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尔·贝娄:小画眉之死

 老鄧子 2017-11-24


  8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起劲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住在南卡罗来纳州,12岁的我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每天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这么优美的乐曲。我当机立断。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 


  果然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飞去十分恐惧。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老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一定是小画眉的母亲。果然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它的母亲来照料,核定要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 


  次日,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竟死了。怎么会呢?小鸟难道不是得到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对此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 · 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找了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听后作了解释。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它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似的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在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索尔·贝娄 美国作家,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发言人。1915年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郊的拉辛镇,父母是来自俄国圣彼得堡的犹太移民。1924年,全家迁往美国芝加哥定居。1933年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学到西北大学,1937年在该校毕业,获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除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编辑、记者及在商船上短期服役外,贝娄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学里执教。


  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并获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西北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索尔·贝娄自1936年在美国左翼刊物《灯塔》上发表第一篇反法西斯短篇小说《那真不行》起,他一生共创作出版了11部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戏剧。另外他还出版了游记、随笔、演说集等3部非虚构性作品。


  1952年,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院奖。 1954年,贝娄以《奥吉·马奇历险记》小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66年,贝娄的作品《只争朝夕》拍成电影。[2]  1971年,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76年,贝娄获“普利策小说奖”,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指出:索尔·贝娄“把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结合在一起。”1977年,贝娄获美国文学艺术院金质奖章。


  他曾获得法国颁发的文艺骑士十字勒章,意大利马拉帕特奖,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等。1990年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还向贝类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2005年4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89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