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科大网教学院《汉语写作》网络教程08_3.1 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百眼通 2017-11-22


第三章 作者的素养、能力与责任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及提高素质、修养和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及其对写作的影响,并在生活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这些素养。

第一节 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第二节 作者的责任

第一节 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作者是写作实践的主体,在整个写作活动中,作者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作者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写作活动,决定文章的质量。

一、 作者的素质

素质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其中,对写作活动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主要是心理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较稳定的、本质的个性心理特征。研究作者的心理素质是研究写作主体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气质

气质的含义: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就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和敏捷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

气质类型的不同对写作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与写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人的类型”。巴甫洛夫根据他的两种信号系统理论,按思维类型来划分,将“纯粹属于人类的类型”划分为理智型、艺术型和中间型。

理智型的作者善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揭示生活中的普遍本质。

艺术型的作者其思维特点是鲜明的直接印象,形象的知觉和记忆,丰富的想象,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十分灵活敏锐。

中间型作者介乎“理智型”与“艺术型”之间,兼有二者的特征。这种“兼容性”决定了作者的优势,无论进行何种写作,均可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于一体,在写作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提示:其一,任何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其二,写作者会呈现某一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兼有另有种气质的特征,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的表现各有侧重,其三,对气质类型进行区分、认识的目的在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对学习者自己来说在于扬长避短,利于创作,其四,写作者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气质中有缺陷的部分。

(二)性格

性格的含义:指人所具有的较为稳定地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是一些最本质、最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是人的个性的核心,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的表情、言语、行为动作等外在表现可以深刻、全面的反映他的性格特征。“文如其人”,意即鲜明的文章个性恰好是作者个性的反应。

作者的性格对其生活范围、爱好追求、题材选择和运用语言都有较大影响。

(三)兴趣

兴趣的含义: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兴趣对人的认知指向(主动)意识影响特别强烈,是推动人们专注地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情感力量。

兴趣爱好是推动人们去寻求只是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情感力量。要获得写作的成功,持续不衰的对写作的兴趣必不可少。

二、作者的修养

写作是一种创新性、综合性的复杂精神劳动,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较好的素质、修养和能力。修养是指经过后天的培养和学习而具有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的水平。作者的修养,可以概括为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表达修养等。

(一)思想修养

包括作者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思想修养对写作活动及其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的社会作用的影响大小和积极消极与否也在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思想修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写作者的思想修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文化修养

写作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文化知识的储备愈丰富,作者的视野和思路也就愈开阔。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强调写作者须“才、胆、识、力、学”兼备,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识”,包括知识、阅历和经历等方面。可见,写作者既需要具备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既需要现实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历史方面的知识。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作者的文化知识修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现代教育理念。为适应专业写作需要,还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状况,透彻地了解新的动态。

(三)表达修养

表达修养是指作者用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良好修养。

这里主要指书面表情达意的能力。它包括灵活地运用选材、裁剪、组材、谋篇以及语言表达方面的形式、技巧,熟练地掌握和综合运用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使所写的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精炼、情感真挚、文采四溢,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为读者理解、接受,并受到感染。

三、作者的能力

能力的含义: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写作能力是综合运动各种素养和多种能力进行写作活动的智能和技能,是人的特殊能力和基本素养在写作活动中的表现。

写作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四个方面。

(一)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写作者运用感觉器官去摄取信息、感受刺激的能力。

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的意义。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搜集第一手材料、直接获取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观察能力虽有高低之分,但只要写作者学会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在“细、全、深”三个方面下功夫,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观察,就能适应写作的需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

(二)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就是通过观察获取材料后,在头脑中融会升华、重新组合,创造出一种未曾知觉或未曾存在过的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文字描述而产生相应事物的形象这样一种心理能力。写作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作。

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可以使无形的语言文字变成有形的形象。创造性想象不只是简单地重复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象和图像,而且可以根据作者所体验过的事物,创造出他所未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它是各种表象的创造性的组合。 想象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任何想象都与客观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

(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指写作者在写作活动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在思维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并在感知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而进行的抽象思维活动,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

灵感思维也称顿悟思维。灵感指的是人们在转注、紧张的思考中,因偶然收到有关事物的启迪,使思考者思路顿开,豁然开朗,从而突然产生出某些新想法、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它是对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和理解。

在这三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展开创造性思维,能够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创造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有助于写作者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有所发现和创新,从而写出具有创造性和新鲜感的好文章。

(四)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按照逻辑规律和语法规范,正确使用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段,完整、准确表述写作者的文章构想的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凡健全的人都应当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也是人的思维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载体,人的意念、形象的物质化、定型化,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来实现。写作的成品,都是以语言为基本材料制成的,不会熟练的驾驭语言,就不会产生成功的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