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功应支配武者一生——访中国武术九段王培锟教授

 常欢喜的图书馆 2017-11-24

2002年,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退休后的王培锟教授,虽有多项文化、体育、艺术等项目期待他的加入,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为武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不遗余力。仅是2015年上半年就应邀到美国、成都、扬州等地讲学或是担任裁判工作。


王培锟生于1942年,算起来应该是73岁的老人了,但他给人的感觉确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言谈举止,文质彬彬,颇有几分书生气。特别是他的演武拳架,沉稳有力,柔中带刚,娴熟而韵味十足,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带着这个疑问,我对他进行了采访。

绕湖三圈慢快行,遍绿鸟鸣神目醒。

尽吐深纳天然气,清肺沁心入佳境。

肩背环绕腰带旋,低压高吊腿自便。

隔日溜腿一二百,勿忘站桩功力存。

在采访王老前,我读过他的律己之作——《练功歌》。仔细研读后,我发现,王老所练的内容是非常基础的内容。

“作为当今武坛的大家,您怎么还练如此基础的功夫呢?”我好奇地问道。

面对我的提问,王老微微一笑,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说的是,少要练功,方能技艺大长,不至于“到老一场空”。然而,引伸其意,人老了,机能消退,技艺自然大不如前,若不再练功,那不退得更快,更是“到老一场空”吗?人虽老了,但只要“能为”,就应坚持长期习练基本功,延续不停。虽远不及青少武术新人的武功,但尚能使自身保持习武人的气质、体能、技能,起码做到“慢衰”,或强于非习武的同龄人,以体现武术的功用所在,更体现强身壮体的实效价值。


略微停顿,王老紧接着又说道: “练功法”,既具有健身强体的效应,还可保持“艺无止境”的学习能力,较习其它健身法似更有意义。既然是“练功”,就应围绕“功”字做文章。所说的“练功法”,显然与现代武术的完整功法训练有较大的不同,已有实质性的变化,但与少时练“腰腿鼎裆”武术功,近似。选较为顺心、顺手的实用练功手段,编创适已所用的“练功”小套,是不可少的。实践证明,晨练用此律己,并加以实施,对强身壮体确有其效。


王老在外出讲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来鼓励武术爱好者。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也拳不离手,我想王老之所以能成为令人敬重与钦佩的武术家,练功应该说是原因之一。

必须打好地基,才能够建造房子,这道理是很浅显的。但是许多武术爱好者好高鹜远、贪抄捷径的心理,而认识不到这最普通的道理。


王老,曾经先后担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队、散打队总教练、上海市武术队总教练,培养了许多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与硕士研究生。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武术系主任、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总教练。这对于一位武术家来说,可谓功成名就,可他继续练功,以求证武术基本功的价值所在,真是我辈所应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