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上海闸北区有一家梨膏店,生意做得很大,店门口挂着“天知道”三个大字的牌匾。
“天知道”梨膏店的对面是一家姓于的水果店,梨膏店的发迹就是因为这家水果店。
光绪八年,于家水果店从山东莱阳运到上海闸北区五十篓梨。
因为路途遥远,梨皮被颠破,经雨一淋,运到目的地就开始烂。
不管怎样晾晒和削皮,都卖不出去。
对门有个小店,里面住着夫妻二人,正没有粮食吃,见于家扔掉了许多烂梨,就拾来削去皮,挖掉烂眼。
一吃很甜,就把削好的碎梨片切成小块,一个铜钱卖五块,生意很是兴隆。
后来,夫妻俩就到于家水果店将一篓篓的烂梨买来。
反正梨烂了也不值钱,于家乐得其所,一股脑儿都贱卖给他们。
买得多了,这对夫妻就将梨削好放进大缸用糖腌起来,这样更好吃,一上市卖得更火了。
后来夫妻俩到处买烂梨,削去皮放进锅里熬成梨汁,制成膏糖。
春天没梨吃,人们都想吃梨膏糖,一下子竟成了南方的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