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国外音乐名家和名团来中国演出,我不去听!

 阿里山图书馆 2017-11-24

最近,几个朋友都问我,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来华演出,我为何不去。一位居住在维也纳的音乐家朋友还因为我不去听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气得吹胡须和酗酒。

听众听音乐会和音乐家在音乐会上为听众演奏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同时,也是一件冒险的事。真正的音乐家和真正热爱音乐的听众都对聆听现场和聆听环境有要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脏的餐厅,我们不会去,那么,听众闹的音乐会,谁愿意去呢?

演奏家、歌唱家、指挥,上台的音乐家,没有准备好,或者表演音乐过程中心思和情感无法投入,那是一件无奈且痛苦的事(如果这音乐家热爱音乐并对音乐有良心的话),这种痛苦、无奈和郁闷一样会被听众感受到,台上的人心里是怎么回事,台下的听众接受到的信号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共鸣,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发出的信号是什么样的,接受到的信号就是什么样,半点不含糊。演奏家在演出时的投入感由多种因素决定:事先的准备好坏,现场环境的氛围和气场,听众的反应,以及临场发挥等等。音乐会上,演奏家与乐谱上的音乐及与听众、与环境等关系发生的反应是一种心理化学反应,要么相互应和,要么相互打架。一位素质优秀,对音乐和对自己的艺术行为负责的音乐家,在演奏过程中是无法承受来自音乐和演奏之外的任何干扰的,越是优秀的音乐家,抗干扰的能力越弱。一位演奏家,如果对干扰麻木,那也就不要指望他(她)演奏出的音乐有什么听头了。


我再来说说听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听众,在音乐会现场,他(她)一样对聆听环境有极高的要求,首先,台上的音乐家必须准备充分,演出过程中不能有太多的演奏失误,没准备好就上台演出,是对音乐不敬,对自己和对听众不负责。其次,还要求演奏时,音乐要真情投入,让台下的听众与之自然和真诚地互动,而不是逢场作戏,看演奏表演而为倾听音乐。音乐表演中,一个安静的环境是音乐会现场必须有的基本聆听条件,如果台下的听众交头接耳,随意走动,台上的演奏者不时眼睛扫听众,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不时地拿出电光笔照射那些不自觉的拍小视频的听众,再加上有时(实际上是常有),太小的小孩坐不住,发出各种噪声和四处跑等等。请问,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家能投入演奏吗?听众能专注听吗?一场音乐会,不守规矩的听众只需要出现一位,就足以毁掉一场满座上千听众的音乐会,一个小小的干扰足以毁掉一个音乐家整个晚上的临场发挥,最后,大家听到的是演奏乐器,不是演奏音乐。演奏的音乐家本身是到现场用音乐和听众谈恋爱,如果听众把他们当卡啦OK听的服务员或陪唱的,那得到的肯定是逗你玩玩。

在中国,音乐厅秩序最差的是很多音乐学院的音乐会,上面在演奏,下面在评头论足,虽然“很文明地”小声说话,但是说话声再小,这种行为也不文明。音乐家们,当你在台上演出时对听众有要求,那么,当你是听众时也以身作则,做个好听众的楷模。


中国音乐会听众给西方来华音乐家留下的普遍印象是:年轻听众很多,不像西方,听古典音乐都是老人,这是可喜的地方,让他们很喜欢中国的地方。同时,在中国音乐会的现场秩序和文明程度,与邻国日本和韩国形成正反对比,又让音乐家们恼怒。一些知名音乐家曾这么嘲笑来中国演出:到中国去挣钱,不是去演奏音乐(You can go there to make money with music, it is imposssible  to make music there).这和中国购物狂到欧洲去购物时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所带给人家的印象是一样的,笑着卖奢侈品给你,转过身数钱时就骂你的不文明行为。

不要说听外国知名音乐家和知名乐团的音乐会,在中国,我历来不轻去听任何音乐会。遇到秩序差的音乐会,聆听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所带来的心理创伤等于上豪华餐馆吃燕窝鱼翅,正下口,掉了苍蝇进去。每次我听音乐会遇到各种干扰,感受就是如此,这不是我装逼,装高雅,而是事实就是这么回事,有这样遭遇和恼怒的人不止我一人。试想看,一位外科医生在做心脏移植手术,你在他身边走来走去,和别人在他身边聊天,你是这医生,我问你感受如何?

有人总说:“中国发展已经很快了。慢慢来,别急!”,我一听这样的话就烦,改革开放四十年,老外身上赚钱和享受物质生活的东西我们都把别人学啥了,就一个公共场所的文明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去学吗?
  
我在中国不轻易去听音乐会的理由如下:
(1)现场不可避免的不文明干扰永远无法排除,可以屏蔽手机信号,无法屏蔽不文明的行为。

(2)大多数音乐厅的管理缺乏人性,只管听众,不服务听众,现场对听众的管理和菜市场的城管管小贩没太大区别。只告诉听众乐章之间不要鼓掌,很多听众怎么知道乐章之间的停顿和演出结束。实际上,演出前有个人上台说一句:“大家记住,台上音乐家不敬礼,就坚决不要鼓掌。敬礼后再鼓掌,且掌声要持续到音乐家从台区消失了,再淡出”。就那么一句话解决的问题,40多年来,就是没人去做,听众照样傻乎乎地热情似火地瞎鼓掌。

(3)外国名家名乐团来演出,由于费用太高,演出行程安排太密集(为了节省开支),音乐家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再加上倒时差,演出完后兴奋、宵夜、泡酒吧等等,第二天演出,哪里来的精力和专注力?还有就是,一些外国音乐家来中国演出,内心就带着偏见,认为中国听众听音乐会是赶时髦,不用心听,听互动。你不用心听,你听不懂,我干嘛用心演奏,大家彼此逢场作戏得了。反正你是冲着我的知名度来的,台上的明星份我给你做足就好。另外,很多知名乐团到中国演出,有相当一部分演奏员是第二梯队,演出期间不可能有足够时间认真排练,演出质量无法与他们在国内演出相比。中国的乐团不一样,在家不好好演奏,出国了,要证实自己,反而会更认真,更卖命。外国名团到中国演出,无需中国听众证明他们的优秀,所以可以不投入演出。老外把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摸得很透了。再加上,中国演出接待方,对名家和名团,历来前呼后拥,好吃好玩的能安排都安排,音乐家心思都在玩上,玩累了,倒时差累了,哪里来精力和注意力好好演出。我听过几次名家名团在中国的演出,很失望,发誓再也不去听。把钱节约下来,到欧洲的音乐节和名团演出季听,首先,不用担心听众区的不文明和干扰,其次,音乐家在自家门前演出,休息得好,分心的事少,会认真得多。在柏林爱乐音乐厅听过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听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的听众,应该很清楚,那是什么样的演奏,什么样的现场体验。不是我乱说,比较过的听众应该感触很深。到中国认真演出的名团,我听过几次,就只有捷吉耶夫和他的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其他听过此团来华演出的乐迷应该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中国的音乐厅如何才能文明和安静下来?作为听众,我给点建议吧。
(1)音乐会节目单就不要再印刷了,要印刷就印刷成极品,让听众花钱买,有收藏和纪念价值。粗制滥造的节目单,还不如做成设计漂亮的PDF版本,把二维码印在票上或在音乐厅微信公众号上,让听众来之间就下载了做聆听功课。这也可以避免演出现场听众翻阅节目单发出的噪音,还可以增加音乐厅微信公号的关注人数,建立自己的听众数据库。

(2)不要再在听众入场时用场内喇叭播放听众须知,给人如开会的感觉,从小听开会喇叭长大的国人们,对喇叭里说话已经反感和麻木了,不可能听进去。应该在音乐会开演前,有一个工作人员上台交待文明听音乐会的重要性,就一句:听众们好,欢迎大家来欣赏今晚的演出。听音乐会,是您来享受音乐,也是来展示您的文明修养和家教。希望我们尊重台上的音乐家,听众朋友们之间彼此尊重,演出期间保持安静,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演出过程中有乐章之间的停顿,请不要鼓掌,就记住,音乐家不敬礼,坚决不要鼓掌。敬礼了,就热烈鼓掌,就不会鼓掌鼓错了。今晚的音乐会一切准备好了,就差大家能安静和专注的聆听。我坚信各位朋友为了自己很好地享受今晚的演出,会首先自己做到安静聆听。

(3)音乐厅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建议穿软底鞋,走动时可以避免走步声。演出期间,尽可能不要走动。晚到的听众让其在后排空座就坐,甚至站着也不要在演出过程中四处走动找座位。

(4)音乐厅工作人员使用的电光笔干扰非常大,干扰其他听众,也干扰台上演奏的音乐家,音乐家演奏时的眼睛余光是会看到这射来射去的有色激光的,因为太刺眼,容易进入视线内。音乐厅安检处就直接要求听众把手机存在存物处,不允许把手机带入音乐厅。每场音乐会安排专业人员拍照,第二天将照片在微信公号上与听众分享,留存做纪念。听众就不要在现场乱拍瞎照了。

音乐家经纪公司和演出公司,不要只宣传演出,不宣传音乐家,淡化商业气息可以获得更好的商业收益。音乐厅也不要只顾票房,不管演出现场的有效管理,现场秩序好了,将会吸引来更多的消费型听众,这是毫无疑问的。

哪天中国的音乐厅秩序可以和日本的音乐厅比听众文明,我们就再不用犯愁票房不好了,也不用再到国外去听音乐会了。如我这样惹不起也承受不了不文明听众干扰的爱乐者,在中国是很多的,这些听众哪天真的回到了音乐厅,不但起很好的宣传作用,更是一个不可低估的购票消费群体。

我说的是真心话,不一定是正确的话,说错了,大家开心滴骂我,但不要恨我。生气是会伤身的,我不想因为你因为我说错而生气伤身。同时,也请分享我的微信订阅号:享乐人生(ID:qualitylifemusic)。Qualitylifemusic的意思就是有生活的品质就是美好的音乐,要想听到美好的音乐,那就先让生活有品质。有品质的生活来自于文明的生活,美好的音乐来自于有品质的生活,也是为有品质的生活服务的。生活就是音乐,音乐就是生活。

也欢迎光顾一下我的小卖铺,有好唱片,好音箱,好红酒。享乐人生绝对不分享不好的东西。小店里的红酒是来自澳大利亚30多年的老葡萄树结的优质葡萄酒。这就除了有超群的品质、乱情的口感和无敌的性价比,其它什么都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