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出这样的罪恶,你以为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吗?”

 黑猩猩表哥 2017-11-24


本文配图选自电影《熔炉》。我最佩服的是其中一句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童尧老师的温情朗读

“做出了这样的事,良心不会疼 来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13:10


最近,幼儿园、托儿所的虐童事件频发。


看完很多报道之后,我在朋友圈里发:“一个妈妈,此生最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保护我的孩子不受伤害。”


我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愿望。


后面一排朋友回复“很难”。

 


韩国电影《熔炉》里,虚构的小镇“雾津”终年弥漫着浓重的雾气,聋哑学校新到任的美术老师姜仁浩在学校古怪压抑的气氛中,发现了“性侵”的秘密。



影片里,孩子向人权保护者叙述被害经历,他们或突然沉默,或大喊大叫,或痛哭流涕,那些痛苦的经历被一点点展现。两个双胞胎男孩一个女孩,被校长在女厕等不同的地方性侵。


他们偷偷去报警,结果警察却把他们送回了学校,并且和校长勾结,从学校拿钱。双胞胎的弟弟因为无法忍受,而卧轨自杀。


聋哑学校就像是一个熔炉。校长是当地名绅、教会长老,热心公益,公众形象带着“圣人”的光环;警察与学校权钱勾结,将孩子送回魔窟;教育部门和市政厅相互推诿。


即使在案发后,警察迫于压力,把校长抓了起来,但却给予特权。他们都认定这不过是一次“走过场”,很快就会风平浪静。


孩子们像是被炙烤的木炭,将尊严和自己都烧为灰烬。



电影的最后,诉讼频频受阻,双胞胎的哥哥拿着刀子在铁轨捅了校长,并和他一起卧轨而死。抗诉最终还是被驳回,因为家长收下了私下和解的钱财,与学校达成了协商。


几年过去了,学校的一些加害者又复了职。


而好消息是,因为这次抗争,学生们有了更安全的环境,而那些曾经遭遇性侵的孩子有了希望。


《熔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在真实情况里,为了孩子抗争的老师、律师、医生相继因为各种原因死去。最后死去的医生是自杀,他在自杀前准备好一切,写了几万字的遗书,真实还原了全过程,才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整部影片,最让我觉得悲哀的点之一,是最后被性侵儿童家长为了钱,和加害方达成的和解协议。



鸟泣有人怜,鱼伤无人问,有声者幸也。


那些在“熔炉”之中的孩子求告无门,一次次被推回魔窟,才会绝望到去卧轨。而他们此后的希望,也是因为终于得到了关注,有了逃脱的机会。

 


在教师和学校面前,家长有的时候像是弱者。因为“要把孩子交到别人手上”的心理,他们劝服自己“不得不低头”。


好友Emma可能是个“刺头”,她说:“我当然也会努力和老师搞好关系,也会在家长群里给老师点赞,但我不会做无知者和懦弱者”。



Emma曾在美国留学,见识过美国朋友为孩子找幼儿园的阵仗。“他们甚至会挑选2、30家幼儿园走访。”在国内,由于学区限制、住房限制,不可能选择那么多,“但也能尽可能多选几家。”


因为国内幼儿园资源很紧缺,Emma提前做足功课。她在儿子土豆1岁时,就开始跟朋友、同事、小区妈妈群的成员打听幼儿园的情况,最后选择了一家隔壁小区的幼儿园,并早早了解报名需求。


“很多家长会就近选择,甚至有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自己就轻松了的想法。”Emma有一句口号“像报考高考志愿一样选择幼儿园”。她绝不会盲目选择“名校”,而是坚持在幼儿园开放日,和校长、老师聊天,觉得理念不合的,硬实力再好也不去。


虽然进园时的准备工作充足,但孩子每天生活的情况,都是他自己才知道。


所以,儿子土豆上幼儿园前半年,她就每天教孩子“穿内裤的地方别人不能碰”的安全保护常识,每天请他复述当天发生的事情。



即使孩子不耐烦,她也从不会在这两项教育上打折扣。


有一段时间,家长们觉得孩子的饭菜过于清淡,几乎没有肉、蛋,大家在群里讨论了一上午,想出来至少500种婉转提示学校的方法,最后也没有一位家长愿意去说,因为“怕得罪老师”。


Emma看到之后,主动请缨“我去。”第二天,她送孩子上学,在门口见了园长,温和又客气地问了情况。事情很快就解决了。


“因为怕事、因为人情、因为一贯的思维方式,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会漠视自己的权利。”她不希望自己这样,也不想孩子成为一个“不敢开口”的人。


而且,真正的虐童者都非常聪明,有无数种方法让孩子保持沉默,比如“我有一个很长的望远镜,能看到你家里。”所以,家长主动的引导、给孩子的安全感尤为重要。


有一段时间,朋友孩子的幼儿园遭遇用过期大米和过期零食的事件,Emma立刻查阅相关法律资料,给朋友提意见。



Emma说:“我不一定能保护他周全,但我会尽我所能,不会等意外发生时才遗憾自己没有做到。”


她说,不无知,才能提出合理的诉求。不懦弱,才能让加害者害怕。

 


关于“性侵”,我们一直知道得太少。

 

“性侵”不一定会造成看得见的身体损伤(包括处女膜破裂)。研究表明,大多数受到性侵犯的儿童并没有身体损伤,甚至没有身体表征,但或多或少会造成心理伤害。


“性侵”不是少数极端事件。世界卫生组织《2014 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每5名女性中就有1名、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岁之前受到过性侵犯。


“性侵”不仅发生在女孩身上。男童也会遭遇此事,但女性受害者比例更高。


“性侵”常常是熟人作案,甚至是家里的亲戚朋友、学校的老师。

 

《熔炉》之事,当然是最坏的情况,但我一直认为,在有关于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不惮以最坏的打算来未雨绸缪。



没有侥幸。没有侥幸。没有侥幸。


中国的幼儿园现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资源分配不均、法律法规不完善、教师工资太低等等,哪一样不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推动改变的?


我们的孩子,或许只会上三年,但每个人都有朋友、亲人,孩子也会有孩子。更何况,这三年可能会影响一生?


扎克伯格在二女儿出生时曾写了一封信,他想为孩子改变世界:“你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童年,所以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担心未来。你有爸爸为你做这些事儿,我们会尽我们所能来保证你这一代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



作为普通的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除了尽可能地保护他们、教会他们保护自己以外,我们要学会“发声”,理智地、专业地发声。不是受害者,更要为受害者发声。


一个人的声音太渺小,一群人的声浪总会够冲破某些铜墙铁壁。


愿每个孩子,都得到应有的保护。

 

附:《美国防性侵教育动画,简单三步保孩子平安》




● 电台配乐:舒楠《new summer》


妍妍的啰嗦:


今天有一部排片量只有1.2%的电影上映,名叫《嘉年华》,被誉为中国版《熔炉》,说的同样是幼女性侵事件。导演拍的非常含蓄克制,没有抱怨,也不回避,她只是在深刻地追问一个问题——生活中并非各个都是坏人,但这一切,为什么还在发生?


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洛有句著名诗句,“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


一个社会的文明,安全,道德,既需要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样需要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备,更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人有勇气“看见问题,说出问题,承担问题,解决问题”。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再伟大的父母,也无法时时刻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努力让我们生存的环境,再好那么一点点。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