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文华先生

 昵称32901809 2017-11-25

罗文华先生
罗文华先生

罗文华先生


文彦群


  罗文华先生是《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的主编,当年正是与他的偶遇,促使我的业余写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2012年前后,我读孙犁如醉如痴,将其晚作《耕堂劫后十种》反复读过多遍,又从网上购了《孙犁书话》《孙犁读书记》等书,恰好那时认识了读书圈的许多师友,这些不同角度的选本和师友们的书话写作,给我以很大的启发,使我有了新的想法,就是要把孙犁读书精彩故事写下来。

    经过精心思考,我先完成了两三篇文字,得到了诸友的热情鼓励,罗文华先生留言,要我把这个主题坚持多写几篇,他可以适时安排在津报发表。其时,我心里清楚,自己只不过一个普通作者,他就那么一说,只当是鼓励的话,所以并没有太当真。但还是在坚持着,忙里偷闲,边读边写,边写边读,约一个月时间,断断续续写出了八九篇。四月份的一天,文华先生突然私信催问,要我将稿子整理打包发他。此时我方敢信以为真,就又赶忙再写一篇,凑齐10篇整数。2012年是孙犁去世10周年,津报筹划系列纪念活动,“满庭芳”副刊发表了多位文坛学界名家的纪念文章。我的这组小文也忝列其中,在6月至7月间,以孙犁与名著的专栏形式陆续刊发出来。

   当时文稿发给文华先生之后,津报文艺部的宋曙光先生给我来过电话,商量专栏具体事宜。他说稿子罗主任转交给他,已请南开大学中文系张学正教授审阅,评价尚好,过几天就可开始刊发。宋先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却不太听得懂我的陕西话,他几次提醒我讲普通话,可是我却没有办法。这也算是我与津报交往过程中的一个花絮吧。

   20137月,又逢孙犁诞辰百周年,津报组织纪念活动,文华先生再次向我郑重约稿。他说:在西安,我们只向你和贾平凹先生约了文章。承蒙先生厚爱,这么高规格的待遇,作为普通作者,的确让我有些受宠若惊了!

   可以说,文华先生是我写作上的贵人,正是在津报的系列文章,使我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读写方向,也逐渐被读书圈许多人知道,才有了后来其他几家报纸的专栏约稿。几年下来,关于孙犁的话题,我陆续发表了不少文字,还被圈内师友称为孙犁研究专家。师友们的抬爱,肯定不敢领受,但对于文华先生,我则是心怀感激而永难忘怀的!

   文华先生与孙犁渊源颇深,交情匪浅,他北大中文系毕业,初到津报当副刊编辑之时,经手编发过不少孙犁的稿子,他敢于给孙犁文章纠错的故事,也是流传已久的犁苑佳话。孙犁很是赏识这位文艺部的年轻人,喜欢他信任他,常邀去家里探讨读书和办报的话题,也愿意和他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还曾给他的散文集《槐前夜话》亲笔题写了书名。在孙犁去世之后的这些年里,每逢纪念日,文华先生四处约稿,组织各种纪念活动,他认为孙犁大隐于市,寂寞功成,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天津成就了孙犁,同时也可说是一代文学名家孙犁成就了天津。两代报人年龄相差半个世纪,但心意相通,精神相承,身为津报文艺部的负责人,在他和刊同仁多年的共同守护下,孙犁这块金字招牌越发光彩夺目,津报副刊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作为津门文化名人,著名学者,文华先生是报人、作家,又是文物鉴赏专家、天津十大藏书家,他在读书编稿之余,对于书画、明清家具、紫砂壶、古钱币等多种传统文化皆有很深的研究,已经出版了数十部著作。最近,从网媒上看到,又有新著《说洋钱》出版面世,先生博学多识,勤于笔耕,真是可敬可佩,可喜可贺啊!

   2017/1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