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林高手曹丕 贡献的三个成语:文人相轻、伯仲之间、敝帚自珍…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7-11-24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01


曹操二十几个儿子,年龄大的几个,曹植偏文、曹彰偏武,曹丕是文武双全。

曹丕“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族之间。”

汉灵帝中平末年,何进召董卓进京,引狼入室,引起天下大乱。

大家都明白危机就在面前,是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曹操鉴于这种乱世,严厉地督促自己的子弟习武学文。

曹家的子侄们都有一身好武艺,曹丕是其中数的上的好手,算是一名武术方家。




02 弓马娴熟


曹丕夸耀最多的本事,是他的弓箭术。

冷兵器时代,熟练掌握弓箭这种远距离杀伤力强大的武器技法,是每一名战士必备的基本功。

养由基、李广得以千古留名,就是他们百发百中的神箭。

历代的名将如果有一手好的射术,向来是夸口的资本。

同时代的猛将吕布辕门射戟,成为美谈;

太史慈猿臂善射,史书留名。一句话,箭术是武士的招牌。


曹丕自己说五岁开始学射箭,六岁懂射术,八岁就会骑射。

曹操征讨四方,常带着大的几个儿子。

建安二年,曹操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反,奇袭曹军,打得曹操非常狼狈。

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大将典韦全部战死,可见战况之惨烈。

曹丕当时十岁,成功骑马逃出虎口,这小子第一机灵,第二本事不错。


建安十年,曹军平定冀州,彻底打败了袁家的势力。东北的良弓,塞外的名马都汇集到曹家手上。年轻的曹丕意气风发,和族兄曹真等人在邺城西边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围猎。

正是暮春时节,春风和煦,万物生长。

骑着飞驰的骏马,在辽阔的原野追逐飞禽走兽,这是多么惬意的快事!曹丕一天内射倒九只獐、鹿,三十只野鸡兔子。

太阳下山,还是不过瘾。

身体是强健的,骑射是一流的,贵公子快马长弓的潇洒身姿正是曹丕身手不凡的写照。


一次征战,尚书令荀彧奉令犒劳军队。

问曹丕:“听说公子射术高超,左右开弓,这比较难吧?”

这种文人讲武的外行话曹丕大不以为然,说道:“先生没见过高手射箭的场面吧?在马上随意挥洒,人马相知,配合妙到毫颠。箭随意发,俯仰之间就把目标全部干掉!”

荀彧笑嘻嘻说:“有这么高明?”

于是曹丕讲了一大通话:“靶场上马跑的线路是固定的,箭靶子也不动,百发百中也没什么了不起。放马奔驰在平原上,掠过草丛,越过高岗。拦击飞跑的猛兽,截获疾飞的禽鸟,一箭洞穿目标,这才叫高明。”

荀彧等人抚掌叫好,曹丕弓马之娴熟,可见一斑。


到了曹丕称帝,还是经常组织围猎活动。

大臣辛评和曹丕私交很深,一次曹丕兴冲冲地对他说:“佐治啊!这个打野鸡真是太爽了!”

辛评是有名的正直的人,当场顶了他几句:“陛下你是爽了,我们可苦死了!”

让曹丕碰了一鼻子灰。




03、击剑术


曹丕对剑术很有研究。

他说他拜过很多师傅,南北流派都有,各地的招法套路大不一样。

曹丕以为还是京城的流派最高。

当然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京城从来是藏龙卧虎,高手不会少,不过小曹多少还是有点自负。

他说他的师承来源于桓帝、灵帝时,有个击剑高手叫王越,是虎贲军人,名扬京城。

王越传给河南史阿,史阿传授给曹丕。

和武侠小说中正宗华山剑法一样,渊源深着呢!


曹丕说双戟俗称“坐铁室”,盾牌浑名“蔽木户”,讲的是行家里手的话,全是会家子的口吻,可见是长久浸淫武学之中。


年轻的时候,有一回小曹和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将校饮酒,大家边喝边讲述武功。

邓展是有名的武林高手,拳脚了得,各种兵器都玩得溜,传说还能“空手入白刃”。

曹丕和他论剑论了大半天,曹丕说:“将军你的方法不对路,我也喜欢击剑,那路数才高明。”

邓展不服气:不见得吧?

不然我们来试试?


大家都喝了酒,酒酣耳热兴致勃勃,曹丕和邓展走下大殿,来到场上。

正吃着甘蔗,就各执一根当作兵器,交手。


乒乒乓乓几个回合,两人快捷来去,曹丕连续三次击中邓展的手臂,观众哈哈大笑。

邓展急了,要再来一次。

曹丕说:“我的剑快,攻不进你的中路,所以只能击中手臂。”

邓展急切地说:“最后一次!”


曹丕往前虚探一下,邓展冲过来,直取曹丕中路。

说时迟,那时快,众人惊呼声中,曹丕脚下一扫,手中甘蔗却闪电一击,正中邓展额头。

这一次曹丕算准邓展要发力猛攻,故意说自己攻不进他的中路,老邓果然性急中计,一冲一撞,撞在了曹丕的枪口上。


大家坐回位子,曹丕得意洋洋,说:“以前名医阳庆让淳于意摒弃自己原来的医术,教他新的路子。今天我也希望邓将军改头换面,再学剑道。”

曹丕地位高贵,邓展确实技不如人,连连鞠躬受教,一座的人都兴高采烈,尽兴欢笑。


曹丕也是经过多次和一流高手的过招,才有这般的水平。

他说他少年时就通晓双戟招法,以为没有对手。

后来跟着个高手陈国袁敏学艺,袁敏以戈破双戟,执法出神入化,对手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

曹丕说,当年如果和袁敏狭路相逢,早就完蛋了。

所以他也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声称凡事都不要吹嘘自己高明。


曹丕在《剑铭》中说他喜欢击剑,善于“以短乘长”,看来是个短兵器的高手。

为魏太子时,铸了九只兵器:

其中三把剑,分别名飞景、流彩、华锋;

三把刀,名灵宝、华章、素质;

二只匕首,名清钢、扬文;

一把露陌刀,名龙鳞。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04、其他


唐人传奇中剑客如飞鸟一般来去无踪,变成仙一般的存在。

三国时也有一批道人丹客聚集在曹家父子周围,有不少练气功、习辟谷的高人。

当时的许昌,广场上练功的人很多,无不“鸱视狼顾”,瞪眼转头,深呼吸,轻吐气,伸手跺脚,和现代人差不多。


辟谷高人郤俭,曹丕的弟弟曹植试验他“绝谷百日”,每天亲自和他同睡一室,活动起居都在一起。

郤俭行动自如,曹家父子都很惊奇。

但也只是以为健身,并不很相信这些人,把长生不老当作个笑话来谈。

所以曹丕没有成为剑仙,倒是个实在的武林高手。




05、文人相轻


上面说了武力值很牛,

曹丕是个大文人这事我们都知道,

老王要科普的是这个文人皇帝的洞见与气量真是非一般的高。

《昭明文选》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仅以文学性做标准的文学选集,曹丕的文人概念之所以淡漠,是因为他的个人文集失传了,昭明文选却有一篇《典论.论文》一直留着。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zhǔ)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fú)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xiǎn)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上面是这篇文章的开头,直接贡献了三个成语:文人相轻、伯仲之间、敝帚自珍…


再看最后一段,作为皇帝把写作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这么看来,曹丕作为开国皇帝,真是有很多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