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chnews科技新报】现代人生活忙碌,网络与移动设备又让人感到焦 虑,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身心俱疲,有些人还会把忙碌当“门面”,在社交网站上昭告天下创造“大人物”形象。但研究指出,其实现代人根本不比上一代忙,调查显 示,近几十年包括在欧洲与北美地区的人,无论是有薪或无薪工作时数都没有增加。 很多职业父母担心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照顾小孩,但其实现代父母照顾小孩的时间比前几代多很多。BBC 报导引述研究指出,过去 50 年女性在无薪工作上花的时间变少,有薪工作时间增加,男性有薪工作做得比以前少,无薪工作做的时间长很多,但整体工作时数几乎一样,因此现代人总是说自己 比上一代忙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报导以经济学来解释,指当经济成长,收入增加,时间就变得较有价值,因此我们感到更多的压力做更多工作,当然不同职业别有不同结果,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务农、制造业的劳工不管需求在大,仍有许多生产上的限制。 但在知识工作领域,情况就改变了,我们处在一个无限的世界,总是有更多的 email,更多的会议,更多资料要读,更多想法要跟进,有了移动科技又表示可以在家、在假日工作,这就是每个人觉得自己忙爆了的原因。 人们的忙碌感不见得是因为真的有那么多事要做,而是来自时间压力。心理学家研究已经显示,这种时间意识会导致更糟的工作表现,因此感觉忙碌的人,处 理待办事项的能力可能反而不及行事不那么急的人。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对钱、时间等缺乏的认知,会影响决策过程。因此认知自己非常忙碌的人,因为时间管理能力 降低,反而会让自己愈来愈忙。 更糟的是,这种心理状态会感染到休闲时间,认知自己忙碌的人好不容易得来短暂的休闲时间,他们还是会觉得应该把时间用在具生产力的事情上。使用社交网络也是一样,休闲的时候还得拍照上传生产内容,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负担。 因此,解决现代人的忙碌问题,应该先解决这种“忙碌疫情”,改变生活态度。19 世纪经济学家 Thorstein Veblen 曾说象征财富、成就、社会地位真正的荣誉应该是休闲,但现在忙碌变成高社经地位的指标,好像忙碌才代表自己重要,变成是必要的“门面”。 行为经济学家 Dan Ariely 的一个故事讲述时间的价值,他说他认识的锁匠,以前因技术还不纯熟,每次都耗上大半天才能顺利解锁,但人们还是愿意给他钱还给小费,现在这个锁匠开锁技术 熟练了,且工作品质更好,人们反而嫌他太贵且不给小费了,这种心理代表人们真正要看的是锁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他们自己等待的时间不是重点。 我们评断自己的价值也是一样,我们不是看最终成果,而是看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在做,所以保持忙碌是为了维持自己的评价,但这一点都不合理,不过要体悟这种错误的心态,可能得先让自己停下来好一段时间才能想清楚。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Technews科技新报 (首图来源:Flickr /Z SCC By 2.0) |
|
来自: wangduxing > 《科技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