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耕读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我的书海601 2017-11-25

  近年来,从《百家讲坛》到《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被誉为“综艺清流”。据悉,于今年2月初刚刚收官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市场份额力压第二名30%的绝对优势,拿下收视榜首;而播出至第六期的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则在评分网站豆瓣保持9.0分的优异口碑,并在春节期间收获单集播放过千万次的播放成绩。

  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激发了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膜拜。而“综艺界清流”的逆袭,用沉静、纯美、内省之心,洗刷当下浮夸、造作、喧嚣的生活姿态。

  激活现代生活中的诗心

  2月7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演巅峰对决,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通过答题竞赛的方式传播中国古诗词,最终,16岁的高中女生武亦姝夺得冠军。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让微信、微博、各种群画风突变。

  诚如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所说,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此番《中国诗词大会》的看点不仅仅局限于多维度对决模式所增加的比赛紧张感和趣味性,更有意义的是在选手答题之后,由专家学者介绍这首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等。而每一句诗词背后的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并非简单的诗词记忆。

  因为诗词大会走红的武亦姝,在入场介绍里说了三句诗,其中“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句,说的是,“我在江南,没什么好送的你,那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武亦姝从古诗词里获得了现代社会久违的感觉,而正是这种感悟,打动了观众的心。

  所以,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好看在哪儿?许是因为其唤醒了现代生活中的诗与远方。单讲杭州西湖一处,便有春天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致,夏天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觉,秋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情怀,冬天“断桥残雪”的美景。人们在白居易、苏东坡脚下的堤岸上走过,千百年前的传统文化便于今时今日的生活息息相通了。而惟有这种融合相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绵延、传承下去。

  让综艺清流细水长流

  收视率和口碑“齐飞”,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综艺节目所追求的目标。而优秀传统文化借“综艺清流”复兴,如何细水长流却值得思考。

  不久前,《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成为《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之一。

  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已经成为一个引子,将长期默默植根于社会中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出来。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诗人词人笔下,书信曾经承载深沉厚重的情感也通过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给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带来一场深情的集体回望。

  在《见字如面》中,观众透过演员声情并茂的朗诵与写信人“见面”。通过书信,暂时忘掉碎片化信息浪潮,走进写信人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领会一代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文化类“综艺清流”的走红,正是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曹雯 实习生 吴泓 徐夏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