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背美学:侧鼻软骨知多少(综述)

 昵称33251374 2017-11-23

外鼻支架是决定鼻外形的主要结构基础,支架中部主要由侧鼻软骨与鼻中隔软骨组成。其中侧鼻软骨(图 1)对于鼻的美学和功能平衡非常关键。来自美国德州的 Rohrich 医生等总结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作了一篇综述围绕侧鼻软骨展开鼻背、鼻尖整形术的分析,并于 2016 年 2 月发表在 Plastic & Reconstructive Surgery 上。



图 1 (左)红色区为侧鼻软骨;(右)侧鼻软骨为成对的三角形鼻软骨,前缘与鼻背中隔软骨相移行呈 T 型结构,后缘与鼻骨及上颌骨额突紧密相连,形成鼻侧壁中部的基础


在鼻内入径手术中,内切口于侧鼻软骨尾缘;但在开放式鼻整形术中,侧鼻软骨及鼻翼软骨之间分界不明,无法判断畸形。文中介绍了一种简单的辨识方法(图 2)。另外,术前评估患者皮肤厚度,对待皮肤薄的患者应该增加侧鼻软骨垂直部位的曝露。



图 2 上提该区皮肤,作一内切口在侧鼻软骨尾缘伸入尖物,在鼻外将鼻翼软骨前下缘上提,可视两者交界大致位置


鼻背整形术


鼻背美学线指的是自眉内侧经鼻背至鼻尖的双侧反光线。鼻背截骨术中分离侧鼻软骨与鼻中隔后,侧鼻软骨有回缩倾向,导致两侧曲线不对称。理想的美学线应起始于眶上缘内侧鼻根经延伸至鼻尖点,两线的宽度与人中线宽度及鼻尖点宽度相匹配(图 3)。



图 3 理想的鼻背美学线


鼻背截骨术中操作大部分涉及于侧鼻软骨内旋转及重新附着鼻中隔处理顶板开放畸形的问题,文中也推荐改良后的侧鼻软骨矢状位旋转,比起内旋转的操作更简单。


中鼻拱由侧鼻软骨及鼻中隔前缘构成,始于鼻背最宽的鼻骨与侧鼻软骨拱形重叠部分。鼻骨与侧鼻软骨重叠有 6~8 mm,使中鼻稳固。鼻背截骨术后为了重建中鼻拱,需要侧鼻软骨的复位。


1. 侧鼻软骨张力跨位缝合:用于皮肤薄的患者可减少截骨后不规整的可视性,也适用于大于 3 mm 鼻背截骨术(图 4)。



图 4 第一针从侧鼻软骨缘距 3 mm,双侧对称缝合至与鼻中隔缘;第二针缝合用于调整软骨位置,缝合保持小张力有助于水平位撑开侧鼻软骨,由此避免软骨后缘卷曲以及支撑假体的使用


2. 传统中鼻拱重建术:张力跨位缝合使侧鼻软骨至鼻尖上叶区呈锥形,而传统重建术不进一步缩窄中鼻拱,适用于侧鼻软骨较直、中鼻拱末梢较窄的患者,这些患者一般软骨较硬且不需要鼻背截骨术。


3. 支撑瓣改良术:可用于增宽中鼻拱,依患者情况可联合张力跨位缝合(图 5)。



图 5 支撑瓣改良术重建术后鼻背美学线及突出鼻尖点


鼻通气功能


鼻软骨拱性结构最主要的功能是维持鼻内气道开放,这段结构是鼻气道最窄处可使气道产生 50% 的阻力。侧鼻软骨及鼻中隔构成鼻内气道,两者夹角减少、侧鼻软骨长度及硬度,如截骨术中过度切除侧鼻软骨导致中鼻塌陷,都会导致气流受阻。


鼻骨短的患者如侧鼻软骨的支撑弱可予以支撑瓣、假体辅助。严重的气道塌陷可使用支撑假体,并联合张力跨位缝合术,固定侧鼻软骨与鼻且过渡假体的植入,也减少了假体植入后鼻增宽的程度。


鼻尖整形术


鼻翼软骨切除术、折叠术、隆鼻术可减少鼻尖宽度。鼻中隔角指的是背部及尾部夹角,中隔角太高导致鼻前段气道呈直线型,使气道变窄、鼻尖皮肤紧张,切除中隔角减小皮肤张力、缓解鼻阻塞问题。


鼻尖指向可通过对鼻翼软骨外侧脚的头部修剪,鼻中隔尾部切除,侧鼻软骨的缩短等操作改变中鼻结构。另外,通过切除侧鼻软骨使鼻侧壁缩短及鼻尖向上旋转,研究显示增加 20% 的侧鼻软骨切除使鼻唇角平均增加 2.6°。



图 6 侧鼻软骨下缘较薄,略弯向外侧,与鼻翼软骨外侧脚头缘 4~6 mm 部分重叠形成卷曲


侧鼻软骨下缘与鼻翼软骨外侧脚头缘重叠卷曲,使上下紧紧相扣,曲度变化范围在 45~180°,卷曲的软骨量视头缘张力决定,使鼻尖悬吊在侧鼻软骨上。鼻软骨之间均为结缔组织相连接,随年龄老化,侧鼻软骨与外侧脚之间的结缔组织松弛,导致鼻尖下沉。长鼻畸形的患者常见卷曲过多导致鼻尖指向受到影响,限制了鼻尖整形术的术后效果。


综上所述,侧鼻软骨在鼻功能及鼻美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协助维持气道开放,过度截取软骨会导致结构塌陷及气道缩窄;对于鼻背线条、鼻尖手术效果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手术涉及侧鼻软骨处理时应综合各种因素,因人而异设计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