多养殖户或群体或合作社在开始自己采购原料自行加工生产,只需要搭配上质量好点的预混料,浓缩料就能做到比成品饲料要好。这个趋势如何看?

由于养殖集中化、规模化程度的增加,配方相对简单,加工工艺简单,这两年原料价格低,畜禽料这种情况倒是蛮多的。但水产上由于受到水产养殖要在有水域的地方才能进行,规模、集中化程度低,饲料加工较为复杂必须经过高温制粒,且配方和营养参数更复杂,水产上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

饲料最终只是整个养殖链的一个环节,饲料厂也只是整个链条上的一个生产车间,这个大趋势是可以确定的,但在水产上,这一未来还需要更漫长的时间来实现,循环水、工厂化、车间化养殖、海水大网箱深海养殖,规模化养殖的成熟,可能是其最终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2、最近几年饲料问题引发的养殖事故越来越多。饲料原因引发的养殖疾病越来越多严重。是否有饲料界在恶性竞争的同时不得不降低产品与原料的品质?是否这也是饲料界的黄昏的一个表现?

我没有看到,也不认为饲料问题引发了更多的养殖事故和更多更严重的养殖疾病。法规和执法力度趋严,由于规模化、较为简单、数量少,饲料行业的监管远比食品行业要规范(饲料企业只有6000家,而食品行业有多少家?如果你把路边摊也算成需为食品安全的小型主体,就可想见食品监管比饲料监管要难多少多少倍。

只要人类还需要肉食,饲料就不会少用,饲料界就没有黄昏,但预测它会仅仅成为养殖产业链上的一个生产车间,不远的将来,这可能成为现实。

@阿忠兽药:鲫鱼大红鳃,专家说是病毒病,无法治疗,为何一线在大专家无法治疗的判断下,却屡治不爽!基本八成见明显效果!五至六成佳效。

真的吗?那太好了!但我是搞技术研究的,需要您的案例、数据、结果的说明和支撑。缺乏这些实证,我不能做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您方法的有效性。

@广西-心诚:为什么对虾养殖投喂到2号料时,就容易出现“白便”?

这个问题,我想请我们特种水产研究所的同事帮我回答呢!他们在虾上更专业。

@AquaGrwo175:

1、预混料作为饲料原料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提供了动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部分微量元素,满足动物生长的基本需求,预混料本身与其他的饲料添加剂是否会造成冲突?如果在预混料中使用饲料添加剂,主要的考虑有哪些?何种类型的饲料添加剂可以走进向预混料这样一个核心的饲料组成部分?

预混料的基本组成是维生素、物质元素、载体和稀释剂三部分。以水产为例,包括了15种维生素,8种以上的矿物质元素,这部分必须要满足动物生长的基本需求。

此外,还有氨基酸、酶制剂、药物、防霉剂、抗氧化剂、微生态制剂、酸度调节剂、着色剂、调味剂和香味剂、粘结剂、抗结块剂和稳定剂、皮毛改良剂等药物和功能性添加剂。

基本预混料与添加剂之间可能会存在协同增效、拮抗、互不影响三种关系。选用饲料添加剂应用要对此进行评估。

走进预混料的添加剂我觉得有这些要求:安全、微量、有效、对其他有效成分拮抗破坏小、足够性价比。

2、由于预混料的浓缩效应,添加剂在加入预混料都会遇到成本的问题,如果是内部消化,由于清楚添加剂的功能会进行大料的调整,但还如果外销的预混料,是否会造成预混料的价格不会被饲料企业所接受?

由于预混料的浓缩效应,确实,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成本非常高,可能造成客户不能接受预混料成本,我们也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除开预混料基本的营养,定向添加功能性添加剂,相当于代工添加功能性添加剂,也就是给客户的报价加上:功能性添加剂成本+生产和运输费用+生产代加工的合理利润,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功能性添加剂的应用,对预混料公司而言,只能添加符合国家法规要求的添加剂,而且对原料供应商的资质、安全性、可靠性要经过严格的评估。

3、刘博士在回答中特别提到了酶制剂,我想咨询一下刘博士对于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的前景如何看待,随着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慢慢普及,酶制剂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会被行业所接受?像通威这样的大型集团企业,对于酶制剂的应用是否会看好?

我个人看好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上的应用前景,但酶制剂在水产应用上现阶段还是必须很审慎。因为现阶段酶制剂主要是从畜禽应用成熟的酶制剂套用过来,但是畜禽胃的酸性,37-39度恒定体温,是酶制剂在生化反应上适宜和非常高效的温度或PH值。而水产动物体温是环境温度,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8-30度,最适24-28度,现阶段中国养殖最主要的鲤科鱼类没有胃,肠道PH弱碱性,这些都会影响酶制剂的效率,甚至可能是数量级和几个数量级的效率差异。这是酶制剂应用在水产饲料中的一个难点。

水产饲料制粒所需要的高温(颗粒料最好达到90-95℃),会造成酶蛋白变性,能存留多少,这是第二个应用的难点。

第三个难点是由于水产动物和养殖的特点,小型水族箱试验和理论上有效的3个重复的试验设置,表现出的差异,难以显着到判断生产实践中的有效性,这是第三个应用的难点。

虽然难,但我个人相信,前景很光明,需要时间和实践慢慢沉淀,我看好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Yj配方:我是通威预混料湖北的客户,近两年来,龙虾养殖在两湖炒的很火热,很多饲料厂都开始生产小龙虾饲料,养殖户养殖的积极性很高,我想请问目前您们怎么看待小龙虾的异军突起,对目前的行情和后期行情预测有如何的看法?贵公司有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龙虾养殖的培训,小龙虾养殖的关键点有哪些?

个人觉得小龙虾的突起是市场需求的成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烹调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消费小龙虾这个水产品,目前消费市场已经从以前的局部区域不断向全国辐射,同时出口也在不断增加,其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所以个人认为,至少还有二至三年的好行情;因为目前龙虾养殖技术普遍低下,都是从这两年发展起来的,养殖技术还很不成熟,亩产量难以大范围突破,并且其疾病防治也是难题,所以养得好的这两三年应该都能挣到钱。我公司有专门的虾预混料,并且在湖北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养殖户进行相关的培训。至于小龙养殖的关键点就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了,只有控制了从龙虾放养到起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把龙虾养殖成功,池塘消毒,水草种植,苗种放养,水质和水草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都是关键点。

从事水产行业几十年,对水产品种很少看走眼,但小龙虾是看走眼的最典型样本,我觉得它没有南美白对虾鲜甜,当初不看好这个品种,没想到它的Q弹和烹调得法,居然杀出了几十万吨的消费量!个人认为,小龙虾未来像南美白对虾那样实现高密度养殖也有可能。

@吴思昆——情哥王子:

1、为什么水产及兽禽的病害集中在所谓的肝胆综合症?

2、不易吸收转化的植物蛋白配比是否会因豆柏再发酵提高利用率及产出大量氮源?

3、富营养化的来源(水产养殖)可以证明不来自于饲料?

养殖业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动物尽可能长得快,增肉有效率,尽可能地喂食,这明显跟养殖品种长期在自然界演化的饥一顿饱一顿的物竞天择环境不同,这某种意义上也是营养过剩,跟人吃得太好太多有3高的道理相同,而形成脂肪肝,影响肝解毒功能,所以容易造成肝胆的不正常。

不太明白第2、3个问题,但只要养殖池塘达到一定养殖密度,投饲达到一定程度,残饵、粪便都是富含碳氮磷的肥料,水产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就不可避免。

补充:简答第2个问题:养殖上问题,一定程度上是饲料品质问题带来,比如营养配方不合理、原料品质出问题、加工质量问题等等。

4、既然是营养过剩,生产企业是否可以科学合理的调整配方呢?尽量减少碳氮磷等富营养形成的源物质?另一个角度来看理论配方和工艺流程都很成熟,养殖户只是想富含动物蛋白的鱼粉真正在成品中体现出来,以草虾饲料为例子:总蛋白约41左右,(且不论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比例关系)来养殖南美白对虾合理吗?更惊奇的是(海南区域)各大厂家都默契的配合从不主动引导使用和销售南美白白对虾料,而且都有生产企业的基地。

海南流行草虾料(高档料)是市场自己调节的结果。原因:1海南养虾的观念、技术、设施在全国属于前列,对高质高价的产品接受程度高。2海南高位池较多,水环境正常的精养塘年租金,都在万元/亩左右,成本较高。土塘低档料慢养的节奏不适合海南。前些年海南一些虾料厂家还会有一些白虾3号料用于养殖后期,但是现在已经逐渐在市场被动消失。

氮磷减少排放。饲料上的措施是提高氮磷吸收率,这样需要更高质量更高价格的原料来实现。如果氮磷利用率提高5%,即减少5%的氮磷排放,饲料价格提高10%,整个市场的接受程度如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草虾料,蛋白41,营养上不合理,市场上合理。现在的养虾行业,是最小的成本代价换取最高的生产效率,结合目前的养殖各项成本(人工水电地租药费),41蛋白草虾料在多年的市场验证下,是合理的。如果地租费用降低,虾价提高,环境污染成本上升(国家立法并严格执行),40以下的虾料蛋白,会有市场拥抱它的那一天:)

(补充)鱼粉的总量是有限的,全世界600-700万吨,如果包括虾、鱼类、畜禽的幼体动物三个使用大户都以排放污染物最低为标准应用鱼粉,全世界的鱼粉需要量会在现在的2-3倍,斯坦福大学的曹玲博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水产养殖不具有可持续性的预测就会成为现实——鱼粉的生产规模也是环保另一端的压力啊。鱼粉就会疯狂上涨到天价,饲料成本肯定会大幅度飙升。

从污染物的排放看,比鱼粉低质的原料如肉粉、植物蛋白的更多应用,如果蛋白一样,饲料系数越高,毫无疑问,氮磷的排放会更高。考虑到原料和污染物两端,鱼粉资源的限制和排放的限制,必须权衡。

研发改善和提高低质原料包括鱼粉外的动物源蛋白、植物蛋白转化率的技术,我们看到,比起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进展,随着排放法规的趋严和我们自己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行业有责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5、养殖户对于理论公式计算不感兴趣,即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设备,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物力去研究,但在养殖实际过程中,三年前我们使用冻干虫(轮虫和大卤虫)?市场上的配合饲料,发现无论是在抗病能力,有机物的污染,生长速度,体色及肌肉饱满度(随机的在不同阶段捞取白虾,花虾和草虾去煮。除去其他因素均无“爆头”虾),佐证了饲料的动物蛋白的利用,消化,吸收,转化率偏低的问题,您看呢?

好的,我相信您的结果。轮虫等浮游动物摄食微藻和细菌,必然会留存和积累一些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高不饱和脂肪酸、各种维生素,还有很多不明生长因子和活性物质。新鲜没有被饲料加工工艺破坏的这类天然饵料源、,必然会使营养更为均衡。

但这么好的鲜活饵料的供应是有限的、不稳定的、价格高昂的,量上不能支撑百万吨级的虾产业,不稳定性和价格高昂到市场无法接受。比如卤虫,大家知道它是个好东西,它的稳定供应只能供给虾苗产业而已,而且几百元一公斤卤虫卵的价格,成虾养殖也没法接受

所以,如果您有的话,添加最好,如果没有,那就没办法了。

6、去年我们又对市场上配合饲料的使用前用辐照技术除去配合饲料中的霉菌和抗生素的副作用,您的如何看待我的操作呢?

辐照除黄曲霉毒素效果如何有待考察,主要是成本很高!控制毒素,应从原料采购、检测着手!

您所提到的处理霉菌毒素的方式为传统方式:

传统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石灰水或者氨水浸泡以及氧化剂(过氧化氢、氯气、漂白粉)氧化。这种方法虽然对脱毒有一定效果,但是在脱毒的同时破坏了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以及饲料的适口性,而且碱或氧化剂的使用也给畜禽带来潜在的危害。所以现在饲料工业中几乎不采用。

另一种是对霉变饲料进行剔除、热处理以及紫外线辐射处理。一方面饲料霉变与含有毒素不是等同的概念,饲料霉变不一定产毒,饲料含有霉菌毒素多少通过眼观也无法判断,并且大部分毒素分子很稳定,脱毒率也不高;另一方面这种处理使得饲料生产成本急剧增加,饲料行业也多不采用。

从我们的角度考虑,从源头抓起,在饲料原料采购的时候就把握好原料的质量品质可能更重要,也较易把控。这和我们在水产动物疾病防御的思路上的策略“防重于治”较为类似。不知道这样回答您是否满意。

7、刘博士:你最精彩的回复是营养不合理,市场合理。但是作为中国饲料大企业集团公司的推广会,讲座啊,不是引导养殖户,而是个体养殖户引导公司饲料产品的研发,生产?这个逻辑上我智商太低,理解能力不够用了,最小的代价是最大的破坏环境(配合饲料植物蛋白质组分添加高于理论配方),所以海南养殖户这几年排塘率第一,实际养成率倒数第一,海南养殖户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引领饲料企业了,海南养殖户还表示福建和江苏如东,及工厂化养殖的投资商,我们不要万元/亩。给六千/亩租金,立马成交。

养殖行业的趋势导向,不是企业不是养殖户个体引导的,是政策环境形势引领。如果有兴趣,请找些政治经济学相关书籍看一下。去年海南整体排塘率还没有达到全国倒数第一。塘租,在水土环境合适的前提下,意味着近三五年有成功养虾的范例。如果连续三五年不成功,高位精养塘的年租金,2千/亩亦有,甚至养不成不要塘租。成本与效率的关系,确实需要再理解。

@沪白虾彪哥:我想知道饲料有效蛋白含量为多少?不能笼统的标明蛋白含量。

饲料产品的蛋白检测值要求高于标签值。考虑到均匀度和检测误差,饲料厂在实际生产中,蛋白水平设计往往比标签值高,一般高1-2个点,有时甚至更高。

所谓“有效蛋白”,其实饲料蛋白水平与养殖效果并非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饲料蛋白中有效的营养成分,受到动植物蛋白原料的比例,优质蛋白/劣质蛋白比例,氨基酸组成的均衡性,可消化氨基酸比例和组成的影响。比如,等量的蛋白,鱼粉就比肉粉和鸡肉粉更优质更有效。动物蛋白如鱼粉、肉粉就比等蛋白的豆粕、棉粕、菜粕更好更有效。等蛋白的95型菜粕比起蛋白溶解度高的200型菜粕消化吸收要差得多。

@zzy8012:另外再请问通威的各位专家,很多时候在出塘卖鱼时出现鱼出血或不耐运输的情况,这个是预混料出问题了吗,维生素添加量不够?

鱼出血或者不耐运输有很多原因,常见的有营养档次过高生长过快、脂肪酸败氧化,原料变质腐败,激素促长剂的添加等这些物质的使用会使鱼体抗应急能力差,易受伤出血,不耐拉网运输,死亡率高,抗病能力下降。某些激素,比如喹乙醇具有累集毒性,即鱼是喂了含喹乙醇的饲料也可表现出出血现象,并且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

预混料针对这些风险,可以在维生素设置和添加剂方面强化抵抗这一风险的能力——当然,毕竟预混料只占百分之5以内,更需要大原料和配方来把控这一风险。

@Tao涛声:

1、 饲料的熟化时间和程度,是否对去除黄曲霉毒素有效果,同样的对饲料的营养又有何影响。

饲料的熟化时间和程度,是否对去除黄曲霉毒素有效果,同样的对饲料的营养又有何影响。黄曲霉毒素的一个特性是高温难以破坏,因此,靠熟化来去除黄曲霉毒素没有什么效果。熟化对饲料的营养影响包括:1)、提高淀粉类的可消化率。2)、胶联及美拉德反应等会降低可消化率。3)胶联反应提高饲料耐水性,溶散少,相当于提高营养效率了。

2、单从肉眼怎样辨别饲料的熟化程度。

肉眼不能辨别,可以检测糊化度指标。

@深海蛟龙:

1、饲料品质好与劣只有养殖户说了算。不是专家说了算。

我是做技术的,我想,鱼饲料质量,只有鱼长了多少,花了多少原料,能不能健健康康养大,才真正是实践出真知。水产的一个特殊性是鱼在水里,不知道到底长得如何,饲料系数是否达到预期,往往等到出鱼养殖户才发现有问题了,就晚了。

严格标准的原料质量把控,科学严谨的饲料配方,严格标准的成品质量把控,如果检测饲料指标频度足够高,我们一定可以预估这个饲料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2、当金鲳鱼长到3两,一个星期后抽样如果长不大1两,那么你的饲料品质就很差了。

呵呵,很多因素影响,不只是饲料啊。

@茂名议元_Yv6p3:

1、澳华料杜绝用棉粕等有害原料,通威料用多了要定期内服肝胆康+多维,请问通威有无出品如澳华安康这类的料吗?

澳华一点棉粕都不添加吗?原料都有一些毒素以及抗营养因子,关键在于怎么去平衡,将危害降到最低。

看来这位朋友对通威的关注还不够。您可以在市场上看看通威虾肝强的市场反馈。

(补充)通威在水产发酵饲料上的研究是米海峰所长在负责,因为他现在越南,可等他回来了再跟他交流。

2、去年链球菌疫苗的推广,到底效果如何?今年还与宝路罗非苗合作吗?中威一号罗非苗广东有苗场吗?浸疫苗的吗?

我公司罗非鱼联合攻关项目中针对链球菌防治采用的是综合防治技术,通过整体提高鱼体的抵抗力、调节养殖环境和阻断病原等手段,在广东很多家公司示范效果很好,欢迎实地走访了解。关于苗种的问题可咨询通威工程中心。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威5A料可否挑战其他厂家的料?像海大一样来个同塘网箱养殖对比?(偏离今日交流主题就算了)。

虽然我们是通威预混料的,我们的客户是通威以外的饲料公司。但从市场角度看,通威全价料公司能在华南地区有数十万吨的罗非鱼料,一定有其可取和先进之处。

@鱼康康: 为何不少养殖户都感觉,膨化料使用相比颗粒料使用肝胆问题要多?

几年以前,我们对膨化料不是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在膨化料刚进入国内推广的时候,对膨化料的系统知识非常欠缺,不清楚膨化料会破坏哪些营养物质,造成哪些损害。所以肝胆疾病高发,现在,对膨化过程和膨化的影响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包括预混料都有专门用于膨化饲料的品种,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220

@perry:目前从港口拉的进口DDGS也有掺假的吗?怎么检测?需要送检吗?费用大概多少?

不能迷信“老外”,个中环节都是掺假机会。需要NIR检测、氨基酸检测、游离铵、阴离子定量等等。费用全检,500多/个样品。掺硫酸铵的DDGS,我中心自前年,就发现,已经数起。少量DDGS+稻壳+玉米皮+硫酸铵混合而成!

@杨新冬:当前虾料主要原料有哪些?各种的具体验收标准是什么?新型的添加剂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当前虾料主要原料有:鱼粉(进)、全虾粉、鱿鱼膏、豆粕、膨化大豆、双低菜粕、花生粕、高筋面粉、磷脂油

鱼油等,这些原料比较好采购,质量也容易把控;另外各厂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采购国产鱼粉、蛤黄、扇贝边、小鱼干、虾壳粉等原料,但一定要保证原料的新鲜度;我这里只讲一下全虾粉、鱿鱼膏的具体的验收标准:全虾粉:粗蛋白≧50.0%,粗脂肪≦14%,粗灰分≦23%,挥发性盐基氮≦180mg/100g,氨基酸总量/粗蛋白质≧85%。赖氨酸≧3.5%,蛋氨酸≧1.2%;鱿鱼膏:粗蛋白≧32.0%,粗脂肪≧18%,水分≦30%,粗灰分≦6%,挥发性盐基氮≦300mg/100g,酸价≦40mgKOH/g,镉20-100mg/kg,一定要注意重金属不能超标!另大宗原料详见原料分析表;非常规原料的标准不一,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体原则:原料一定要新鲜!新型的添加剂发展趋势是:遵循国家的标准,绿色、安全、不含有、添加违禁药物!

@93楼游客:请讲一下发酵饲料的利弊吧。

我们关注发酵饲料,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现阶段,它的不稳定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仍让我们对其规模化应用保持审慎之心。

@94楼游客:我想咨询在饲料中添加增强免疫类的添加剂的可行性。

我记得在10年以前,通威药物研究所(现动物保健研究所)肖丹所长就提出在饲料中添加她们自主研发的免疫增强剂。具体的研发应用情况需咨询刘天强副所长。我认为,免疫增强剂是可以添加的,但在饲料中的商业化应用需合乎国家法规,另外,制粒和膨化过程也会影响或破坏其效能,有可能需要后喷涂以规避。

@NIMO:刘博士,张博士,米博士,陈博士,通威四金刚,果然是威力无穷。请问各位博士如何给消费者解释我们养殖的鱼比野生鱼不差。目前人们的认知局限,普遍认为野生鱼虾是好的,喂饲料长大的鱼虾无论口感营养都不佳,价位上野生的也高。

确实是人们认知所致,论营养没差别,口感,看烹饪方式,四川的麻辣水煮鱼很好吃。安全指标,野生的实际上无法控制,现实中也不可能找到供12亿国人消费的野生鱼。

如果行业推广通威365、渔光一体模式,真正实现标准化养殖,水产品那就真正与国际接轨了,那天,也会跟国外一样,不存在野生和养殖的差别,只有养殖的!

(补充)主要还是养殖鱼生长速度太快和养殖池塘水质造成鱼泥腥味,造成消费者认为养殖鱼不如江河鱼。当然,改进养殖模式,拉长生产周期、透水等办法也可以提高养殖鱼品质。水产饲料今后做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改善鱼的肉质和风味,可能比野生更好,比如现在的河蟹养殖,用饲料的更为肥美,而野生的往往膏黄相对干瘪。

@aggressive:现在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和白斑病这样猖獗,我想做一个提高对虾免疫力和保护肝胰腺的保健型的预混剂,比如用Vc啊中草药啊组成的预混剂,您能给我推荐个配方吗?

如果您是养殖户,建议可使用通威的虾肝强。如果您是饲料公司,我们可以下来再研究和讨论这个问题。

@pengmowell :在饲料制粒的时候,维生素大多会被破坏,请问如何保证鱼类在摄食饲料的时候维生素不缺乏?

其实,制粒的时候并不是大多数维生素会被破坏,热敏、容易被制粒温度及工艺、膨化温度及工艺破坏的维生素在预混料配方设计时会考虑添加相应的剂量;包括饲料运输、储存时维生素的损耗率,以达到维生素正常的添加剂量。

@perry:

1、检测报告上面都会详细注明有无掺假以及掺假物质是什么吗?具法律意义吗?

检测报告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的,目前我中心是CNAS标志,报告全球互认。在国内,正在申请CMA资质,很快我们的报告就具备法律效应。

2、水产硬颗粒料可以采用后喷涂添加油脂吗?目前很多小型企业粗脂肪做到8个以上就困难重重。

想做高脂肪但工艺和设备不支持,这两年比较常见了。颗粒料后喷油脂需要将颗粒料做得很干以吸油,但会造成饲料含水量低,饲料公司投入产出比低。

3、目前很多食品厂副产品(面包渣、饼干渣等)、过期食品(奶粉、饼干等)在水产料上能用吗?推荐比例?

可以用,但要达到饲料法规要求。添加比例主要看我们主要想利用其中的哪种营养成分和存在的风险,因为毕竟是小众原料,建议控制在10%以内。这个叶元土教授是专家,有机会可以去请教他呀!

@守望星空:请问青鱼养殖过程中哪个阶段增加饲料投入最有效?

您的这个问题我没有理解好,是指青鱼在某个特定生长阶段需要更高的营养需求所以需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档次?湖州师范学院做了专门的青鱼营养方面的研究,我们也在关注他们的研究结果。

@子飞鱼 :请问河蟹饲料中一般脂肪比率做到多高,哪种脂肪源较好,脱壳期与育膏期饲料主要区别是什么,您是如何品价河螚硬颗粒饲料与膨化饲料的发展区势?

河蟹饲料,现阶段脂肪是7-10比较普遍.但因为实际上河蟹养殖密度低,饵料组成是天然饵料+人工配合饲料,而天然饵料中脂肪含量不高,综合考虑,我个人认为,如果加工设备和工艺允许,脂肪可以做得更高。但是现阶段养殖户对高营养高价格的河蟹饲料能否接受,这是饲料公司该评估和可以引导的。脂肪源鱼油当然最好,考虑性价比和成本,可以使用植物油。育膏期可以加强脂肪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以使性腺发育更佳。现阶段的河蟹养殖模式更适合膨化饲料,因为膨化饲料耐水性更好。如果养殖模式上有所突破,河蟹养殖密度大大增加,硬颗粒饲料绝大部分在陆地投喂,我个人认为后熟化就可以满足摄食和营养要求。

@126楼游客:对于腹腔沉积脂肪的鱼来说,鱼体背肉厚度不够,是大配方的营养不够吗,是动物蛋白源添加不足的原因吗,若通过添加脂肪含量,能否起到增加鱼体背肉厚度的效果?

什么品种?草鱼?罗非?鲤鱼?有没有考虑饲料脂肪氧化“瘦背”的可能性呢?如果不是,可以考虑应用合适的预混料。

@水之舞:豆粕有抗营养分子,添加有一定的量,请问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去处理,从而提高营养吸收率?

任何处理手段都会增加成本,必须权衡。现阶段发酵豆粕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果的处理办法。

@风吹过:泥鳅养殖在全国发展很快,能介绍一下西南地区泥鳅的养殖情况及对应的泥鳅料情况吗,比如说营养档次,饵料系数等?

@Yj配方:目前台湾泥鳅在国内很多区域都炒的火热,但是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专用的泥鳅饲料,而且放养的模式也比较乱,请问目前泥鳅的养殖行情怎么样,养殖模式以及泥鳅配方设计有没有可以参考的。

我们通威预混料西南水产对台湾泥鳅比较关注,我就从西南区泥鳅的养殖情况给与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四川的泥鳅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内江和资阳,在遂宁、绵阳、宜宾、自贡、乐山、南充、德阳和成都郊县也有少部分养殖,在其他的区域目前还未调查了解到有泥鳅的养殖。作为四川泥鳅的主要养殖区域,内江、资阳和简阳的泥鳅养殖水平和养殖密度均高于其他区域,是四川泥鳅养殖的示范区域,值得借鉴与推广。四川泥鳅的养殖模式主要为小塘精养,也有少部分有套养及生态养殖。

成鳅的养殖一般指从3-5厘米左右的鳅苗养成15克以上的商品鳅。泥鳅寸苗(长度3-5厘米)每亩投放10万尾左右。养殖4-5个月可达到商品鳅规格,若管理得当,产量在3000-5000斤。饲料使用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2-38%之间都有使用。泥鳅的终端价格随着这几年养殖面积的扩大,价格从20-30元/斤降到了去年的8-10元/斤。

@鱼病小灵通:海南有一种产品,据说能够消除罗非鱼内服磺胺后的残留,满足罗非鱼出口。但是没有产品说明书,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成分?

谢谢提供相关信息,我没有了解到相关信息,咨询海南搞罗非鱼的朋友他们也不知道。

@少数派:

1、在预混料这里,想请教一个问题:一般维C类产品,有很多种类型,价格也有很大的不同,通威一般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维C?

我们使用了几种剂型的维生素C,因为要考虑到各种不同饲料加工工艺的特性和对维C的破坏。

2、饲料的保质期过后,如果没有明显的变质现象,还可以投喂不?其营养流失主要原因是什么?

个人认为,过保质期的饲料非常危险,尤其是高密度养殖,鱼类健康对饲料品质非常敏感。常规营养指标变化不大,但维生素、特别是新鲜度,油脂氧化的负面影响极大,比如体色问题、畸形问题、重则发病死亡!特别是新鲜度,油脂氧化问题

3、广西有广泛的弹涂鱼养殖空间,贵公司有没有开发这个鱼饲料的计划?

我确实对这个品种不了解,但我了解到张璐总监、米海峰所长这两个月考察过越南的鰕虎鱼市场。我想,如果有有一定市场潜力和规模,企业是会感兴趣的。

@yy858381:

1、有哪些机械设施可以提供给通威预混料客户呢?现阶段最值得用的是哪些?好用吗?

自动化公司可以提供:风送式投饵机、微孔增氧机、水车增氧机、叶轮增氧机、涌浪机以及改底机等养殖设施,这些设施通威提练出的365养殖模式中使用的机械,经过全国多个示范点的使用效果,养殖机械的配套确实可以提高养殖生产水平,提高抵抗养殖风险的能力

2、经常会有养殖户询问我们通威风送投饵机的问题,我们的价格普遍高于其他厂家,请问我们通威的风送投饵机最大的优势在哪,如何打动养殖户?

饲料粉化率低看样子现在是通威自动化公司的风送投饵机最大的卖点。

@ylj93082:针对沿海地区盐城的水产饲料,我发现有好多加工企业还在添加食盐。请问刘博士在这种水源环境下,除了鲻鱼外其它的常规养殖品种有必要添加食盐吗?

淡水鱼采取少喝水多排尿的形式,保留盐分;海水鱼靠多喝水,同时从鳃上分泌盐排除身体的盐分。总的来说,您提到的环境如果不加盐,不会对鱼有很大影响,但饲料盐度如果低于体内的盐度,由于要平衡渗透压会耗能,所以理论上会提高饲料系数——尽管非常微小。所以仍然建议饲料里加盐。

@斗龙兽医刘生:饲料厂在盐城推广保健料,是否里面加了兽药。那些保健料里面到底有啥?

近期有水产饲料比较大的公司推广鲫鱼保健料,我们也在关注,我们初步判断认为,他们从营养成分出发,可以有部分保健成分的免疫增强剂等添加剂,但我相信,大的公司,不敢往里面添加非水产饲料许可的兽药在里面,因为如果那样做,老板会入刑。除非生死攸关,没必要为了这点销量和利润,让老板冒这么大风险。

@渔家郎:通威的水产预混料在行业内做的非常好,请问通威有畜禽预混料吗?

成都通威动物营养公司不仅销售水产预混料,还有猪用预混合饲料及禽用预混合饲料,通威预混料目前在全国几大区域均有销售。

(补充)通威有200万吨畜禽料,通威畜禽料现在由通威畜禽研究所所长助理张金伟博士在负责相关技术,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他。

@heroqingchao:

1、我代表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问个问题,请教下通威公司对于新毕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有没有一些自己的设计?

有的,需要的话,您可以咨询通威总部人力资源部的老师。

2、我们知道鱼在不同的生境环境下,对于不同的微量元素会有需求差异,通威的预混料是否有专注于不同生境条件下(如普通密度与高密度、对虾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等)的差异性解决方案?是否有相关的研究进行中?

我们的预混料设计考虑了普通密度和高密度养殖的差异,高密度养殖时需要的预混料档次高些,特别是网箱和流水养殖。

对虾在不同养殖盐度条件下对预混料中维生素和无机微量元素的需求有所差异,但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不同盐度下对虾疾病风险的防控,预混料虽然不是疾病主要的防控手段,但维生素的适度加强可以提高对虾的健康水平和免疫机能,增加抗疾病风险。

@三人行:

1、油脂氧化瘦背的机理是什么呢?我们罗非只用豆油,金鲳以鱼油为主。

机理可以查一下叶元土老师的鱼类营养和饲料配制的书。您需要梳理一下是否是原料、原料储存条件造成豆油和鱼油变质,比如潮湿和暴晒。还需要梳理一下您的其他高脂肪原料,如DDGS、米糠、膨化大豆等原料是否变质或存储出了问题。

2、我不明白预混料中哪些成分会影响鱼体背瘦,大概机理是什么呢?

并非预混料造成背瘦。如果不是油脂氧化造成背瘦,而鱼体腔有脂肪但背又瘦,合适的预混料及其添加剂可以促进体腔脂肪更有效地转化成肌肉组织。改善背瘦的问题。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问题请联系 fishfirst@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