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已浓,人们的活动随着寒冷“指数”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少。然而,一些“喜冷”的疾病却开始“活跃”起来,企图趁着寒冷破坏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现就急诊常见病症为您支招。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酸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预防措施:要预防流感或感冒,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一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二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四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支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咯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 预防措施: 首先要在生活起居上多注意,饮食要适度,戒烟,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二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三要加强锻炼,但锻炼时要注意不能大口呼吸,最好是口鼻交替呼吸。四要做好环境保护,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如果秋天里老人数日或数周有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近日或突发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四肢活动不便,就该小心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找上门来。 预防措施:首先要知冷知热,尽可能保持身体的恒温。其次是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生活要有规律。三是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定点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另外,注意饮食,戒烟限酒,适当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药,按时检测血压,注意及时降压。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
|
来自: xiaoyao110 > 《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