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的四项基本原则

 夏日寒冰danshn 2017-11-23

管理清晨血压对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清晨血压升高密切相关。

降压的四项基本原则

文/本刊记者 闵青

降压的四项基本原则

高血压的管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理念上存在误区,导致血压不能很好地控制,最终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本期我们请几位专家分别说说,血压控制的几个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一:不能讳疾忌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表示,许多高血压患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很难接受自己需要长年服用降压药,往往会采取静养、改变饮食、运动等方法调节血压,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李建平说,高血压患者不能讳疾忌医,非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而且血压受情绪和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一旦控制不住,会导致很危险的后果。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更要引起重视,一旦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不仅加快高血压进展,还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降压的四项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二:降压不要太快太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高血压是慢性病,慢病还要慢治。但是许多患者并不知道降血压要缓慢平稳地降至正常,所以经常希望医生帮助其快速降压。她解释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不能一天两天就降下来。如果血压突然一下子降下来,反而还会带来危险。特别是那些常年高血压的老人,如果降得太快极易发生脑梗塞,造成严重后果。孙宁玲表示,降压应该和缓,让血压慢慢往下降。正常情况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一般一周到两周才能起效,四周到八周血压降到目标值。

基本原则三:控制清晨血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教授说,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通常在6:00~10:00)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值,清晨服药前也恰是降压药物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因此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多发于这个时间段。

他表示,造成患者清晨血压管理不当的原因,除了与其自身的病理生理学等因素有关外,还有药物使用的问题。很多患者所使用的降压药无法控制24小时血压,如果患者服用的降压药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在第二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低下,药效薄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血压波动。

对此,他建议患者使用真正长效且每日服用一次即可以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服用这类长效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减少血压波动,一天一次就能平稳控制好24小时的血压。有些长效药物半衰期长达50小时,可以涵盖偶尔漏服,最大程度减少血压波动。

患者如何能知道什么药是长效,什么药是短效?有个很简单直观的办法,就是去看看说明书中药物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长,药物作用时间越长,就越长效。半衰期至少要大于24小时才能有效控制清晨时段血压,帮助高血压患者平稳安全度过清晨血压高峰时段。

降压的四项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四: 长期坚持服药

北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指出,很多患者都存在不坚持吃药的问题。她强调,间断服药,引起血压波动会更危险,降压就得长期坚持服药。

汪芳告诫患者,无须担心降压药有“毒”,因为绝大多数降压药都是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的,要选择有心脑血管获益证据的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保障心脑血管健康。

同时,她还表示,只要确诊了高血压,无论有没有症状,是否感觉到头晕,都要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一定不能随便停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有坚持服用长效药物,平稳控制好每一个24小时的血压,才能真正管理好血压,更好地预防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