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管癌,我国河南地区发病率最高

 冬不拉拉 2017-11-22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医称“噎隔”,俗称噎食病或隔食病。过去食管癌高发地区的人们常说:得了噎隔症,食麦不食秋,即得了本病,活不到1年,人们把食管癌看作为绝症。该病是食管黏膜上皮及食管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病人中男女之比为2:1,40岁以上多见,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70岁之间,这个年龄组的病人占全部食管癌病变的60%。

据统计,食管癌手术5年后的生存率仅10%~20%,比其他消化器官癌症都要低。这主要是早期食管癌难以发现,而手术治疗时大多已发生转移所致。

食管癌的发生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先有正常上皮细胞增生,继之发展为重度增生,然后,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到质变,转变为癌。食管癌最常发生于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部位,尤以中段为多见。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食管癌的地域分布差异最大,在发病率最高的与最低的国家之间,男性患者年龄调整死亡率相差17倍之多,即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之间也可有明显差异。欧、美和大洋洲诸国的食管癌发病率一般在2~5/10万(但法国例外,达13.6/10万),前苏联的中亚地区高达100/10万以上。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12~32/10万,但伊朗的黑海沿岸地区则高达100/10万以上。

据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8.5亿人口的调查,约有7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死于食管癌者15.7万(占22.4%),仅次于胃癌(占22.8%)。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以食管癌居首的有豫(占40.55%)、苏、赣、冀、陕、皖、川、鄂和北京9个省、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死亡率为14.59/10万,其中以云南省最低,河南省最高。

虽然食管癌遍及世界各地,但其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死亡率水平有很大差别。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高发区内有相对的低发区,在低发区内有相对的高发区,高发区和低发区相距很近。河南省安阳县地区西部的林县和东部的范县,相距仅200km,其食管癌死亡率男性相差7倍,女性相差21倍。

国外也有类似情形,如伊朗北部里海沿岸由东到西约600km,食管癌发病逐渐降低,女性约降为1/35。男性约降为1/10,前苏联哈萨克的古里耶夫地区、南非(阿扎尼亚)的特兰斯凯南部和北部、东非肯尼亚和乌干达地区彼此相距不远,食管癌发病可相差10~20倍以上,其界限十分清楚。故推测,食管癌的发病,可能与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哪些人易患食管癌?

高危年龄组:45~65岁的中老年人发病机会最大,是食管癌的高发年龄。

有家族史的遗传易感人群:食管癌高发区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我国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和真菌毒素,这些致癌物广泛暴露于高发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中,与人们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应该定期接受预防性检查。

患有食管癌前期病变和癌前疾患的人群:食管癌前病变有食管上皮增生,重度增生更是严重。另外,食管癌前疾患有责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和食管化学烧伤等。

食管癌手术后病人:食管癌常多点发生,其癌灶周围有广泛的上皮细胞增生改变,即癌前期病变。手术后复发,往往都是这些上皮增生病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所以,食管癌手术后病人也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检查。

食管癌的病因有哪些?

对于食管癌的病因,虽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依然没有完全搞清楚。目前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饮食、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的习惯,这些食管黏膜的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食物中缺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必要的脂肪酸等能使食管黏膜上皮易发生增生以致癌变。水源及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铝,铝有降低该地区农作物中硝酸盐含量的作用,当水中缺铝时,农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高,硝酸盐被食入后可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后者可与二级胺类结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是公认的致癌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可用来诱发司肋的食管、胃和肠道癌瘤。

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我国调查发现,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食管癌及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食管损伤及疾病:食管损伤及某些食管疾病可以促发食管癌。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据推测乃是由于食管内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进而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

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家族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占1/4~1/2。在高发区内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其中父系最高,母系次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胸健康方面的资讯,可以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中国心律失常防护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