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7-11-23

  广东和福建是中国华侨和华裔最多的两个省份,而处于沿海位置的海陆丰华侨和华裔亦不在少数,他们为海陆丰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他们心中,无不希望祖国富强,使他们得以扬眉吐气。因此,在各个历史时期,广大华侨、华人为了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康乐,出钱出力,竭尽其赤子之心。他们爱国爱乡的热忱与感人事迹,史不尽言。大塘村就是其缩影。

  据1985年出版的《陆丰县地名志编目词条》记载:桥冲镇大塘村旅居马来西亚、香港等地的华侨及后裔有近1000人。他们大多数人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远走南洋,或因为其他原因而去到香港等地。我村有些华侨在当地富甲一方,颇有作为,如旅马华侨卢文仪、卢保钦、卢清添等。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卢文仪先生(1865年至1943年)十九岁卖身到印尼日里地方与资本家种植烟草,做了三年仅供食宿的苦工,才脱离了资本家的制约而自谋生计,从小生意做起,经营得当,逐渐发家,后承包园地种起橡胶,其时适值一战,橡胶暴涨,获利巨大,资本迅速膨涨,一举而富甲于鲁乃埠。随着资本的雄厚,他又在槟城地区投资地产业、建筑业,拥有大量的房地产,单商店就有四百余间,地租收入也是一大财源,于是又成为槟城巨富之一。财丰而位高,他被称为大头家,并为我惠州属旅居马来亚之同乡会选举为会长。

 发家后的卢文仪不忘家乡建设,对家乡的慈善、公益、文教、福利等事业热情关心。他于1924年汇回巨款在大塘村建设河岸大水闸,挖开新河道直通大塘村,又在大塘村建设市场,共有商店六十间,占地百亩,使大塘村面貌一新,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为陆丰农村增彩添色。随后又派其秘书卢乾初回陆丰与县府商谋举办森林公益会,出资植树造林,并用其收益兴办陆丰教育事业,拟先在碣石、金厢等地试办,然后推广全县。他了解大塘村沿河诸村落的河边水稻田地,时受卤潮威胁,往往十年三收,他做出规划准备从桥冲山至望尧村前三十余里河岸,建筑为水泥石堤,以防御卤潮而保障岸内的稻田。这两件事情将要着手兴办时,因国内形势动乱,以致这件工作未有施行。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一九二七年之后,我省连年年成不景,陆丰更是时艰岁荒,卢文仪先生每年都从泰国购运大米回县,赈济灾民,救济办法有的寄托县政府办理;有的直接运到灾区发放。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八年间,每年都运回大批大米与县政府施赈,县府也以赈米煮粥在红学广场(现在的县粮管所内)设立施粥站救济灾民,尤其是一九三八年,我省发生饥荒,粮价暴涨,饿殍遍野,卢文仪先生运回大宗大米到我县和汕头地区救济饥民,又捐赠款项与碣石信登善堂为施棺之用,善堂送给卢文仪“乐善可风”四个金字大匾,以表其善行。卢文仪一生不忘家乡公益事业,晚年信念更笃。一九四○年特邀请我县曾留法学者马斯臧先生(一九二九年是陆丰县龙山中学校长,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一年任陆丰县教育局长,曾惨编过我县县志)到马来亚槟城其家里,商讨开发陆丰县资源、开办公益事业的计划,可惜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马来亚沦于日手,其时到处烽烟遍地、战火纷飞,而卢文仪先生和马斯臧先生也竟于一九四三年先后逝世,其于家乡的建设计划,竟告落空。

日寇投降后,卢文仪先生两个儿子卢良山(一九○六年至一九八一年)卢佛养(一九一一年生)继承父业,奋发图强,锐意经营,在马来亚的产业资财,更为膨大发展,卢良山先生是槟城光华日报董事长,惠州旅马来亚同乡会主席;卢佛养先生是英国剑桥大学硕士,英联邦太平洋绅士,并曾是马来亚羽毛球选手。兄弟两人对当地华侨及家乡福利公益事业,也常解囊捐助,热心贡献。他们时时汇款回大塘村举办社会福利事业,如移坟上山,建筑义冢,兴办学校教育等。一九八五年良山先生遗孀和佛养先生叔嫂两人共乐捐人民币四十万元,在大塘村兴建一所全新小学校,占地四十亩,楼房五大座,其中包括教室二十四间,办公厅、食堂、宿舍、礼堂俱全。卢文仪先生及其后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情帮助家乡建设之壮举,深为我市人民所称颂、怀念。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原因,华侨华裔与家乡的联系竟接近断绝,开平碉楼申世遗时,联合国派遣马来西亚籍华裔卢光裕先生去当地考察,大塘村竟几乎没人知道他就是卢文仪的孙子,家乡的华裔。所以我们要与港澳台和国外的华侨华裔加强交流,更应该更加主动的与他们交流,不应该对他们陌生。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家乡兴衰我有责!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大塘华侨对家乡的贡献

参考文献:《华侨巨子卢文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