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诊断】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答题步骤

 沁园chun 2017-11-24

  定期推送高考咨询高考热点剖析答题策略教师提升等诸多优质内容,动力十足,为梦想加油!最接地气、重服务的地理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服务热线:13460963292)


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答题步骤

问题背景

     昨天我的学生参加了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诊断测试(二),今天跟同事一起批阅试卷,在改卷过程中,我跟同事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现在的高三为什么会出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综合题,面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各种问题,除了惋惜可惜之外,如何来救治了?今天咱们一起来研讨《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答题步骤》,以期对在高三奔波路上的学生做出提醒。

1
综合题答题中出现的问题

综   1.名词不清,错别字多:由于平时最基本的语言文字掌握不了,在试卷中常出现把甘肃写成干苏、把陕西写成郟西、把千沟万壑写成千沟万蓉等千奇百怪的错别字。

 2.口语浓厚,专业性弱:如把“老龄化问题严重”说成“老头、老太太人数多”,面对地图说“向上走”。

 3.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如误把向斜、背斜、地垒、地堑、xxx沙漠等当做某一地区的地形类型来表达;把“新疆为什么气候干旱”回答成“该地长期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用结果解释原因),其正确答案应该为“深居内陆,距海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4.画蛇添足,做无用功:如试题仅仅让从自然条件上分析原因,有的学生在回答完自然原因以后,还觉得知之甚多、答题空间稍有剩余,于是把人为原因洋洋洒洒的补充上去;有些试题仅仅让回答影响因素有哪些,部分学生却把每一种因素到底是如何影响的长篇大论的叙述一通。其实,产生这种错误做法的原因还有“答多不扣分”、“或许评卷老师会给一点辛苦分”等错误思想在作怪。

   5.层次不清,逻辑混乱:在回答论述型、评价型试题时,由于所答内容较多、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宽,不能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或空间顺序,或按照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思维层次进行表述,而出现回答问题杂乱无章、东拉西扯、层次紊乱、逻辑不清。如在描述某一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一会说东部地形类型种类,一会儿说西部的农作物种类,然后拐过来再叙述东部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分布状况等,完全给人一种思维紊乱的感觉。

   6.套话连篇,空洞无物:这种症状主要在回答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评价上多发。如在回答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时,答成“位置优越、地形优越、气候优越、土壤优越、水源优越、交通优越、市场优越、科技优越”等。还有人把一个简答题写成一篇小作文,没有考虑到阅卷教师的疲劳,没有想到让阅卷教师在“一秒钟内”爽快的给分,使阅卷教师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其得分多少可想而知。

   7.定位不准,迁移错误: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以区域地图为背景的试题上。由于经纬网、海陆轮廓及代表性的特殊地理事物等信息不能充分提炼,或者自身“心理图像”难以建立,从而造成地理空间定位出现错误,如本来图示上所表达的是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但有些人却把其定位到美国东北部,位置的差异导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迁移所学知识时肯定会出现偏差,按照这样的思维进行下去,其答案肯定是所答非所问、答案跑题。

       8.以偏概全,要点缺失:本类症状主要发生在说理型、评价型或据图分析型试题上。由于没有充分提炼试题所给材料和图示信息,或是平时在复习备考中不太重视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导致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仅仅回答了其中的某些方面,而造成要点缺失现象。如在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时,仅仅回答“海拔高,空气稀薄”,而正确完整的答法应该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又如在分析人地关系时,除了分析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应该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只有两方面的辩证分析才算完整,如果仅仅答出其中一方面,所得分数仅仅为该试题的一半。


2
地理综合题答题过程

  1.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条件。限制条件增加,已知条件隐蔽,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大题的显著特点。考生如果在审题时粗心大意、走马观花,很容易造成答题失误,甚至全盘皆输。只有弄清楚了题目的要求,把握命题的指向,才能防范所答非所问,才能有的放矢。

  审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①审题目类型。地理大题的类型很多,每一种试题的特征及回答方法各有差异,在答题前一定要弄清试题是让分析、论述、类比、列举、评价等。②审查试题所要求的时空范围。只有明确了试题所限制的时空范围,才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范围过宽或过窄等现象。③审查具体模块知识。弄清楚试题所涉及到的模块知识,才能在回答问题时迅速调出相关知识来进行分析和加工利用。④审查试题的关键词,弄清题目重点,有针对性答题。试题中的关键词包括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等构成。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或答案的性质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题目中心词是“农业发展”;条件限制词是“图示区域”、“有利”;内容回答词是“因素”;解答方式词是“扼要说明”。

    不同的设问关键词需要回答的重点和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具体统计如下:

  2.判断图像,充分提取信息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每一道地理大题至少有一幅图像,因此对图表的判读和分析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图标信息的提取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①读图名:图名往往是整个图示的概括,规定了试题材料所陈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如图为“江苏宁镇地区附近地形图 ”,图名中就包含了所示区域“江苏宁镇地区附近 ”和图示信息的主题“地形图”,即根据图名即可判断出试题所涉及到的区域及其主题。

  ②读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是图示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这里面所隐含的信息往往被考生忽略。只有把它们与图表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正确、完整的读懂图表。如右图中的小镇、市区和河流均用不同的图例所表示,只有运用这些图例才能对图示进行分析和探究。

  ③分析图表,提取信息:要学会读懂图标中数据的变化,由数据的变化来归纳地理现象的变化。对图表数据的分析一般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方面进行,纵向比较用来说明变化(增加或减少),横向比较用来说明不同地区的差距。

  3.回归教材,理清解题思路

  地理大题的答题过程,往往是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进行自我加工,重新表达、再现的过程。无论是陌生的地理知识,还是已有的地理知识,都需要同学们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并实现与试题材料的对接,这样才能找准答题的突破口。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例如,“扼要说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我们首先联想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而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接着针对图示区域的位置,迁移相关知识进行对接,剔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因素。

  4.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因此书面表达是解答非选择题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通过阅读上面的文章,你有哪些收获?今后想要补充哪些内容?请直接在右下角  写留言  留言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