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人王季友时代背景

 丰城市王洲尚群 2017-11-23
唐代诗人王季友时代背景
王季友公生于公元714年,开元24年即公元736年22岁时登进士首第。在京任职2-3年后,因与当朝宰相李林甫不合,就辞官回丰城老家,开办龙泽书院。公元755年即天宝十四年季友公41岁时,由时任左辅治书御史岑参,左拾遗工部臣杜甫,礼部尚书崔灏等人荐状,帝寻复用之,累升之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再次重回京城任职。直至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甲戍十二月十八日殁,享年八十有一,赠豫章伯。
王季友公一生所处时代背景是:当时朝代为唐先天和天宝年间,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生于685年9月8日—殁于762年5月3日享年78岁),在位期间为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实际在位44年。我丰城始祖季友公在先天三年的公元714年出生,开元24年公元736年登进士首第。也就是唐玄宗登基在位的第24年上,那时季友公考试为第三名,经唐玄宗皇帝殿试改为第一名。因看重他的才华而被录用在京城,官任御史中丞。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为宰相,将贤相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此时李林甫和杨国忠等操纵朝政,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王季友公为此上书陈救时之策十条,君国重务九章,忤帝旨遂休于家。后来在离家(江西丰城县正信乡云岭里)不到十华里的槠山龙泽坑智度寺的地方,开办了一座书院,取名为龙泽书院。从我宗谱记载王季友公行传看,其考取状元在京任职不到2-3年,因与当朝宰相李林甫不合,就辞职回家开办书院,学高祖(45世)王通公号文中子,办学为国培养人才,同时为家族修谱。我们宗谱有一篇谱序,是唐开元己卯(公元739)年荆州刺史张九龄写的,摘录一段如下:“其家丰城之云岭里者,季友其始也。季友居此不数年而登首第,历具表激浊扬清,奸邪迸迹虽去国何愧焉,故闭门不接宾客者二年,益切以昆季散处之为虑也,遂辑世系备与仲淹先世旧法而成之。”因此知道季友公在此期间,即公元739年至755年,一直在丰城家里修谱和槠山办学。
在此期间朝政由宰相李林甫把持,因而有必要对李林甫作一简介:李林甫生于公元683年,殁于公元752年,小字名哥奴。原为吏部侍郎,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祖父李孝斌,官为原州长史:父亲李思诲,官为扬府参军。初为千牛直长(宫廷侍卫)。开元初,迁太子中允。不久通过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御史中丞,隶管刑部、吏部侍郎。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由于其奸佞多狡诈,他与众宦官、妃嫔交情深厚,故而对皇帝一举一动最先知道。因此他每次都能顺皇帝心态奏旨,获得唐玄宗赏识。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惠妃之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惠妃闻禀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因谄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二十八日,玄宗任命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从此李林甫渐渐专权。在他19年为相生涯中,玄宗对他始终深信不疑。李林甫是著名的奸相,喜欢玩弄权术,表面上甜言蜜语,背后却阴谋暗害。凡被玄宗信任或反对他的人,他总会亲往交结,等他权位在握时,便设计去除此人。即使是老奸巨猾的人,也往往败在李林甫的手下。他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月抱病而终。
天宝十四年,此时李林甫已死,朝庭急需人才,由时任左辅治书御史岑参,左拾遗工部臣杜甫,礼部尚书崔灏等人荐状,帝寻复用之,累升之河西郡守,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李隆基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九日,唐箫宗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经过一番布置与筹划,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年,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至德元年(756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年(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唐代宗李豫(生于727年1月9日-殁于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公元762年-779年在位17年)。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李豫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崩逝,在位18年。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李适初封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乱。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他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寿六十四岁。在位二十六年。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我们丰城王氏始祖、唐代著名诗人、江西省首位状元王季友公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从开元期间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经天宝年间唐箫宗李亨、宝应年间唐代宗李豫丶大历年间唐德宗李适位唐代的第九位皇帝,历经唐代四位皇帝,也就是说季友公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重回京城任职后,历经四位皇帝,直至唐貞元十年(公元794)甲戍十二月十八日寿终正寝,都在皇宫担任要职,并由唐德宗皇帝李适,赐封为“豫章伯”为王季友公一生划上了园满句号。王季友公在世81年的生涯中,忠君爱国,正直清廉。诗礼传家,才华横溢。一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我们可以看到家族的兴旺发达,优良的家风家教代代相传。家风是一个家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家族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我们作为其裔孙,应该学习先祖季友公的优良品德,教育好下一代,使我们丰城王氏历代优良的家风家教代代相传,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努力奋斗!
  七宝老翁
   2017年11月2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