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494期)

 为什么73 2017-11-24


某女,32岁。

患两手臂肿胀,沉重疼痛,难于抬举。经过询问得知,冬天用冷水洗衣物后,自觉寒气刺骨,从此便发现手臂肿痛,沉重酸楚无力,诊脉时颇觉费力。但其人形体盛壮,脉来浮弦,舌质红绛,苔白。

处方:██。

服药1剂,得汗出而解。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桂枝附子汤(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黄某某,女,24岁。

下肢关节疼痛已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显。现病情仍重,尤以右膝关节疼痛为甚,伸屈痛剧,行走困难,遇阴雨天则疼痛难忍。

胃纳尚好,大便时结时烂,面色㿠白,苔白润滑,脉弦紧,重按无力。

诊为寒湿痹证,拟桂枝附子汤:

桂枝尖30克,炮附子24克,炙草18克,生姜18克,炙草12克,大枣4枚,3剂。

复诊:服药后痛减半,精神食欲转佳,拟处方:

桂枝尖30克,炮附子30克,生姜24克,大枣6枚。连服10剂,疼痛完全消失。

解说:寒湿痹证而阳气不足,故关节疼痛遇阴雨天加重,且面色㿠白,苔白润滑,脉虽弦紧,但重按无力。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祛风胜湿,正与本案相合也。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

《伤寒论类方》: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但彼桂枝用三两,附子用一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症;此桂枝加1两,附子加2枚,以治风湿身疼、脉浮涩之症。一方而治病迥殊,方名亦异,分两之不可忽如此,义亦精矣。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