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科大网教学院《汉语写作》网络教程04_1.1 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百眼通 2017-11-22

第一章 文章的性质和种类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文章写作的本质及写作学的性质,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2)了解文章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方式及其社会作用

(3)掌握文章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第二节 普通文章表现事物的方式及其社会作用

第一节 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一、 什么是文章

“文章”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含义。

在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整个文化的文、史、哲诸方面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文、文章、文学可以互相替代。例:“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在两汉时期,“文章”才有了文辞、文章之意。例:“文章尔雅,训辞深厚。”“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笔”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包括文章文学各种体裁。到南朝,又对“文”、“笔”进行了区分:“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 · 总术》),时人又作了概括:“文”要求有感情之美,艺术之美;“笔”要求有智慧光芒,有文字表达功夫。

古代文章含义演化如下:

本义:错杂的色彩或花纹-文辞-文笔-文章

近义:文绣或文采

异义:礼乐法度、礼仪制度

现代“文章”定义辩正:《辞海》、《现代汉语辞典》等工具书的解释和早期文章学著作的定义性解释都比较简明、通俗,但不够严密、准确,界说不够科学。 总结前人的论述,吸收今人的研究成果,本课程对文章的概念做这样的表述: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形态。(广义的文章概念)

从内容上说,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作者对一定的对象性客体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想象、加工的产物,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结晶。

从形式上说,文章是以书面的语言文字为媒介来反映生活、描述事物、传达经验、阐明事理、表达思想感情的,具有一定的篇章结构。

特别提示:(1)文章是以有组织的书面语言为形式特点的外化物质实体,这是其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明显区别。 (2)广义的文章概念的外延包容很宽,它不仅包括了所有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包括了长篇的理论著作和所有的文学作品。(3)人们对文章概念的认识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变化发展的。

对于狭义的文章概念,目前还没有大家都能接受的科学的界定。有人主张狭义的文章是指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涵盖所有的应用文体、新闻文体及长篇理论、学术著作,而把文学作品全都划在文章的范畴之外;有人主张以是否运用艺术虚构的手法为分界,只把虚构的文学作品从文章的大家庭中分立出去,但纪实性的文学文体则包含在文章的范围之内。

本课程倾向以是否允许虚构为界限将文章(狭义)与文学作品划分开。

二、文章的分类

(一)文体的含义和分类原则

文体的含义: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体式或样式,它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实际呈现出来的内容及其表达特点与结构方式的整体状貌。

分类原则:

包举(要所分各类能够包含该事物的全部分)

对等(要所分各类性质上彼此平等,决不能以此涵彼)

正确(要所分各类有互排性,决不能彼此含混)

(二)文章分类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