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约有5亿人处于“糖前期”!身体出现五大信号,可能已成糖尿病候选人!

 中国生命营养 2017-11-23


糖尿病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体检结果:血糖明显“越线”,超出正常值一大截,却没有诊断为糖尿病。


其实,这时候的你,已经踏入糖尿病候选人的行列——糖尿病前期(以下简称“糖前期”)。


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是,距离糖尿病一步之遥的“前期”还有救。


研究表明,在糖前期进行生活干预,一半人可以绕开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



1


5亿中国人的血糖超标了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中国约有5亿成年人处于糖前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糖尿病患者比血糖正常人群的寿命都要缩短10年甚至更多。血糖控制不佳者,半数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与肾功能衰竭、感染和高血糖相关并发症有关。


具体说来,糖前期情况有两种:


1、空腹血糖偏高:血糖介于5.6~6.9毫摩尔/升之间,也称空腹血糖受损。


2、糖耐量异常:是指餐后血糖偏高,血糖介于7.8~11.0毫摩尔/升,也称糖耐量受损。


上面两个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可诊断为糖前期。




2


糖前期,全身损害悄悄进行


最新研究证实,血糖超过正常值,即使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1、神经病变


  • 高血糖如果损害周围神经,则会出现四肢麻木、疼痛、冰凉及蚁行感;


  • 如果损害植物神经系统,则会出现胃胀气、饱腹感;


  • 如果损伤颅神经,则会出现眼睑下垂、视力急剧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等。


2、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时,也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异常,导致脂肪肝等;有时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


3、肾功能受损


血糖血脂异常,血压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肾功能异常,促使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


早期表现为尿中有泡沫、活动后小腿浮肿,晚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全身浮肿等症状。




3


血糖在悄悄升高的信号


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易对身体产生上述危害。告诉你几个信号,帮你尽早捉住“高血糖”。


1、吃饱就困


偶尔一次不必担心,如果经常吃饱就犯困,可能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饮料、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导致血糖突然升高,胰腺需要“努力”产生更多的胰岛素。


经常如此,人体器官负担过重,容易出现昏昏欲睡、体力透支等感觉。长此以往,将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


2、“垃圾食品”上瘾


人体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的食物时,消化道会分泌出一种能刺激进食中枢的物质,让人感到饥饿,有暴饮暴食的冲动。


三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你就需要警惕了。此类食物进入体内消化速度快,容易导致血糖紊乱,长期食用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3、体重“屡减不降”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糖前期患者体重都超标,特别是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体重依然不减的人更应警惕。


4、大腹便便


细胳膊细腿大肚子的体型,又称为腹型肥胖。


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这种体型的人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5、 血压偏高


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


当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应该警惕是否与血糖升高有关,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4


健康生活方式是降糖“良药”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处于糖前期,应立刻采取措施,以免血糖“持续走高”发展为糖尿病,或任由高血糖损伤身体。


1、减肥

糖前期的人,要把减肥5%~10%列为首要目标。体重下来了,控糖效果才会好。超重或肥胖的糖前期患者,可通过运动和饮食达到减重的目的。


2、运动

每天划出固定时间段进行运动,例如做广播体操、散步等,最好每周将运动时间增加至250~300分钟。


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运动可以采取由短到长、循序渐进的方式。


3、正确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均衡饮食,少吃肉类,多吃果蔬。



此外,并不是注意饮食和做好运动就万事大吉了。


糖前期的人要定期测血糖,每年至少去医院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量试验,并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体重,以防心脑血管损伤。


最后,还要提醒的是,如果积极按照上述方法6个月以上,血糖还是控制得不好,就需要服用药物进行干预,延缓糖前期向糖尿病发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