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作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GXF360 2017-11-24

[摘 要]作文教学应该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体现在语言、方法、技巧上,人文性体现在对生活的感悟、真情的抒发、人格的塑造上。要实现两者的统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倡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写通畅作文;倡导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写个性作文;倡导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大气作文;倡导作文与做人结合,写真情作文;倡导愉快主动地表达,写快乐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作文教学又走向了偏重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另一极端。打开书刊和网络,人文呼唤随处可见。这种“惟人文性”倾向尽管为传统作文教学吹来了一阵新风,但毋庸置疑地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它令作文失去了立足的根基。作文若脱离言语实践,一味强调人文性,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这种口号式的人文培养是肤浅的、难以深入的,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缺乏遣词造句等最基础的言语实践,作文水平势必大大下降。

那么到底怎样的作文教学才符合新课标精神呢?我认为正确的作文教学应该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使两者有机统一,无论是从语文的基本属性还是从写作概念的内涵看,都是如此。那么怎样来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又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去实践。

倡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写通畅作文

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是能正确流畅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这也是作文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新课标要求: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教授在谈到高考作文命题时也提出,考查好的作文应当具备三个要素,其中第一个就是能考查考生的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如果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再有思想,也不成其为一篇好文章”。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练好语言文字基本功。

另外,运用合理新颖的表达形式具体生动地表情达意,这也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当今时代是一个注重形式的时代,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个注重包装的时代,形式之美有时往往会超越内容,比内容更能吸引人的目光。从当年《赤兔之死》的古白话语言和《患者无诚信的就诊报告》的病历卡结构到日记体、书信体、导游体、小标题式、剧本式、几何证明题式等不一而足的创新形式都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正如作家冯斌所说:“你的写作必须注重形式的创新。如果你的作文形式还是长袍马褂,那么许多读者将会离你远去。”由此可见,新颖巧妙的作文形式的训练也不容忽视。

倡导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写个性作文

思想的大同是作文的致命伤。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应鼓励别出心裁与标新立异,即使出现一些与一般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相左的观点,也不要粗暴呵斥、全盘否定,而应带着欣赏的态度巧妙引导,既要肯定其创新的写法,又要引导其创新的合理性。

如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有一位小作者在文中写道“诸葛亮对蜀国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认为正是诸葛亮事无巨细一手包办的所谓“鞠躬尽瘁”,在客观上导致了刘禅的无能,最终导致蜀为魏所灭。尽管这种分析并不一定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作为一位中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确实难能可贵,值得赞赏。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作文一定会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倡导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大气作文

时下中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就是缺乏一种“大气”,有些专家戏称其为“缺钙”。反映在作文内容上就是选材小,琐琐碎碎;心胸小,只计较个人得失;见识少,目光短浅,只会就事论事,道理肤浅。究其原因,不外乎缺少对社会、对人生和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信息时代的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非常丰富,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民生、关注名人,拓展视野、开阔胸襟、开放心灵,走出自我孤岛,选取那些具有鲜明时代性、社会性和现实性的材料入文。只要张开作文的触角,生活处处有文章。

当然,写“大气”文章不能变成空喊口号,乱贴政治标签,而是要让写出来的文章有时代气息,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又有较高的格调和思想品位。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关注和了解社会,而非投机取巧地涉猎一些表面现象。

倡导作文与做人结合写真情作文

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俗话说“文如其人”,教育家叶圣陶也早就提出“作文即做人”。作文教学不是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唯一目标,它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他们在作文过程中学会帮助他人,与他人沟通、合作等。

反观时下的学生作文,为应试和得高分,假大空文泛滥成灾,矫情之作数不胜数,从形式到内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习作中彰显的是他们虚假的“真善美”。此外,套构、宿构甚至剽窃、抄袭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倡导作文与做人结合,写真情文章显得非常迫切。这是作文人文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倡导愉快主动地表达写快乐作文

倡导快乐作文就是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并从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首先,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作文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比如鼓励他们为社会上的各种名称(如店名、厂名、楼盘名等)征集活动积极撰稿;鼓励他们为家乡的风光、物产拟广告或解说词;指导和鼓动他们撰写新闻;引导他们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各种征文活动等,让他们的作文有用武之地,进而让他们品尝到作文的乐趣。

其次,要改变缺乏人情味的传统作文评价方式,采用个性化评语和激励式评价来调动全体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评语要着眼于与学生感情上的交流,而且要因人而异,少作横向比较,多作纵向比较,用“放大镜”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哪怕只是一个妙词、一句佳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作文进步和作文成功的乐趣。比如当我读到一位后进生在作文中流露的志向时,我情不自禁地为他写上了“有志者应当这样,老师为你加油,祝你成功!”的评语。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快乐作文的外在动机,扫除他们作文方面的心理障碍。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学生、家长共同评改作文的方法,让同学互评,家长参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促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作文命题方式的改革,诱发学生快乐作文的内在动机。新课标特别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体现了作文“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人生活实际和体验,少搞命题式的作文训练,多安排形式多样的自由作文,让学生常常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愉快而主动地抒写自己的生活积淀和生活感受,这也有利于克服作文模式化、概念化和脸谱化的弊端,让学生写出充满个性和灵气的好文章来。

作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作文教学不可偏废的两条腿,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真正做到“两条腿走路”,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我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