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怀还是生存?二者兼得的陶瓷PCB

 斯利通 2017-11-23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Made in PRC)是全球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从服装到电子产品,从不起眼的小孩玩具到海外不断拔地而起的‘大国制造’建筑物。中国人自现代以来,一直希望被世界正视,得到外界更为确切的认知,中国制造的标签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真真切切的让中国的影响力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08年的次贷危机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欧盟、美国、日本萎靡不振,此后中国出口制造业外贸订单随之减少,在成本涨价、出口税收优惠减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低成本’作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已开始渐渐转型。

        生产供应链上的一切问题,都会导致投放入市场后竞争力的强弱。在之前的中国出口制造业中,企业提供的更多是原材料以及生产,国外的技术要拿走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利润。所以,如果要进行制造业的根本提升,靠节省原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专注的是对产品的自主研发,掌握企业自己的核心科技,不求人,不怕竞争,这样才能摆脱约束,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陶瓷PCB正是这样顺应自主研发潮流的产物。在国外陶瓷PCB并不是什么新型材料,在许多领域都能见到它默默贡献的身影,国内企业前几年更倾向于进口陶瓷PCB,因为国内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前期的陶瓷PCB在试用时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优越的性能,同时也暴露了硬度上的短板。人无完人,科技也会一直进步,经过科研人员们不懈的研究与改进,如今的陶瓷PCB在硬度上远超前时十数倍,其他方面性能也有较大提升,可以说是今时今日,国内陶瓷PCB的春天已然到来。陶瓷PCB技术趋于完善的过程,是中国制造概念落地成功的一次展现,这并不仅仅是国内PCB企业们期待的狂欢,对上下游产业链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棒的好消息:一举解决了成本与技术两大难题,对供应链来说优化率可想而知。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相关电子行业厂商们要想保持竞争力,目光应当放得更加长远,短期国内,长期国外,规划时要从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着眼,优化制造生产链技术上锐意创新,产品顺应时代潮流迭代不能从硬件上就开始落伍,导致最终抱憾离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