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释了凡禅师、寒烟居士、乐樵山人《咏大金湖》七律七绝21首

 WENxinHANmo 2017-11-21

2017年第15期(总第015期)

2017年11月21日



【原创】释了凡禅师、寒烟居士、乐樵山人《咏大金湖》七律七绝21首


释了凡禅师 / 原韵

寒 烟  居 士 / 原韵

乐 樵  山 人 / 原韵

乐 樵  山 人 / 编辑

诗词顾问 / 紫菩提

鸣谢 / 中华佛学院诗社、中华诗词歌赋总群、中华诗词1—14群

文中图片 /《大金湖风光》:均来源于网络,在此特地鸣谢!


【1】《游金湖》二律

文 / 释了凡禅师



杉阳胜地喻瀛洲,世界名园第一流。

百里平湖如镜现,千艘旅客似鱼游。

丹山碧水欣迎驾,玉女金童喜弄舟。

眷恋忘归临古寺,洪钟报晓鸟鸣秋。




缤纷游客数河沙,驱舰驰车趁早霞。

地质公园归泰邑,天然奇景冠中华。

金湖水上神龙府,甘露岩前彩凤家。

世外桃源何处觅?杉城无处不飞花。


【编者注】此二律,原载于释了凡禅师《净尘集》。



【2】《七律·轻舟戏水上清东》接龙五首,并呈寒烟居士赐正(新韵)

文 / 乐樵山人



轻舟戏水上清东,游弋犹如箭引弓。

水急潭深惟淡定,山高林密但从容。

仁人击楫涛声里,志士挥戈波浪中。

佳境重重如画卷,闲观白鹭过千峰。




闲观白鹭过千峰,竹筏乘风破浪中。

仁者祥光拥贵体,群贤瑞霭漫晴空。

游鱼戏水澄江阔,锦鲤扬波壮志宏。

谁知一跃冲天起,坠落扁舟叹计穷。





坠落扁舟叹计穷,伤痕累累困潜龙。

时乖休说云和雾,命蹇还愁吉与凶。

幸遇仁人施恻悯,喜逢君子尚温恭。

弯腰取下救生袋,养护瑶池玉液中。




养护瑶池玉液中,鲤鱼得水自优容。

原为三尺黄河鲤,欲跳千寻龙门宫。

一跃未能酬壮志,万般无奈羡飞鸿。

自怜自怨还哀叹,幸遇习君活命功。





幸遇习君活命功,恩同再造谢天公。

金鳞岂是池中物,锦鲤原为水底龙。

双手虔心将鲤放,千人注目万神恭。

传奇佳话何时诞?二十年前四月中。



【3】《上清溪上数青峰》依韵兼和乐樵山人五首(辘轳一组)

文 / 寒烟居士



上清溪上数青峰,碧水丹山意不穷。

云过层峦思愈远,鸟鸣深树谷尤空。

人随浮竹悠悠筏,兰沐悬崖淡淡风。

每忆当年跃鱼事,宅心仁厚几能同。




疑是蓬壶境不同,上清溪上数青峰。

眼前绝壁怜幽草,头顶丹崖仰古松。

游兴怦然随浪起,诗思岂可被云封。

回眸欲望关山外,已过关山又几重。





群山一任万千重,心自悠悠意更浓。

前石滩前寻野趣,上清溪上数青峰。

诗行深浅莫如雾,笔力刚柔但学松。

许是微身浮逝水,竹排轻快似游龙。




游也悠闲兴也浓,碧潭浮筏两从容。

虫鱼花草犹堪羡,将相王侯未必封。

边岸林边摇翠影,上清溪上数青峰。

藤萝多少缠绵意,都入情怀似梦中。





水光山色两空濛,烟雨时逢五月中。

野鸟闲花何所迹?芝兰幽草独临风。

一帘景致云遮眼,万点诗情雨打篷。

已忘微躯顺流去,上清溪上数青峰。



【4】《泰宁大金湖“水上观音”》

文 / 寒烟居士


天公应是故相酬,临水而居何所求?


原知尘世本多难,普度众生宜借舟。


【5】步《观世音菩萨偈》原韵,咏泰宁大金湖“水上观音”一景

文 / 乐樵山人


无边胜景妙难酬,水上观音峭壁修。

碧水澄清瞻色相,云山缥缈望阎浮。

悲心济世日经月,苦海渡人春复秋。

紫竹真身移法驾,声声劝世上慈舟。


【附:观世音菩萨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作者注】此《观世音菩萨偈》,引用自佛经。


【附录:水上观音】(原载2015年5月10日《旅游观光·神奇泰宁》)


《水上观音》

文 / 木屋书斋读书人


“水帘观音”佛身小巧,隐匿水中,却另有一尊“水上观音”身形巨大,临水而居。这里是条悠然小道,只容一条游艇摇曳而进。尽头,水上观音侧立于岩壁与青天之中,万缕霞光在观音菩萨头部,汇笼成佛法光环,望之心生纯净,全无俗世旁骛。但见观音慈目垂帘,似在劝解世人: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6】《泰宁大金湖“水帘观音”》

文 / 寒烟居士


几时端坐此帘中,云水苍天看不穷。


多少慈悲都舍得,独将万念化成空。


【7】《咏泰宁大金湖“水帘观音”一景》

文 / 乐樵山人


沧海桑田色即空,观音打坐水帘宫。

观空有色金湖水,禅定无声碧嶂松。

杨柳瓶中垂法露,莲花座上运神通。

慈航倒驾游尘世,愿驻金身瀑布中。



【附录:水帘观音】(原载2015年5月10日《旅游观光·神奇泰宁》)


《水帘观音》

文 / 木屋书斋读书人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水际瀑布里,一尊观音水中打座,手持净瓶,云水一天。任时光如水,水如时光,她总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万事总是心境,心若无物,你也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8】《赞甘露岩寺》步宋进士邹恕原韵一首(折腰体)

文 / 寒烟居士


寺立半崖中,思连霄九重。

岩顶天然瓦,山间自在松。

雕梁花与鸟,画栋黑和红。

一柱承千载,声名过万峰。


【附:原玉】


《赞甘露岩》

[宋]/ 邹恕


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

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

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

悬岩回首望,归思过前峰。



【9】《咏泰宁大金湖甘露岩寺》叠韵两首

文 / 乐樵山人



古刹悬空胆气雄,何人妙手运神工?

寺依峭壁名甘露,筏渡迷津响警钟。

法雨常飞清净地,慈云无住绝尘宫。

檀林劝化登莲座,万善同归水自东。




巧夺天工气势雄,灵山甘露显神工。

悠悠云影依崖壁,句句梵音伴磬钟。

木石悬空般若殿,风光聚合法王宫。

莲台演毕真空义,四海鱼龙自向东。



【附录:甘露寺】(原载2015年5月10日《旅游观光·神奇泰宁》


《甘露寺》

文 / 木屋书斋读书人


如果说大金湖,是位文秀隽美的女子,那么甘露寺,就是她灿若明星的深邃眼眸。似有还无的烟霭,幽静清秋的青山,潺缓急流的溪水,蜿蜒蹒跚的小径,不经意间,衬出甘露寺的灵秀。


这座被誉为“南方悬空寺”的神秘寺庙,藏于丹崖绝壁天然石洞间,巧妙地躲避世间千年风雨。它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岩穴高80多米,上部宽30余米,下部宽仅10余米,呈倒三角形。



【泰宁甘露岩寺简介】


泰宁甘露岩寺,位于福建省泰宁金湖西岸,长滩人形山西侧,是中国两个神奇的悬空寺之一,也是泰宁最负盛名的岩寺。


岩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一口巨大无比的“钟”,右边那块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有这么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以这来形容其地理位置。钟鼓石前有三棵古松,叫“迎客松”,山门前石碑,刻有宋代进士邹恕《赞甘露岩》一诗。诗曰:


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

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

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

悬岩回首望,归思过前峰。


这首诗,赞美了甘露岩寺的建筑特色和四周秋季景色。



甘露岩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岩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宽约有30多米,但下部宽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


古人把这地理上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即一根粗大的柱子落地,撑托起了四幢重楼叠阁。屋顶无需用片瓦,全部建筑木质的,分上殿、蜃楼阁、观音阁、南安阁四部分组成,用日本人叫“插拱”的“T”形拱头相连接,没有用铁钉。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雕梁画栋,别具一格,是我国建筑史上一大杰作,闻名中外。


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名僧重源法师曾三度入闽考察,学习甘露岩寺的建筑工艺,回国后重建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大佛殿所,大量使用的“T”形头拱,即取样于甘露岩寺,被誉为“大佛样”。五十年代,甘露岩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岩寺的民间传说】


传说以前这庙很小,供奉着送子观音,香火很旺。北宋时,叶祖洽的母亲特地从城里赶来求子,并许愿道:“如果生了儿子,一定重修这座寺庙,岩有多大,庙盖多大”。后来果然得子,取名叶祖洽,还高中状元。


为偿还母亲的夙愿,叶状元调集天下建筑高手来此建庙。然而,由于这里地势险峻,庙无法建成、一直盖不起来,皇帝派来的建筑师也发愁。



有一天,一个名叫周斫头的建筑师,看见一壮汉扛着一根又粗又直的大圆木,平稳地放在抬木头用的“Y”形铁叉之间,正在树荫下休息。他顿受启发,当众宣布:“明日开工,不得有误!”弄得其他人都莫名其妙。


叶家主事闻讯,忙问设计方案,周斫头便投其所好地说道:“府上状元姓叶,一木四横;这岩下窄上宽,呈倒过来的‘品’字,意为当朝一品官啊!就这样建”。叶家老少听了,无不欢喜,还提议把这柱叫“状元柱”或“如意柱”。所以,这庙的香火更旺了,人们来求子,还都爱抱一抱状元柱,便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编者注】“叶”字的繁体字为“葉”,折开来看,形似“一木四横”。



【10】《藏头试题“神奇泰宁仙寿呈祥”》

文 / 寒烟居士


神笔谁能借我描?奇峰异壑此多娇。

泰和气象堪歌赋,宁静风光欲弄箫。

仙篆丹崖应鬼斧,寿书绝壁定天骄。

呈之玉帝须惊叹,祥兆人间风自调。


【11】《咏泰宁大金湖“仙寿呈祥”一景》(新韵)

文 / 乐樵山人


碧水丹山造化功,金湖胜境独称雄。

蟠桃献瑞人间景,仙寿呈祥世上翁。

双象有情驮箓字,两峰无意傲天空。

武陵从此休寻访,好觅蓬莱泰邑中。



?【附录:仙寿呈祥】(原载2015年5月10日《旅游观光·神奇泰宁》


《仙寿呈祥》

文 / 木屋书斋读书人


人世中,有谁人不奢望快活似神仙,福寿永无疆?金湖里,两只巨大丹象临水对立,右象背上驮着一个箓书“仙”字,一笔一划极其考究,如同人工刻意雕琢。这是大自然用风、用雨、用时间给人间的馈赠。就在“仙”的一水之隔,有座寿桃山,大自然一样在它的石壁上写上了“寿”字。


双象亿万年的站立,只为同谱“仙寿呈祥”,而世人亦勿凡事盼求回报,该到自然到。不要急得到,心静便无恼。




【释了凡禅师简介】


了凡不幸八岁丧父,赖母抚养成人。七岁就学,从师三载。十四岁佣工度活,业余翻阅佛经,看破红尘。十六岁,净口持斋,皈依佛门,学岀世法。年十八,为免兵役,避难于顺昌慈悲庵及宝山两处。先后负责庙务劳动。


解放后,在家务农,一九五七年冬,投顺昌狮峰寺,礼性慈师剃度岀家。次年备战,各地寺僧解散。被迫回乡,坚持斋戒,任民小教员,一九六一年受屈回农,六四年再次民小任教。六六年秋,文革高潮,最后回农,奉母不怠。从此日工夜学,以参禅念佛为依归,每叹人生痛苦,力求解脱,发四宏誓愿。



在此过程中,连续写有叹世诗文,计百余篇。稿未刊成,被文革烧毁殆尽,遗憾之甚!住世之情愈淡,岀世之心愈烈。一九八四年受具足戒,任白莲寺住持。八五年任将乐县首届佛教协会会长,对宏法利生事业,略有建树。


今老矣,六十有七。感蒙国恩,改革开放。法轮再转,每动诗怀,重写回忆、感慨歌颂等诗,计七律七绝二百余首,附对联若干幅,体现晚年之心得。自愧学浅才疏有意无词,免为寻章摘句。诗付刊印,不求炫售,使后人能知我心者可。公元一九九六年丙子孟冬十月撰于白莲寺。


【编者注】此文原载于释了凡禅师《净尘集·六十寿辰自序》。



【寒烟居士简介】


谢复兴,号寒烟、寒烟居士 ,男,1964年生,福建省上杭人。福建省诗词学会理事、福建省检察文联文学协会秘书长、三明市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寒烟诗词楹联选》、《诗意将乐两百首》,入选《福建中青年诗词作品选》,诗词楹联曾多次荣获全国诗词大赛金、银、铜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