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希纯

 jzhyt 2017-11-24
张锡纯:“少阳为游部论,肝主气化论"
少阳为游部,贯通经气
张锡纯通过对“少阳为游部”和“三焦”的考证,指出六经传经之路径。通过少阳所主脂膜,伤寒病邪或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之间依次传递,或透邪达表,疾病向愈。
《少阳为游部论》中曰:“独少阳《内经》谓之游部,所谓游部者,其手足二经,一脉贯通,自手至足,自足至手,气化流行而毫无滞碍也。”但少阳主膜,还主三焦,人身之膜“发源于命门”,而“无不相通”,隔膜及连络心肺之膜为上焦,包脾连胃之膜为中焦,包肾络肠之膜为下焦。由此观之,指出了手、足少阳虽然并为一经,其部却不在一处,其之所以为游部者,是通过少阳脂膜,不但二经气化相互贯通,人身之中凡经络脏腑有不通之处,此二经皆连络之而使之贯通。
因此,伤寒病邪可由此路径相传。比如,太阴所在中焦脂膜与少阴所在下焦脂膜相连,那么邪在太阴便可传入少阴。然外感邪气亦可籍此路径透表外出向愈。譬如《伤寒论》第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小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讲述柴胡证下后原证仍在者,可服小柴胡汤得汗而病解,但此节易让人生疑: 小柴胡汤原为和解之剂,为何具有发汗之力? 张锡纯认为小柴胡汤之功用原籍少阳之枢转,将胁下板油( 足少阳) 中伏藏之邪上升透膈外出,今经误下之后,胁下所聚之邪兼散漫于三焦( 手少阳) ,此时仍投以小柴胡汤,则邪之散漫于三焦者可由手少阳外达于经络以及皮肤作汗而解,而其留于胁下者则同气相求,借径手少阳亦随之汗解。由此可知,张锡纯持气化论伤寒可谓有论有据,不落离形论气窠穴。

以气化释伤寒
张锡纯以《灵枢·五味篇》、《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邪客篇》为基础,吸取李东垣、喻嘉言等各家所长,把大气具体化为“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为养料,以胸中为宅窟者也”,即大气是博聚于胸中、包举于肺外的大量阳气,它源于先天元气,受水谷精微及自然之气的滋养,充实于胸中,以司肺之呼吸,同时对全身产生重要影响。
他认为太阳有二腑,一为膀胱,一为胸中,并将陷胸汤类方、泻心汤类方归结为太阳腑证中的胸证,桃核承气汤则为太阳腑证中的膀胱证,而对于太阳病中很多方证的认识也是依据大气论进行阐发,颇具新意。如桂枝汤证,张锡纯认为其卫气虚弱的根源在于胸中大气之虚损,并指出桂枝汤方后注中“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目的是补助胸中大气。
张锡纯认为山药富有蛋白质,为补肾润肺之品,能培养全身气化,服之能辅助胸中大气,使卫气外护之力顿强。阿司匹林之原质存于杨柳皮液中,其性清凉,且有皮以达皮之用,其透表之力最速,两药合用可得汗而奏效。
又如附子泻心汤证中的恶寒、汗出,张锡纯认为由胸中大气虚损,卫气不能固摄所导致,故方中用附子补助下焦元阳,然而,时医多不敢轻用,他则另立变通之法,以黄芪代附子。因黄芪可补助太阳上焦之腑气,而太阳二腑原本气化互相流通,补上焦即能上下兼顾而药到病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