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人才分布“南强北弱”

 汀澜书院 2017-11-24

“数字人才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11月22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领英(LinkedIn)发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的发布会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煜波表示:“吸引和留住数字人才需要从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着手,各地应通过打造产业优势、营销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多方位的保障性条件来吸引数字人才。”

“从移动互联时代跨越到智能时代,数字技术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对于编制这份研究报告的初衷,领英国际工程团队负责人兼领英中国代理总裁曾志恒表示:“针对中国数字人才的研究旨在从宏观层面向政府机构献言建策,助力制定更为科学的人才扶持策略,培养出紧跟时代需求、面向未来的数字人才。”

制造、金融、消费产业领航“互联网+”

报告发现,中国数字人才分布与数字经济的发达程度表现出高度一致性,数字人才分布最多的十大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西安,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之势,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数字人才最集中的三个区域。上海和深圳是过去三年中数字人才流入最多的城市,杭州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北京,过去三年人才净流入排名仅次于上海和深圳。

报告显示,约50%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ICT基础产业,其余分布在以制造、金融和消费品为首的传统行业。同时,不同城市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人才优势各有不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是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引领型”城市,在数字人才储备和人才结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此外,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西安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快速成长型”城市,数字人才正在从ICT基础产业转向融合产业,部分城市如苏州已在制造业积累起突出的数字人才优势,人才比例高达44.6%。

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迈入了从需求端向供给端扩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重心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与消费领域数字化转型主要依靠海量互联网用户的“人口红利”相比,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将更加依赖“人才红利”。

“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

数字人才不仅是拥有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专业技能的人才,更涵盖了其他与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整体来看,虽然编程技能和数据分析技能需求占据主导,但随着数字产业走向成熟,企业也更加看重人才的技术、管理和领导力等综合技能。近几年,项目管理、产品运营等“技术+管理”类技能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报告发现,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我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不到5%,这部分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